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主力军是经营主体,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中房报记者 许倩丨北京报道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只有紧紧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关键,才能在复杂局面中以不变应万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这是关于‘十五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表示。
11月5日,以“智慧空间重塑”为主题的“2025第二届新质生产力赋能未来人居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高培勇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主力军是经营主体,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他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构建与之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
本次论坛由中国房地产报社主办,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京东集团、36氪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
━━━━
战略引擎:以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
相比“十四五”,“十五五”我国发展将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面对“多变、速变、易变”的世界格局,高培勇系统地讲清楚了为何及如何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来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
“改革开放46年的历程证明,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新动能的培育与新优势的塑造。”高培勇强调说。他将此提升至“规律层面”加以认识的一个基本经验:必须通过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而构建新的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对于“新质生产力”究竟新在哪里,高培勇剖析道:
“新”在方向:它代表着未来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包容了全新质态的生产力。
这意味着,只有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的历史特点,着力于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才能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从根本上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这里也包括房地产业。
“新”在源头:其根本驱动力是科技创新,具有领域新、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契合数字经济时代要求。
这意味着,只有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且更体现新内涵的新质生产力,才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新”在底色:以绿色为深层底色,其“质优”核心体现在绿色发展上。
这意味着,只有以发展方式的创新推进全面的绿色转型,凡事必问环境气候成本,凡事必做环境气候成本效益分析,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盲目发展,才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新”在理念:是契合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标识性概念。
这意味着,只有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完整、准确、全面的贯彻新发展理念联系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才能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新”在关系:它呼唤并催生与之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意味着,只有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着力破解妨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才能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更是一场将构建新竞争力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的全新探索。”高培勇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主线,这是第一个基本认识。
━━━━
战略基点: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主力军是经营主体。”高培勇说。
他表示,在“十五五”规划建议稿中,围绕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特别强调了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
“经营主体既包括法人,也包括自然人和非法人组织,这个概念覆盖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参与GDP创造的所有的经济单元,以及国民经济的主动脉和毛细血管。”
高培勇认为,经营主体是经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是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源。经济发展的动力既然是经营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当然也是经营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可依靠的力量、最为重要的力量,非经营主体莫属。
基于这样的发展趋势,高培勇提出,一个极为重要的考量就是,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基点放在经营主体身上,确保所有对策、所有举措首先聚焦于经营主体,以充分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和活力为最终归宿。
━━━━
战略方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基点放在经营主体身上,以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和活力为最终归宿,就意味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项工作必须围绕经营主体的核心关切展开。”高培勇强调,当前经营主体“排在第一位的关切和诉求”,无疑是营商环境。
他表示,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一流”二字的深意,其参照系应该是“当今世界最高标准的经贸规则”,而非历史上的次优标准,或者其他状态或者水平的营商环境,这是一个关键点和要害处。
他列举了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七个关键领域。“在这七个领域当中,不仅要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融,而且要以此为基础,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高培勇建议,在营商环境的建设过程当中,不仅要以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目标,还要以经营主体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真实体感”为评估标准。
“要着眼于从经营主体这个根上浇水施肥,紧盯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中遇到的真实困难和问题来实施改革、出台政策。”
“要围绕经营主体的关切和诉求,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始终坚持的战略方针。”
“要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值班编委:苏志勇
责任编辑:何可信 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