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砥砺“七五载” 奋进“十五五”丨③转型篇 · 新时期的五矿: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蜕变壮大

砥砺“七五载” 奋进“十五五”丨③转型篇 · 新时期的五矿: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蜕变壮大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蓝字,关注中国五矿”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基础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成立75周年。

在这意义非凡的重要历史时点,中国五矿策划推出系列报道《砥砺“七五载”强矿脉筋骨 奋进“十五五”铸大国重器》,以“三个阶段”的历史跨越和“七个方面”的辉煌成就,全面展示中国五矿“十四五”期间及成立75年来的壮阔征程和突出贡献,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一同在历史回顾中重温初心使命、在成就总结中增强发展信心、在未来展望中凝聚发展共识,勠力同心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五矿力量!

本期刊发系列报道第三篇《转型篇 · 新时期的五矿: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蜕变壮大(1978—2012)》,敬请关注。

改革开放后,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中国五矿服膺外贸体制改革大局,积极剥离非核心业务、完成总分公司脱钩,千方百计实现绝境重生,继而在市场经济中探索实业化发展道路。世纪之交,中国五矿作为国企战略规划先行者,成立了战略委员会,编制了企业发展历史上第一份全面系统、专业细致的发展战略,为中国五矿成功实施战略转型提供了指引、奠定了基础。进入新世纪,中国五矿抓住难得的政策与行业机遇,正确决策、果断行动,开启了以重组并购为主要特征的转型发展之路。2000年重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贸易集团公司,2004年重组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2009年重组长沙矿冶研究院、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和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同年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公司OZ矿业公司的核心资产并在国际范围内引起震动,初步建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化金属矿产企业集团。

体制变革:从专营到竞争的阵痛

1978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务虚会,拉开了新一轮外贸改革大幕。随着外贸权的下放,中央所属有关部委和各省市也先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工贸公司。这些“新外贸”率先进入了五金矿产品经营领域,打破了五矿总公司30年来商品专营的局面。

“冲击”纷至沓来。从1982年7月到1986年初,不到四年时间,五矿总公司手中的中央计划内商品几乎全部被“清零”,货源断路、订单锐减,原有的经营体系也分崩离析。

1986年夏天,五矿总公司召开了一次处级干部会议,讨论如何应对当前的困难。

经过几轮大讨论,大家对改革开放的大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摸准了发展方向,坚定了发展信念,大家不再担心公司会垮台。原来打算投奔其他进出口公司的几十人,一个也没走。人心振奋,争相开发新业务的创业精神,成了当时的主流。

国际化初探:海外军团与钢铁雄心

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外贸公司在国外设立代表机构。1979年一季度,为了掌握国际市场行情动态,有效利用海外市场和资源,五矿总公司派出一批干部奔赴美国、英国、巴西、德国、日本等地筹建海外代表处。

1980年,五矿总公司最早投资的海外公司——企美金属有限公司在美国成立,标志着五矿向跨国经营迈出了重要一步。

1981年11月,五矿总公司在香港注册了企荣贸易有限公司,这是五矿第一家境外独资公司。

20世纪80年代,钢材进口是五矿总公司大部分海外企业的主要业务,其进口额占五矿总公司海外企业总贸易额的一半以上。到1988年,五矿总公司的海外企业已有40余家,遍布五大洲,国内外开发投资项目多达100余项。3月,五矿总公司在香港成立了重点开展金融、投资业务的企荣财务公司。

20世纪80年代,五矿总公司在美国举行中国矾土对美出口10万吨纪念活动

不断延伸的海外触角让五矿在改革春风中逐渐壮大实力,根基日渐深厚,深度参与了中国与世界的经贸交流。

涅槃重生:从“光杆司令”到“集团战舰”

1987年11月,《1988年外贸体制改革方案》出台。文件的主旨是:各外贸进出口总公司和部分工贸进出口总公司的地方分支机构,与总公司脱钩。

1988年1月1日,各省市分公司全部与五矿总公司脱钩,多年扶持的出口货源基地大部分都划归到地方。“总分脱钩”使五矿总公司由原来统领全国的指挥中心一夜之间变成了“光杆司令”。

在焦灼和痛苦中,五矿人一边咀嚼“改革”二字的深刻含义,一边思考和探索未来的出路。

1988年1月,五矿总公司在深圳召开全国经理会议

最终,不服输的五矿人开始了义无反顾的“二次创业”——将所有业务处室全部转变为经营性二级公司。在1988年初的处级干部会议上,总经理王验宣布了五矿有史以来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经营战略方针:树立全球意识,以五矿为基础,以海外为重点,坚决快速地向综合性、多功能、国际化转变,把公司建成在经营额、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国内外机构等方面为中国一流的跨国集团公司。

五矿人在明晰目标的指引下凝聚起新的力量,一个濒临离散的公司重新振作起来。五矿总公司开始按照市场运行模式,对组织机构、经营体制和业务方式进行调整和重建,促使自身从昔日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组织向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经营实体转变。

1991年1月,国务院决定选择100家左右大中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1992年7月6日,中国五矿集团正式宣告成立,成为首批试点集团企业。以此为契机,五矿总公司努力扩大业务规模,大力开展钢材进出口业务,开拓房地产、物流和金融业务,一个新生的集团战舰即将在市场经济的潮涌中破浪启航。

1999年8月10日,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庆典

冰火淬炼:从危机突围到战略觉醒

1993年,一场宏观调控迅速终止了经济过热的局面。钢材价格暴跌,国内客户大规模毁约。坚持信誉第一、严格履约的五矿,因钢材经营的进口代理模式遭受重创。

到了1994年,中国外贸领域迎来了最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取消出口补贴、降低关税,大量民营企业涌入,五矿总公司传统优势荡然无存。

危难之际,时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的周可仁于1995年4月调任五矿总公司,担任总裁。他刚一到任就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的工作方针,全公司工作开展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瞄准核心业务”。

1996年,得益于“资产经营”意识的萌发,五矿总公司决定将“上市”作为破局关键。1997年5月28日,集合了五矿总公司优质资产的“五矿发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挂牌交易。此次上市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更标志着五矿总公司开始从商品经营向“商品+资产”双轮驱动转型。

1997年5月28日,周可仁在上交所执锤敲响五矿发展上市锣声

1998年底,五矿总公司与上级主管部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脱钩,实现政企分离,彻底走向市场。

接二连三的发展挫折,让五矿总公司上上下下都认识到了战略缺失的严重性。1999年,总裁苗耕书出于公司长远发展考虑,决定引入国际咨询机构参与制定五矿总公司的发展战略,后者的方法论启发了五矿总公司对自身优势的再认识。

1999年10月11日,五矿总公司召开战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00年5月31日,《中国五矿集团发展战略(讨论稿)》正式问世,这是五矿历史上第一份系统战略规划,它蕴含着五矿人依托贸易积累的对全球网络与资源的深刻洞察,也展现了五矿人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精准判断:以贸易为基础,集约多元,充分发展营销网络;以客户为中心,技术创新,积极提供增值服务;使五矿成为提供全球化优质服务的企业集团。这份战略规划,为五矿在新世纪的战略转型乃至后续国资重组、矿山并购和全产业链布局,明确了目标、坚定了方向,在企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战略落地从内部整合开始。一场涉及业务整合、人事改革、财务管控、风险防控的大变革在五矿总公司拉开帷幕,SWOT分析、流程再造等现代管理工具开始融入五矿日常经营。

从1992年的市场狂欢到1995年的债务深渊,从1997年上市的资本突围到2000年战略的理性觉醒,五矿总公司这段历程堪称中国国企市场化转型的缩影。当“摸着石头过河”与“科学战略规划”碰撞,当本土经验与国际智慧融合,五矿人在危机中完成了从贸易商到战略型企业的蜕变,实现了经验驱动向战略驱动的转变。

转型发展:国资重组与海外并购

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五矿总公司在新的发展战略引导下,积极推进业务转型,迈入了一个持续、快速、稳健发展的关键时期。

2000年6月26日,国务院决定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贸易集团公司(总部)(简称有色工贸)划归五矿总公司管理。这标志着五矿在即将开启的国资重组之路上迈出了最为关键的第一步。

结合发展战略,五矿总公司对原有色工贸、五矿国际有色和五矿贵稀三家公司业务进行了整合。2001年12月18日,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五矿有色)成立。新成立的五矿有色在人才、购销渠道和企业形象等方面显著提升,为自身从贸易企业向资源企业转型奠定了基础。

2003年4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务院国资委)挂牌成立,自此由五矿主导参与的国资重组开始提频加速。2004年,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更名为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五矿)。

2004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五矿与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重组方案,后者成为中国五矿全资子公司,提升了中国五矿对战略资源的获取和运营能力。

2006年7月27日,中国五矿与湖南省国资委签署协议,重组控股二十三冶,成为央地重组典范。

2009年10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两家央企长沙矿冶研究院和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并入中国五矿,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两次重组为中国五矿完善产业链、向资源型企业转型提供了重要助力。12月28日,中国五矿与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举行战略重组签字仪式,被业界誉为“将影响中国乃至世界有色金属工业格局的一次牵手”。

2009年,就在金融危机尚未消散、矿产市场正处于周期性低谷之际,中国五矿抓住机遇,以其专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坚韧作风,成功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公司、全球第二大锌矿公司OZ矿业的核心资产,开创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全新篇章。

早在2008年11月,OZ矿业因金融危机停牌后,公开寻求包括股权收购在内的解决方案。中国五矿获悉后,总裁周中枢亲自挂帅,组成项目领导小组开展并购工作。经过近半年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谈判和争取,2009年6月16日,五矿有色与OZ矿业完成收购主要资产的最终交割,这标志着中国企业首次全资收购西方主流矿业公司完美收官。更重要的是,中国五矿以此为基点成立MMG,从而拥有了一个整合开发海外资源的旗舰平台。

2009年6月16日,周中枢在OZ矿业露天矿区启动采矿爆破装置按钮

中国五矿在重组并购中形成了市场化运作、产业链整合、国际化管理等核心能力,为后续全球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实现从传统贸易商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属矿产企业集团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中国五矿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