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国家能源局举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电力司副司长谭洪江,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燕秦出席发布会,介绍国家能源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相关举措,前三季度全国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市场化机制助力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等内容,并就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投资态势、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风光装机、更好发挥新型电力系统支撑和消纳作用、迎峰度夏保供相关经验、“负电价”情况回应、迎峰度冬能源保供举措、绿证交易形势等方面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30余家媒体40余名记者参加本场发布会。
以下是部分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展规划司邢翼腾副司长介绍国家能源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相关举措和前三季度全国能源形势相关情况。
【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建议》中多次提及能源,明确“十五五”期间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能源强国。提出初步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化能源骨干通道布局、推动能源资源基地布局优化、推进海洋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分布式能源、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确保能源资源安全等重大任务。国家能源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决策部署,将学习好贯彻好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动全会精神在能源领域落地见效。
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任务分工方案,科学编制“十五五”能源规划,切实推动全局各单位和全体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落实到行动上、贯彻到工作中。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对标对表全会提出的任务要求,锚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围绕“十五五”初步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能源强国等重大任务,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一是要深入组织开展学习讨论,采取党组中心组学习、能源工作务虚会等形式,深入交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深刻把握新形势新变化对能源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推动形成进一步做好能源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着眼“十五五”及更长一个时期能源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当前科技进步、国际形势等对能源发展的重大影响,认真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谋划,深入开展能源强国建设专题研究,谋划落实能源强国建设重大任务举措。
三是要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能源规划,根据《建议》编制“1+5”能源规划,科学研究谋划目标指标、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项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加强与省级能源规划衔接指导,倒排工期、加强统筹,确保圆满完成“十五五”能源规划编制任务,以新型能源体系和能源强国建设成效支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下面,我就前三季度全国能源形势作简要介绍。今年以来,我国能源供应保障有力有效,多项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引导行业有序发展成效明显,能源稳投资促增长作用充分发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助力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主要取得四方面成效:一是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有力有效。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4次创新高,7、8月全国用电量连续两月破万亿千瓦时,能源电力行业迎难而上、连续奋战,全国能源电力供应总体平稳有序。前三季度,煤炭先进产能建设持续推进,原煤、油气生产平稳增长,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1.7%、6.4%,为能源保供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行业有序发展成效明显。持续加强煤炭市场预期引导,有效调控煤炭供给,推动煤炭价格稳步回升,9月下旬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价达到704元/吨左右。风电、光伏部分产品价格回升,多晶硅、硅片价格较今年最低点明显上涨。
三是能源消费总体延续增势。1—9月,全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成为主要拉动因素,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54.5%。天然气消费小幅增长,城镇燃气、发电用气持续增长,工业用气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受光伏、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煤炭消费总体偏弱。受新能源乘用车、液化天然气(LNG)重卡及电动重卡加速渗透等因素影响,成品油消费延续下降趋势。
四是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三季度,我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出台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推动新型储能迈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加大力度完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提升消费品质;出台绿电直连配套政策文件,切实推动项目落地;发布《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市场建设指引》《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增量政策密集出台,持续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以上是前三季度能源形势的主要情况。谢谢大家!
【总台央视财经记者】 随着今年迎峰度冬时段到来,请问国家能源局在能源保供方面有哪些计划和部署?
【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燕秦】我国北方地区已陆续进入供暖季,季节性用能高峰即将到来。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冬季保暖保供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正在采取多种举措,保障迎峰度冬期间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电力方面。将持续推进源网荷储各环节协同发力,坚决守住大电网安全和民生用电底线。一是坚持底线思维,超前谋划度冬能源电力保供。2022年~2025年我国雨带和覆冰逐年北抬,华北、东北等地冬季出现大面积输电线路覆冰灾害情况可能性增大。我们将聚焦极端寒潮、雨雪冰冻等风险挑战,提前研判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可能遇到的困难,抓紧组织重点地区度冬形势研判,“一省一策”指导重点地区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
二是强化燃料供应,夯实保供物质基础。加快推动地方各类支撑性电源建设投产,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加强煤炭和燃气供需监测分析,扎实做好稳产稳供。强化电煤产运储需衔接协调,保障电煤供应价稳、质优、量足。充分发挥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电供热方面的支撑保障作用,推进“煤改电”配套电网升级改造,科学优化运行方式,保障群众取暖用电。
三是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日内应急水平。指导督促有关地方和电力企业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完善负荷管理手段,加大节约用电、分时电价等负荷侧前置措施力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有力应对日内应急突发情况和极端寒潮、雨雪冰冻灾害,及时抢修复电。四是加快统筹谋划,高质量推动“十五五”能源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建设。把保供能力建设作为电力规划的重要内容,坚持“安全充裕、先立后破”原则,科学合理测算用能用电需求,加快编制“十五五”能源电力规划,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煤炭方面。持续做好煤炭供需及价格动态监测分析,煤炭市场总体平衡偏宽松。1—9月份全国规上原煤产量35.7亿吨,同比增长2%,10月以来,全国煤炭日均调度产量持续处于1200万吨以上的较高水平,10月29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2.2亿吨,可用35天。从当前情况看,今年迎峰度冬期间煤炭供应基础坚实可靠。
迎峰度冬期间,我们将持续跟踪煤炭生产、进口、需求等重点指标变化趋势,会同有关方面全力做好迎峰度冬煤炭保供相关工作。一是着力做好重点地区电煤保供。督促蒙东地区全力做好东北电煤供应,指导两湖一江、西南等地区与重点产煤省区沟通对接,压实电厂等用煤企业储煤责任,拓宽省外煤采购渠道,切实保障电煤需求。
二是指导有关产煤省区和煤炭企业做好与气象、应急等部门沟通衔接。分析研判迎峰度冬期间可能影响煤炭供应的不利因素,提前做好寒潮、大风、雨雪冰冻等极端灾害天气的应对措施,避免产量大幅波动。
三是指导督促有关产煤省(区)和煤炭企业加快产能储备煤矿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煤炭应急保障能力,发挥好煤炭在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兜底保障作用,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天然气方面。近期,我们组织召开了2025—2026年度采暖季天然气保暖保供工作会议,研究采暖季天然气供需形势并部署相关工作。2025年天然气供需总体平稳,形势稳中向好。国产气将实现连续九年稳定增产超百亿方、陆上进口管道气稳定增长、西气东输三线中段、西气东输四线以及川气东送二线四川资源上载段均按期建成投产,“全国一张网”灵活调节和尖峰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地下储气库超额完成年度注气任务,满库入冬,天然气储备和顶峰保供能力逐步提升,产供储销体系更加完善,今年采暖季,天然气供应总量和尖峰用气总体有保障。
民生监管方面。我们及时部署民生用能监管相关工作,要求我局派出机构进一步加强民生用能监管力度。提出加强市场机制引导、深挖保供潜力,紧盯区域薄弱环节、做好监测预警分析,强化信息报送、发挥12398能源监管热线民生通道作用等十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谢谢!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国家能源局将如何通过具体的政策、市场和机制设计,在“十五五”时期大规模、经济高效地激发各类“灵活性资源”的潜力,以保障能源安全?谢谢。
【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了部署安排。充分激发各类“灵活性资源”潜力,有助于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安全运行水平,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必然要求。“十五五”时期,国家能源局将从加强供需协同和政策供给两个方面重点推进相关工作。
一方面,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大力提升能源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供给侧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充分挖掘火电灵活调节能力,推动新一代煤电升级,改造提升机组调节能力;布局建设一批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探索推进中小型抽水蓄能示范应用;围绕不同应用场景,鼓励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有序发展。同时,着力完善煤炭产能储备政策体系,增强煤炭供应弹性。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调节能力建设,提升迎峰度冬等重点时段保供能力。需求侧方面的工作重点是,挖掘用户侧调节潜力,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储能资源,推广智能有序充电,开展车、桩、站、网融合互动探索,有序推进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建设。同时,加快推进虚拟电厂规模化发展,结合各类商业模式拓展虚拟电厂应用场景,到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要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
另一方面,持续加大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供给,不断激发能源市场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破除可调节资源等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新型电力系统韧性和安全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做好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顶层设计,指导各地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完善电力市场规则制度体系和技术标准,推动多层次、多品种、多功能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促进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更加顺畅的自由流动。
二是完善适应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的电力市场机制。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电力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形成引导可调节资源灵活响应的价格信号,提升电力系统韧性。
三是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引导各类投资主体进行多样化投资布局,充分激发配电环节活力,构建主配微协同的新型电网平台,完善适应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等产消融合新模式发展的政策机制,培育更多能源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提高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满足用户侧多样性绿色用能需求。谢谢!
【央视新闻频道记者】今年以来,能源投资态势如何,展现出了哪些特点?谢谢。
【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能源重点项目资金和要素保障不断强化,项目投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全国能源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8个月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达到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山东、江苏、广东、新疆、云南、内蒙古6省(区)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额均超1000亿元。总的来说,主要呈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核电、电网、新型储能、煤电成为拉动能源重点项目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陕西—安徽、甘肃—浙江等在建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资集中释放,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投产送电,各地区在建骨干网架工程加快推进。核电完成投资额保持快速增长,已开工核电项目加快建设。西北、南方、华北地区一批独立储能项目加快建设,今年前8个月,新疆、广东、云南、山东、内蒙古新型储能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速均超过100%。西北地区新能源基地配套煤电和东中部地区负荷中心支撑性煤电加快推进建设。
二是风电、现代煤化工、油气储备设施、充换电基础设施、氢能投资快速增长。今年前8个月,风电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40%,其中,新疆、河北、广西、山东、湖南集中式风电项目投资加快释放,广东、福建海上风电项目投资增势强劲。新疆、内蒙古在建煤制油气和煤制烯烃项目稳步推进,辽宁煤制气项目逐步形成实物工作量。陕西、山东在建储气库项目投资集中释放。广东、四川、山东、贵州、云南加大力度布局公共充电桩。吉林大安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内蒙古30兆瓦级纯氢燃气轮机项目、江苏3000万立方米级盐穴储氢项目开工建设。
三是太阳能发电、源网荷储一体化、油气勘探开发、抽水蓄能投资稳步增长。前8个月,太阳能发电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7.5%,其中分布式光伏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过40%,光热发电投资快速增长,新疆哈密光热综合能源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青海、甘肃在建光热发电项目投资加快释放。山东、山西、甘肃、广西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持续推进,河南、新疆新建项目投资较快增长。大型油气田增储上产稳步推进,渤海海域垦利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进入生产阶段,江汉油田红星页岩气田探明储量1650亿立方米。广东、浙江等地抽水蓄能在建项目投资集中释放。谢谢!
来源:摘选自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全文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