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认知 | 工程机械代理商困境之我见

认知 | 工程机械代理商困境之我见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进入存量市场,代理商的日子越过越紧,收缩、降薪、裁员、诉讼、退出,代理制面前的路越走越窄,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是市场下滑,有人说是价格战,说这话的人自己也清楚这理由占不住脚,成熟市场也有市场下滑和价格战,为什么海外代理商服务和配件贡献比占超过50%,而很多中国代理商后市场贡献比却不到10%?只想着卖设备挣快钱,不愿意花力气做服务,代理商必然为此付出代价。

不要总谈中国国情不同,那只是不愿思考的借口,中国工程机械代理商肯定有什么地方做错了。

在成本世界中,企业只关注营业额和成本,整机销售能迅速产生营业额,当然大受欢迎;维修服务成本很高,产生的营业额像蚂蚁搬家,按照成本会计准则,属于要严格控制和大幅消减的对象,所以代理商都会重设备销售、轻客户服务。

企业广泛采用的成本会计准则诞生于100多年前,今天已无法适应服务经济时代的需求。服务活动碎片化、高成本,根据成本会计准则需要砍掉,一家主机厂的总裁曾经提出学习桑塔纳汽车,让社会维修和配件网络做服务,我们专注于整机销售,赚更多的钱,不做赔钱的服务。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听起来有道理,实为认知局限。

1984年,以色列管理大师高德拉特博士推出了TOC制约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创造性地提出有效产出(Throughput)会计准则,有效产出是指系统通过销售赚钱的速率。事实上,企业价值并非体现在营业额,而是体现在有效产出里。

举例来说,代理商从主机厂采购设备,再卖给终端用户并提供服务和配件。A代理商本月设备销售营业额100万,设备采购成本是98万,后市场实现配件收入3万(成本2万)和服务费收入1万,除去采购可变成本,代理商的有效产出仅有4万元/月(整机2万,配件和服务各1万),扣除4万元的运营费用,A代理商本月没赚钱,甚至可能亏损,这反映了很多代理商今天所面临的困境。

100万的设备销售额看起来很大,其中98万是为主机厂贡献的有效产出,对代理商的有效产出和利润没有影响。

相反,B代理商运营费用也是4万元,这个月设备销售100万,配件收入6万(成本4万),服务费收入4万。两家代理商的营业额之比为104:108,差别不大,可有效产出之比是1:2,利润之比是0:4,天差地别,

后市场的有效产出除以代理商运营费用就是后市场吸收率,追求高于100%的吸收率目标,是代理商最重要的健康指标。

A代理商的吸收率是50%,而B代理商的吸收率是150%,假如本月设备销售为零,B代理商仍能依靠后市场实现盈利,而A代理商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中国很多代理商大而不强,营业额大,有效产出小,后市场贡献率低。利润和价值100%源自有效产出,有效产出越高,代理商的不可替代性越强。

增量市场时期,销售设备营业额和利润都高,生活在成本世界的代理商自然不重视高成本的后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后,销售一台设备的有效产出可能由原来10万元急速下降到5000元。

代理商后市场有效产出低,说明为客户创造价值不足,客户就会流失。原厂件被副厂件替代,维修服务被背包客取代,代理商在主机厂眼中的不可替代性不断降低。

代理商总在质疑主机厂的直营战略,并非主机厂不愿用代理制,而是优秀的代理商太稀缺了,主机厂和用户都不需要只会倒买倒卖的代理商,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有效产出)太低。

有时主机厂不得不迈过代理商与大客户直接签约,因为经过代理商销售,价格优势就会消失,生意就吹了。主机厂和用户都在问自己一个扎心的问题:“我为什么需要一个中间商赚差价?”

代理商也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在客户和主机厂眼里,我有什么核心竞争力让他们选择跟我合作?”如果答案不能说服你自己,大概率你无法走出当前的困境。

身处设备的流通环节,客户和主机厂都不需要不做服务、没有价值的中间。代理商必须成为服务商,以设备为媒介,围绕客户需求和痛点创造出更多的有效产出。

不要再崇拜营业额了!按照TOC制约理论,企业管理者需要优先改善的指标是:1)有效产出、2)库存、3)运营费用。

原创不易,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转载时未经作者同意不得随意修改。

扫码关注

打赏在看

杰克的下午茶

咨询 | 交流 | 分享 | 合作

点一下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讯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