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速济宁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宁发展公司”)“‘3+2’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处置模式”案例“三前置、两保障”的创新机制,在极端天气与车流高峰叠加的复杂环境下实现了高效处置与快速通行,最大程度保障了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背景与挑战
济宁发展公司管辖的G1511日兰高速济宁段,是连接胶东与鲁西南的重要通道,日常车流密集,尤其在春运、五一等节假日期间,单日车流量峰值达6.4万辆。该路段部分山区坡段坡度较大,重型车辆通行缓慢,叠加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与长时间拥堵。
2024年2月4日,由于连续多日出现的雨雪冰冻天气,日兰高速发生十余车追尾事故,涉及食用油罐车,路面结冰、能见度低,救援难度极大;同年5月1日,该路段某处再次发生多车相撞事故,造成交通暂时中断。两起事件均发生在车流高峰时段,暴露出极端天气与高流量叠加下的三大挑战:风险防控难度大、现场处置要求高、部门协同联动标准高
3+2(三前置+两保障)立体救援体系
三前置
前置研判部署
依托历年保畅经验与大数据分析,济宁发展公司提前研判节假日与极端天气下的路网态势,发布出行指南,通过抖音、情报板等多渠道实时发布路况。组织召开“一路多方”联席会议,明确职责、优化预案,落实“一日一研判、一日一复盘”机制。
前置设备布防
以指挥调度中心为中枢,整合内外资源,在重点路段增设10处救援驻点,引入5家外协单位,前置布控拖车、吊车、除雪车等设备70余台套,储备融雪剂1200余吨,形成“动态调整、联动支援、阶梯补位”的一体化救援模式
前置人员执勤
严格执行三级值班制度,路管员全员在岗,联合高速交警、交通执法、消防、医疗等部门前置备勤,实现“人员靠前、设备就位、响应即时”
两保障
制度机制保障
通过“党建引领”深化“一路多方”联动,签署党建联盟协议,授权路管员快速处置权限,成立党员突击队,强化协同作战能力。事故发生时,班子成员靠前指挥,实现信息统一汇集、资源统一调度。
科技系统保障
充分运用“智慧大脑”“路警智联云控平台”“道路高清视频巡查系统”等信息化工具,接入380路高清摄像头,实现事故30秒内自动报警、路况实时共享。通过无人机巡检、气象应急平台等新技术,提升风险识别与处置精准度。
实战检验:高效处置见真章
在“2·4”冰雪天气事故中,救援人员12分钟打通一条临时通道,47分钟全面恢复通行;在“5·1”多车追尾事故中,15分钟打通车道,35分钟实现交通恢复正常。两次处置均贯彻“先通后清”原则,依托路网中心统一指挥,协同高速交警、消防、医疗等多方力量,实现“快处快撤、高效恢复”。
公路圆桌会
《中国公路》杂志社旗下公路交通决策类信息分享平台。公路交通领域重磅政策发布、企业改革、人事任免及热门话题讨论。
推荐阅读
长按下图识别小程序
即可订阅2025年杂志
编辑:李贝贝
校对:闫可欣
审核:余大鹏苗挺节
来源:山东高速济宁发展有限公司
转载请在文章前面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行业资讯传播平台,《中国公路》(高速版)杂志话题交流、编读互动平台。
长按可关注并标星
觉得文章精彩,点个在看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