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首都,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和责任。”
11月26日,中共北京市委正式发布《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总结“十四五”时期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为“十五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其中房地产领域的部署聚焦“住有所居”与“城市更新”两大核心,既锚定民生痛点,也着眼城市长远发展。
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方面,建议明确将“持续推进住有所居”作为目标,通过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破解超大城市住房难题。具体而言:
制度层面,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空间层面,推动站城融合发展,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综合开发,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供应建设用地,完善住宅、商业、社区服务等生活配套设施。
供给层面,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大存量资源盘活力度,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扩大租赁住房有效供给,培育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机构,规范发展租赁市场。探索“一张床、一间房”模式,改善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人员居住条件。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
同时,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效能方面,建议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作为激活存量空间、提升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抓手,强调更新工作的“整体性”与“系统性”,避免碎片化改造。具体举措包括:
针对老城保护与民生改善,有序推进老城平房区整院成片区改造,持续实施老旧小区、危旧楼房改造,鼓励产权主体自主更新。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针对社区功能完善,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针对存量资源盘活,积极推动老旧厂房、老旧低效楼宇、低效产业园区更新。优化整合存量资源,提高低效闲置资源使用效率。
此外,还提到科学有序高效利用地下空间。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集成,完善以需求为导向、项目为牵引的分类实施机制,优化用地政策,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探索建立可持续的更新模式。
从“住有所居”到“城市更新”,建议对北京房地产领域的部署,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彰显了首都以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助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决心。未来5年,随着这些举措的落地,北京将逐步构建起房地产发展新格局。
值班编委:苏志勇
责任编辑:马琳 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