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选自《商品混凝土》杂志2024年第4期
夏季施工,你可能忽略了几个关键问题
闻宝联
问题的提出
又到了夏季施工期,也是质量问题的高发期。总有学员给我发图片,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处理,如何避免等等。老实说很多问题我也不一定看得出来,必须结合现场施工养护以及配比、原材料等分析。不过也有些问题基本能看出来,这里最多的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就是裂缝问题。
是来自两个不同地区学员发过来的照片,裂缝表象类似,让我分析下原因。
原因分析
这是夏季施工最容易发生的,解答之前先看一下另外一个案例。
是一个现浇混凝土梁的顶面,出现了俗称糖心混凝土现象,表面板结内部还处于软化状态,施工人员踩踏上去出现深陷脚印,最后这联现浇梁报废了,经济损失1800多万元。这可是2010年的1800万,损失可谓巨大!
当时正值夏季施工,搅拌站距离施工现场50公里路程,为保障施工加入了大量缓凝剂,这也是夏季施工的常见做法。
缓凝剂能够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有效地延缓了水泥与水之间的水化反应。具体来说,缓凝剂分子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阻止了水泥与水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减缓了水化反应的速率。这种延缓效应不仅延长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为施工提供了更多的可操作时间,同时也优化了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使其更加均匀和稳定。
除了延缓水化反应,缓凝剂还能有效降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在混凝土硬化的初期,由于水化反应剧烈,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上升。过高的温度不仅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过快,引发开裂问题,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缓凝剂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水化热,减缓混凝土内部温度的上升速度,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混凝土开裂等问题的发生。
从这几点来看,加入缓凝剂应该对抵抗裂缝的产生是有好处的,然而,在高温环境下,加入缓凝剂可能导致表面一直不硬化,处于软塑状态,封不住水,若养护再不及时,会造成混凝土表面的水分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速度明显加快,这种快速的蒸发过程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供应不足,进而引发混凝土表面干裂和龟裂的现象,同时板面快速板结失去流动性能,内部还处于软塑状态,一踩踏形成深陷脚印。这一联现浇梁表面都裂穿了,很严重,这就是没有及时养护造成的损失。及时养护极其重要!
易忽略的几个关键问题
回过头来再看图。我指出:是不是振捣不到位,而且养护不及时?学员表示浇筑完混凝土就贴了膜,但还是开裂了。
是不是贴了膜就可以了呢?
既然谈到夏季施工,了解下夏季的特点。
同一地点在一年不同季节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有明显差异。夏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冬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夏季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比较少,加之白昼长,日照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较多。
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即紫外线辐射在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总的变化趋势非常有规律。一年中,紫外线辐射强度从月中旬开始明显增强,月下旬至月达到最大,10月份后逐渐减弱。一方面,这与紫外线占太阳总辐射的比例有关,冬季(如12月)晴朗天气时紫外线辐射量占太阳总辐射的0.8%左右,而夏季(如月)该比例增加至3.37%,呈现夏半年高、冬半年低的特点。
太阳高度角在夏季达到最大。太阳在空中位置越高,紫外线辐射强度越高。夏天是太阳的高度角最大的季节,因此夏季的紫外线辐射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也就是说,光贴膜还不够,还应该遮阳,否则在太阳光强烈照射下,表面温度升高,水化速度加快,很快硬化并与模板黏结在一起,而内部混凝土尚未完全硬化,再加之如果振捣不均匀,在重力作用下一直沉缩,上部混凝土与模板先粘连了,从而引发中上部横向开裂。
光贴膜就行吗?还要注意遮阳物的颜色选择。
深色物体与紫外线的吸收:深色物体,如黑色、红色、紫色和深蓝色等,对光线的吸收能力强,反射能力弱。黑色物体对紫外线的吸收率最高,可以达到95%;红色物体对紫外线的吸收率为92%;紫色物体对紫外线的吸收率为90%;深蓝色物体对紫外线的吸收率为80%
浅色物体与紫外线的吸收:浅色物体,如浅蓝色、黄色、橙色、棕色、白色和灰色等,对光线的吸收能力弱,反射能力强。浅蓝色物体对紫外线的吸收率为70%,而白色只有10%20%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利用深色材料做养护棚,提升混凝土强度增长,节约工期。
当然,夏季高温还多雨,也造成砂石含水量偏高,特别是砂,含水量变化一两个百分点,就可能会多带入十几公斤水分,导致浆体上浮,进而容易出现表面开裂。
供稿人:闻宝联
编辑员:李海亮
审核人:孙继成,宁夏
【标准规范】
【会议培训】
第十届全国建筑固废和尾矿泥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会暨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年会
2025第二十一届全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商品混凝土年会
【咨询服务】
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研究
高速公路及桥涵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
课题研究
研发中心建设
[绿满庭院]《HJ建筑围护结构自保温技术体系》推广等
【建材“双碳”业务】
低碳胶凝材料研发与制备
复合掺合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与制备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再生砂粉应用技术
建筑垃圾再生轻粗骨料技术
碳化再生骨料制备技术
【期刊著作】
《常见预拌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百例》图书
《预拌混凝土企业标准化试验室建设指南》图书
混凝土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主要职能是跟踪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科技前沿动态,为全国混凝土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出版技术期刊、研究制定标准、开展技术咨询、举办技术会议、承担行业培训、从事认证评价和开发研究等,中心是建材情报所主要业务部门之一。中心拥有员工10人,其中博士3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中心挂靠的行业协会分支机构包括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预制建筑产业专业委员会、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双碳研究中心。依托中心成立的平台有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混凝土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中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企业专家委员会(拥有200余名行业一线专家)、北京砼享未来工程技术研究院(会员制技术和管理服务)。
中心每年参与多个混凝土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包括雄安新区混凝土项目咨询、河北省多个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固废基胶凝材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和制备技术,以及数十个混凝土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开展预拌混凝土绿色产品认证和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咨询电话:孙继成 焦素芳 李海亮 13520073698 13521286915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