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智见未来 | 大模型助力这家单位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双突破”

智见未来 | 大模型助力这家单位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双突破”

在钢铁行业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鲅鱼圈分公司遵循鞍山钢铁第三次党代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厚板部率先发力,将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入生产管理、设备运维、质量管控等核心环节,通过智能化手段重塑生产流程,实现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双突破”。

告别人工繁琐,周报生成进入“智能时代”

以往,厚板部的周报编制工作依赖人工汇总生产日志、设备运维记录、质量检测数据等多源信息,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还常因人为操作出现数据遗漏、计算误差等问题,影响生产决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如今,这一局面被大模型驱动的周报自动生成系统彻底改变。该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可自动从多渠道提取关键生产信息,完成生产数据与质量指标的深度剖析,并生成结构清晰、内容详实的结构化报告。

“操作十分便捷,只需上传Excel或CSV格式的原始数据,选定报告对应的年份与周数,系统便会自动计算日期范围,启动报告生成流程。”厚板部工作人员介绍,生成过程中,系统能自主完成关键绩效指标(KPIs)计算、文字分析,并结合内置知识库输出智能分析内容,清晰呈现指标完成情况、生产短板及针对性改进建议。以第24周周报为例,系统精准识别出5500mm产线热处理通过量仅完成计划19.1%的核心问题,为生产调度团队调整生产计划、优化工序排布提供了明确方向,让生产决策更具科学性。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与智能问答系统实现深度融合。操作人员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即可快速查询生产数据、历史故障案例及对应解决方案。一旦出现生产异常,系统能依据历史数据和专家规则库实时给出应对建议,并将相关信息同步纳入周报,让报告既具备“总结性”,更兼具“时效性”与“决策价值”。

扎根生产现场,大模型筑牢质量与效率“双防线”

大模型相关技术在生产现场的应用,同样为厚板部带来了显著变革,成为保障生产稳定、提升产品质量的“硬核支撑”。

在加热炉作业环节,“板坯自动对中系统”借助图像识别与机器视觉技术,实时监控板坯位移与对中状态,并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整加热炉位置,大幅提升对中精度。这一技术不仅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还降低了因对中偏差导致的废品率,同时减少了能源浪费,实现了“提质”与“降耗”的双重目标。

针对钢铁生产现场高温、多尘的复杂环境,厚板部引入基于深度学习的“板坯号识别系统”。该系统依托视觉大模型,可在恶劣环境下精准识别板坯编号,实现板坯全流程快速追溯,为质量问题溯源、生产流程优化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此外,“板坯长度检测系统”通过图像处理与标定技术,实时监测入炉板坯长度,确保板坯规格完全符合生产需求,从源头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进一步夯实了产品质量管控基础。

效益显著升级,智能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

大模型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厚板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提升。一方面,人工干预环节大幅减少,数据整理、报告编写、现场操作等流程的时间与人力成本显著降低,让员工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创新与流程优化中;另一方面,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与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大幅提升,管理透明度显著增强,生产效率较此前实现稳步增长。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大模型等智能技术在生产全流程的应用,不断探索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新场景。”鲅鱼圈分公司厚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智能制造迈向更高水平。

撰稿 常福刚 黎明

文字编辑 王晓光

微信编辑 石浩

责任编辑 张雷

校对 郝天皓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