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天前,我转发的图拉古的视频。如果你没有看过,非常建议你认真看一遍,最好能看上两三遍。
平时很少点赞转发视频。这条视频,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很有感触,也想了很多。
第二天在剪辑这条视频时,再次湿了眼眶。
为什么会落泪?一是可能自己的泪点太低,二是,突然发现,我的青春不见了。
我是一个爱折腾的人。
没想到,创业竟然成了这辈子逃不开的宿命。
1996年,我和一位远房亲戚说,我想辞职,到北京创业。
他是第一批做起重的业务经理,在当时,是个有钱人。
我想办个商情信息刊物。类似于报纸分类信息的那种形式。
当时是传统媒体的天下,互联网刚进入中国,我分析,还有机会。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很开明的人。
他说,中,钱不是问题。可以让大儿子跟着我一起创业。
他说,老大老实,木纳,不是做起重的料儿。
记得那一年夏天,我和他儿子一起来到了北京考察市场。
我俩从复兴门出发,沿长安街一路向东,步行了也不知道有多少公里。
反正感觉腿都跑断了。
沿途的招待所,大小胡同,地下室出租屋,都被我们扫了一遍。
从房租,到印刷厂,初期费用需要多少钱,基本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北京之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皇城根的城墙下。
歇脚时,刚好旁边有一个算命先生。
我说,咱算个命吧。
先生应该不是全盲。
报上生辰八字。
他说,你不是做生意的吧?
我点头。
他说,你没有做官的命啊小伙子,你在单位最大也就是干个股级领导。
20块钱,赶紧奉上。
先生算的还是很准的。
来北京之前,其实我就做好了随时辞职的准备。
后来,远房亲戚食言了。
记得,当时的创业预算好像是10万块钱。
哪个时侯,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北京创业的梦想,也就搁浅了。
不知道这位亲戚后来有没有后悔。
我觉得,他应该后悔了。
很遗憾,他英年早逝了。
他的儿子,现在还在做起重。
偶尔在春节串门见面,我都会想起他爸,淡淡的伤感。
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成功了,也许中国多了一个分类信息平台,但是,起重行业少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当然,也就没有了今天20多年的坚守。
七年之后。
2003年12月17日,以商情起家的慧聪国际资讯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
慧聪网成为继阿里巴巴之后的第二大B2B平台。
1998年,我创办了分类信息网站--中原供求在线;
1999年,改版为河南起重设备销售网;
2002年,改版为中国起重机械网。
昨天和朋友聊起人生的意义,我是这么说的:
或许人生本没有预设的、统一的 “意义”。
那些我们认真去做的每一件事,用心经历的每一段时光,无论是顺遂时的畅快,还是曲折中的沉淀,这些过程本身,就是意义的答案。
比如说在北京,算命先生给我种下的心锚。
比如,新乡矿山起重机厂蔡景新厂长,当年对我的劝导。
他说,书彦,你要是想当官,我给你跑关系。你要是做生意,就好好跑起重业务。
蔡厂长对我很好。
我的第一桶金,也来自新乡矿山。
那时侯,我在厂里发货,不需要先垫钱,都是货款来了再统一结算。
蔡厂长当时兼着恼里乡的党委副书记。
那个年代,这是对乡镇企业家的最高褒奖。
现在想想,其实人生,真的没有那么多如果。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05年,我再次来到了首都北京。
边做起重机销售,边运营中国起重机械网。这是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创业者最常见的生存状态。
后来,我选择了离开。
那天,我对着北京的天空。
说:北京很好,但终究不是我的北京。
记得那时,大兴区的房价,每平方2400元,房山区周边的房价每平方1800元。
2007年年末,我回到了郑州。
我开始招募团队,结束自己10年个人互联网站长的生涯,正式团队运营中国起重机械网。
2008年3月,运营公司河南省九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11年,中国起重机械网在长垣设立办事处。
2014年,在长垣设立河南省兴垣电子商务公司。公司使命:让我们用互联网建设美丽长垣。
从长垣,到北京,到郑州,再到长垣。
这是一条怎样的人生曲线?
青春之我,为了理想,敢于奔赴自己能到达的地方。
二十年后。
今日之我,却发现,再也走不出长垣。
偶有照镜子,发现鬓角又多了些许白发。
我突然意识到,我的青春已经不在了。
很奇怪,一个人,怎么突然就从过去领导嘴里的小杨,客户嘴里的小杨,变成了今天的老杨?
那,
我的青春呢?
怎么不见了?
我又把他
丢在了哪里?
记得很多年前,东莞台冠的唐总提醒我:离开长垣;
多年之后的今天,泰力诺的李总,也说了相同的话。
我苦笑着说,我的根,就在这里,就在长垣。我想,这辈子恐怕都离不开长垣了。
人们常说,父母心底未了的夙愿,总会悄悄寄托在孩子的人生轨迹里。
就像我年少时魂牵梦萦的计算机高等学府—北京邮电大学,那曾是我未能亲赴的心之所向。
最终,我的孩子替我圆满了这份遗憾。
两年前,我又亲手送他奔赴万里之遥。
并非舍得让他远走,而是想在他心底悄悄埋下一颗种子,盼着待他学业精进、羽翼丰满时,能望见他的老爸,正以毕生之力,试图为这个行业勾勒出不一样的崭新图景。
至于 “子承父业” 这份期许,我想,它从不是我一人的执念,也是起重行业里,无数从业者都曾藏于心底的、最纯粹也最真挚的朴素梦想。
很多父母,给孩子选择了不同的方向。
理由很简单,起重这一行,太累。
父母心疼孩子,不忍心让孩子接班。
孩子呢,看到父亲奔波辛苦的样子,不愿意接班。
那天,当图拉古说出那句“这个世界怎么了”时,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这句话,我在心里,问了自己20年。
这种纠结,痛苦,始终伴随着我--
比如,我们是家创业公司。
过去的这么多年,团队从早会,晚会,大会、小会,会会不断。
但是现在,我给员工开会的次数越来越少。
我知道,这是不对的。
如果一家创业公司,当老板不能再和员工谈理想,谈使命,对创始人来说,是一件何等痛苦的事情?
这些年,身边总有一种声音,在耳边响起——
别跟他们谈理想,别跟他们聊意义,别跟他们讲情怀,别跟他们说未来,就告诉他们怎么赚钱,怎么快速赚钱。
是的,他们说的没错。
2023年,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
这是疫情结束后的第一年。
我站在这条熟悉的大街,心里满是感慨。
每次来北京出差,再忙,我都会抽出时间,来到这里。
一个人,一壶茶,或一杯咖啡。安静的坐一上午。
我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心灵的加油站。
何止是我呢,这里,也是中国千千万万创业者的“精神圣地”。
如今,创业咖啡馆,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冷清了不少。
从前这里从不缺热闹:谈项目的声音、聊梦想的笑声、畅想 “公司上市那天” 的豪言,裹着咖啡香飘满整个空间,连空气里都透着一股 “敢闯敢拼” 的劲儿。
可如今,这样的场景,连一点影子都寻不到了。
我在想,这些曾经怀着理想的年轻人,这些拥有信仰和勇气的人们,这些立志要改变世界的人们,他们去哪了?
走在清冷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上,风里带着几分萧瑟。
我举起手机,想让这方寸屏幕记下我的足迹。
然后,告诉它,我来了。
我想问问它,
我还未老,为什么你却变了模样?
附近的保安,走了过来,示意我此处不能拍摄。
你看,萧条也是罪过。
那人呢,都去哪了呢?
或许,他们正被生活的风浪反复磋磨;
或许,他们正为了碎银几两,在追逐金钱的路上疯狂奔跑。
当人们把富有和正义划了等号,把公益变成了个人秀场....
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在干什么呢?
我在寻找答案,
也在寻找丢掉了的青春。
如果你看到了,请告诉我....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