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双线齐发,畅行成都!地铁10号线三期、17号线二期工程今日开通

双线齐发,畅行成都!地铁10号线三期、17号线二期工程今日开通

图片

图片

9月17日

成都城市轨道交通迎来重磅时刻

由中国中铁旗下

中铁城投、中铁二局、中铁三局、中铁八局、

中铁建工、中铁北京局、中铁六院参建的

10号线三期工程

中铁二院承担勘察设计总承包

中铁科研院参与监理的

17号线二期工程

正式开通初期运营

双线交汇,通达更广

成都地铁版图再次扩容

市民幸福通勤再进一步

成都地铁10号线三期

图片

五年磨一剑:在城市心脏“穿针引线”

图片

▲红牌楼站

10号线三期工程全长5.87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设武侯祠、高升桥、红牌楼等车站。中国中铁参建各方,在城市核心区的“血管神经”之间完成了一场精密的“微创手术”。

图片

▲技术团队

工程穿越武侯祠文物保护区时,面对“千年照壁”,团队创新应用BIM三维建模与自动化监测系统,将沉降严格控制在0.5毫米内,实现了千年文脉与现代工程的和谐共生。针对武侯祠大街533米长的220KV高压电力隧道保护难题,自主研发原位悬吊技术,让每延米重达7.5吨的管线在施工期间纹丝不动,保障了南部城区供电安全。

图片

图片

图片

▲部分成绩

科技+人文:打造有温度的智慧工程

图片

▲退围还道

“晚上拆围挡,早上逛锦里!”这是武侯祠周边商户对项目建设的生动评价。2024年旅游高峰期,项目投入60余名施工人员连夜拆除400米围挡,在景区周边“还路于民”,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赢得市民纷纷点赞。

图片

▲AI智慧

项目创新应用的AI智慧安监系统,通过摄像头自动识别未戴安全帽、违规吸烟等行为并实时预警,为施工安全筑起“智能防线”。ECS起重设备管理系统实行“人证对照+指纹开机”双重管控,从源头杜绝违规操作。蓝牙智能巡检、混凝土裂缝控制等技术的应用,让工程质量可追溯、可管控,最终实现竣工验收一次性通过。

图片

▲武侯祠站

作为重点艺术站的武侯祠站,精心打造了200米无柱式景观段,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三国文化IP深度融合。站内装饰融入诸葛亮、蜀汉英雄事迹等天府文化元素,设置观光平台,让乘客在出行同时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氛围,成为展示成都“古今交融”城市气质的新窗口。

通车即便民: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图片

▲10号线三期线路图

“以前从红牌楼到双流机场要换乘三趟车,现在10号线直达,全程只要40分钟!”家住红牌楼站的市民李女士难掩喜悦。10号线三期开通后,不仅缓解了武侯祠景区、红牌楼商圈的交通压力,更将为各经济圈建设注入新动能。

图片

▲高升桥站

作为串联武侯祠、锦里等文旅地标与双流机场的“黄金线路”,10号线三期的开通让“地铁直达景区”成为现实。线路采用时速140公里的市域A型车,机场至市中心仅需15分钟;车站设置行李直梯、快速安检通道,提升旅客出行效率。

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

成都首条穿城市域快线

中铁二院设计团队结合项目特点及功能定位,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和运营模式,在确保整体功能最优的前提下,将车站设置于中心城区客流最为密集的区域,提升市民出行的便捷性。根据沿线工程条件,合理布设区间线路,实现线路灵活顺畅地“走街串巷”绕避多个工程处理难度大、风险高的控制点,降低对沿线生态、社会、人文等环境的影响,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线型条件,适应工程时速140公里的运行速度。

首次大直径盾构穿越城区

作为首次采用8.6米大直径盾构机穿越成都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工程,沿线周边建筑物密集,盾构通过区域最窄宽度仅20米,盾构隧道穿越重要河流12次、市政桥隧14次、运营地铁线16次、运营铁路10次、迁改各类管线200余处。其中,阳公桥站至龙爪堰站区间上跨既有运营7号线盾构隧道最近垂直距离仅1.2米,以“微创手术”级的精准控制实现安全穿越,创造了成都地区砂卵石地层正线区间上跨既有盾构区间净距最小的纪录。

筑绿共生 节能增效

国内首次采用交流牵引制式超大型主变电所地下布置方案,将主变电所与城市绿地叠建,实现了轨道交通供电设施与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完美结合。运用集中吊装孔设计及节能设备,优化了设备用房的立体化布置,减少了主变电所占地面积,提升了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首次在成都轨道交通采用风水联动控制系统,实现了车站通风空调系统送风量以及温度的自动调节,并精准匹配乘客需求,均衡环境舒适度与节能效果。

文化赋能地铁空间

全线车站装修设计以“浮光掠影,记忆成都”为线路主题,通过古韵今风的建筑装修,展示成都文化。其中,机车厂站为拱顶无柱车站,公共区采用穹顶设计,站厅层视野开阔,建筑使用功能和美观效果得以完美体现,满天繁星的视觉效果,抑扬顿挫的空间节奏感,营造出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梦幻空间。

这两条凝聚着中国中铁人

智慧与汗水的城轨线路

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程

更是一份厚重的民生答卷

中国中铁将进一步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勇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开路先锋

以优质工程持续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END

执行主编丨李元、沈苏

责任编辑丨邵军体、陈英栋、谢悦、丰硕

内容来源丨中铁城投、中铁二院

中国中铁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