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智能矿山》2025年第8期“革新·改造:优秀 QC 成果”栏目
第一作者:刘星厚,高级经济师,现任鄂尔多斯市转龙湾煤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要从事全面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的相关研究工作。E-mail:582806523@qq.com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转龙湾煤炭有限公司
引用格式:刘星厚,张景洪,甘绍彪,等.提高掘进作业有效生产时间的创新实践与价值分析[J].智能矿山,2025,6(8):39-45.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免费下载阅读pdf全文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矿山智能化建设进展
针对煤矿掘进作业有效生产时间不足的行业痛点,以鄂尔多斯市转龙湾煤炭有限公司(简称转龙湾煤矿)23303运输巷为研究对象,融合工序诊断模型与精益管理方法,提出“技术革新-管理优化-数据驱动”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通过开发自移机尾智能随迁平台(集成物料架、电缆槽、卸料料斗)、优化变压器动态布设、创新“2步1交接+3天1检修”生产组织模式,实现掘进有效生产时间提升34.3%(411.5 h→554.84 h),月进尺达1 437 m(超计划59%),综合创效764万元。研究成果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与管理范式。
课题背景与问题定位
随着矿井产能提升,转龙湾煤矿引入快速掘进系统(掘锚一体机+锚杆转载机组+长距离运输系统),但配套设备适应性不足导致生产效率受限。有效生产时间仅占55.89%(月均411.5 h),非生产时间中检修占比高达69.49%,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22年7至12月掘进作业有效生产时间统计如图1所示。
图1 2022年7~12月掘进作业有效生产时间统计
(1)非生产时间分析
进一步分析发现,非生产时间主要类型包括检修时间、物流运输时间、工作面异常时间,通过绘制掘进作业非生产时间分析排列图,得出结论检修时间占非生产时间总数的69.49%,是影响因素之一,掘进作业非生产时间分析排列如图2所示。
图2 掘进作业非生产时间分析排列
(2)检修时间分析
调查、分析检修时间发现,检修时间主要包括煤流运输系统维护、主要生产设备维护、机电设备维护及其他,通过绘制掘进作业检修时间分析排列图,得出结论煤流运输系统维护占非检修时间总数的66.15%,是影响因素之一,掘进作业检修时间分析排列如图3所示。
图3 掘进作业检修时间分析排列
(3)煤流运输系统维护分析
调查、分析检修时间发现,煤流运输系统维护主要包括自移机尾迁移过程中停机检修、延接输送带、输送带日常维护、输送带电器设备检修、溜槽日常维护及其他,通过绘制掘进作业煤流运输系统维护时间分析排列图得出结论,自移机尾迁移过程中停机检修占煤流运输系统维护时间总数的65.59%,是最主要影响因素,掘进作业煤流运输系统维护时间分析排列如图4所示。
图4 掘进作业煤流运输系统维护时间分析排列
深入分析存在问题
通过变化点管理分析,结合自移机尾迁移过程停机检修的主要影响因素,围绕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环(Environment)、测(Measurement)6维度(6M),关联主要工序中的关键变化点及对生产效能的负面影响路径,建立“锁定变化点→制定措施→试验效果”的闭环。
2.1 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电缆卡堵
电缆卡堵的关联工序为自移机尾迁移辅助工序,通过查阅生产纪实发现23303巷道2022年下半年由于电缆槽设计不合理,电缆卡堵共停机131次,平均每月停机21次,影响时间为69 h,平均每月影响11 h,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电缆卡堵造成自移机尾停机时间统计见表1。
表1 电缆卡堵造成自移机尾停机时间统计
开展电缆槽卡堵测试,明确问题根源,通过测试发现宽度达到300 mm,电缆不会卡堵,重新设计电缆槽解决电缆卡堵问题,电缆槽卡堵试验统计见表2。
表2 电缆槽卡堵试验统计
(2)卸料料斗设计不合理
卸料料斗设计不合理的关联工序为清理浮煤。通过查阅生产纪实发现23303巷道2022年下半年因卸料料斗计不合理,造成漏煤情况严重,因清理浮煤共停机85次,平均每月停机14次,影响时间为148 h,平均每月影响24 h,清理浮煤造成自移机尾停机时间统计见表3。
表3 清理浮煤造成自移机尾停机时间统计
通过漏煤试验,在工作面对二运卸料料斗撒煤情况进行试验,发现顺煤车宽度1.2 m、高度0.75 m、角度25°时不易撒煤,重新设计卸料料斗,确保解决撒煤漏煤现象,卸料料斗漏煤时间数据统计见表4。
表4 卸料料斗漏煤时间数据统计
2.2 检修方法方面的问题
检修时间及交接班方法不合理的关联工序为交接班及检修设备。通过查阅生产纪实发现23303巷道2022年下半年由于交接班及检修工作安排不合理,造成生产过程存在等待空当,直接影响现场生产时间,因交接班及检修时间影响时间96 h,平均每月影响16 h,停机等待时间统计见表5。
表5 停机等待时间统计
通过对工作面检修现场工作开展全面调查,发现施工两帮下部锚杆、补齐锚索、掘锚机检修、各类保护更换维护、延伸带式输送机机尾、调整输送带架、卸料等工作,需要每天开展,共计耗时5 h,接输送带、接线缆每3天开展1次,施工探放水钻孔6天开展1次,进一步优化检修方式,缩短检修周期,提高生产时间,2023年4月10日至12日现场检修时间统计见表6。
表6 2023年4月10日至12日现场检修时间统计
2.3 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物资材料存放位置不合理
物资材料存放位置不合理的关联工序为退机支护。通过查阅生产纪实发现23303巷道2022年下半年由于物资材料存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支护前需等待物资转移,同时由于物料运输与退机支护衔接不足,支护人员需要自行备料直接退机支护时间,因物料转移影响自移机尾开机时间78 h,平均每月影响13 h,2022年度下半年物料转移影响支护时间统计见表7。
表7 2022年度下半年物料转移影响支护时间统计
通过开展物料转移距离试验,以50 m为单位开展7次物料转移单趟用时试验,通过试验运输距离发现50 m内最接近课题目标,每趟物料运输可节约30 min,优化物料运输方式,物料架运输时间试验数据统计如图5所示。
图5 物料架运输时间试验数据统计
(2)变压器放置位置不合理
变压器放置位置不合理的关联工序为自依机尾迁移。查阅了生产纪实发现2022年下半年由于变压器放置不合理,共停机86次,平均每月停机14次,影响时间为191 h,平均每月影响31 h,主要原因是变压器距工作面掘进工作面<1 000 m时,可正常开机且电压损失较小,>1 000 m时造成电流增大瞬间停机,自移机尾迁移停机等待时间统计见表8。
表8 自移机尾迁移停机等待时间统计
通过对变压器到掘进工作面800~1 000 m,每100 m间进行6次试验,<1 000 m正常起机,>1 000 m因压降、设备启动瞬间电流增大,造成掘进工作面掘锚机、锚杆转载机组,因电压不足而无法启动,改变变压器放置方式,使变压器跟随自移机尾迁移,变压器停机距离试验数据统计见表9。
表9 变压器停机距离试验数据统计
技术创新与实施对策
(1)研制新型物料架,优化物料转移流程
鉴于23303胶运工作面采用掘锚一体机+锚杆转载机组+长运距二运+长运距输送带+自移机尾模式,且自移机尾需每日随掘进工作面推进(平均20 m)迁移,原有物料点频繁人工迁移耗时耗力。为此,在自移机尾上集成物料平台,实现物料随设备同步自动迁移,消除了人工搬运与料场转移工序。运行半个月现场表明,物料运输时间由50 min降至20 min。提升运输效率,有效降低了搬运安全风险,实现了生产效率与安全管理水平的双重提升。
(2)设计新型电缆槽,根治电缆卡堵顽疾
经反复现场试验,确定电缆槽宽度为300 mm(350 mm虽无卡堵但空间受限)确保电缆迁移顺畅。以电缆槽替代传统挂钩,避免人工拉扯。安装最优尺寸电缆槽后,15天现场应用表明,电缆卡堵影响时间<10 min,并同步撤销了二运辅助岗位。解决了生产瓶颈,优化了作业流程,从根本上消除了电缆卡堵对带式输送机安全运行的威胁,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作业安全性。
(3)开发新型卸料料斗,彻底消除撒煤漏煤
通过专项试验,确定顺煤车两侧滑轮宽度1.2 m、转载机落煤高度0.75 m(满足掘锚机要求上限)、倾斜度25°时,杜绝撒煤现象。据此优化设计并安装新型料斗后,半个月现场应用证实,二运清理浮煤时间降至0 min。解决了撒煤问题,消除了积煤对带式输送机安全运行的潜在威胁,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作业安全。
(4)优化变压器布设位置,解决用电压降难题
原有方案需每隔300 m开拓设备硐室增设变压器,效率低且效果不佳,频繁停机影响检修与生产。将变压器布设于自移机尾上随设备迁移,解决了掘进工作面用电压降问题,实现了设备零停机。避免了3 000 m范围内开辟专用设备硐室的无效工程,提升效率且无需定期转移变压器,更适应巷道狭窄、环境复杂的现场条件,为巷道车行进及搬运提供便利,实现了生产效率与作业环境的双重优化。
(5)重构生产组织模式,高效利用生产时间
掘进作业中原交接班(需停机60 min)及设备检修(耗时480 min)效率低,挤占有效生产时间。
(1)制定“2步1交接”的方法:当班人员提前备料,班组长及掘进机司机现场交接,其余人员工作面外交接,保障设备持续运行,减少停机。使有效生产时间增加60 min,交接班时间缩短20 min。
(2)推行“3天1检修”方案:将检修融入生产班次,利用非生产时段进行;前2天实行半班检修、半班生产,第3天全班检修,确保生产连续性。该方案使每3天有效生产时间增加480 min。通过优化交接班与检修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了生产与检修的高效协同,为掘进作业持续高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成效与价值分析
(1)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通过系统优化掘进作业流程,成功将2023年下半年的有效生产时间提升至554.84 h,较2022年同期的411.5 h增长34.3%。在克服岩石占比达30.77%(达到国家半煤岩标准)的困难地质条件下,月度进尺经折算后达到1 437 m,超计划目标900 m的59%,充分展现了高效的掘进作业能力。
(2)成本节约成果突出
在保障高效生产的同时,注重成本精细化管理,减少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23303运输巷提前2个月完成施工任务,直接创造经济效益384万元,并节省综机设备租赁费用380万元,合计实现成本节约764万元。
(3)生产影响时间有效降低
针对生产中断频发问题,深入分析并采取多项针对性预防措施,改进了设备维护流程、创新制作应用新型卸料料斗、电缆槽和物料架、优化变压器存放位置,以及实施“2步1交接”工作法和“3天1检修”工作模式等。降低了生产影响时间,提高了掘进作业的有效生产时间利用率。
(4)作业环境安全改善
设计并应用了新型卸料料斗和电缆槽,解决了输送带掉落煤炭和电缆卡堵等长期困扰现场的问题。提升了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效率和设备寿命,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也促进了现场管理水平提升,增强了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和煤流运输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
(5)通过作业环境改善
通过应用新型物料架、电缆槽、卸料料斗等,消除了输送带撒煤、电缆卡阻等安全隐患,保障了设备安全运行和员工人身安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现场管理的规范性和煤流系统的稳定性,为企业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转龙湾煤矿在掘进作业优化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并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的管理创新成果,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安全管理和核心竞争力,为行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 结
(1)技术层面创新:首创自移机尾智能随迁平台,集成物料架、电缆槽、卸料料斗及变压器,实现“物料-供电-煤流”系统的协同自动迁移,从根本上解决了物料搬运、电缆卡堵、撒煤漏煤、用电压降等核心痛点。
(2)显著行业价值:研究成果在转龙湾煤矿23303运输巷成功应用,有效生产时间提升34.3%(达554.84 h),月进尺达1 437 m(超计划59%),综合创效764万元。该方案具有高度可复制性,已在23118切眼等4个工作面推广应用,单进水平平均提升40%,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路径与管理范式。
(3)未来研究方向: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掘进智能调度系统,实现支护人员利用率等关键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掘进作业的智能化水平和整体。
编辑丨李莎
审核丨赵瑞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出版公司拥有科技期刊21种。其中,SCI收录1种,Ei收录5种、CSCD收录6种、Scopus收录7种、中文核心期刊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4种,是煤炭行业最重要的科技窗口与学术交流阵地,也是行业最大最权威的期刊集群。
《智能矿山》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ine
月刊CN 10-1709/TN,ISSN 2096-9139,聚焦矿山智能化领域产学研用新进展的综合性技术刊物。
主编:王国法院士
投稿网址:www.chinamai.org.cn(期刊中心-作者投稿)
联系人:李编辑 010-87986441
邮发代号:82-476
往期荐读
往期特刊
中国煤科特刊
陕煤集团特刊
神东专栏
重大进展特刊
露天矿特刊
理事单位特刊
红柳林煤矿特刊
创新技术特刊
创刊号
版权声明
本刊对已出版文章持有电子版、网络版及进行网络技术交流和与各网络数据库合作的权利,稿酬一次性付清,版权归本刊与作者共同所有,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