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好房子建设要在干中提高质效丨社评

好房子建设要在干中提高质效丨社评

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寻找一些案例以起到示范的作用。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了《“好房子”建设经验做法(第一批)》,晒一晒各省在“好房子”创新和落实上的特色做法、经验成效,为全国各地提供“学习笔记”,这是一份实用又有借鉴价值的工作指南。

“好房子”建设是一项重大发展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各地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大显身手的新舞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这次首批“好房子”经验做法涵盖了出台推动政策、加强技术支撑、打造示范样板、强化科技赋能、优化物业服务和健全产业体系等六个方面。可以说,这些真正解决了新发展问题的案例具有被学习被推广的价值。

“好房子”工作说到底就是让群众住得安全、住得健康、住得方便。这项工作要取得一个快而好的效果,各地政府是关键。例如,杭州、宁波等城市先后出台了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优化建设项目容积率及相关指标计算规则的政策文件,鼓励引导市场不断优化住宅产品设计,助力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又例如,深圳新出台新政策聚焦在“好房子”建设理念上,在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宿舍等住宅项目推广应用模块化建筑技术,鼓励采用模块化建筑技术对老旧小区进行整体“原拆原建”和微改造。深圳的政策,不仅着眼于新房子要建成“好房子”,也兼顾老房子要改造成“好房子”。

狠抓当前、着眼长远、共同联动是“好房子”建设的应有之义。“好房子”既要看齐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也要对齐建筑业的智能建造目标。长期的新闻采访和一线调查,我们深刻体会到建筑工业化关系“好房子”的最终实现,各地在因地制宜推动“好房子”机制体制的设计与完善的同时,要着力推动建筑产业向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施工装配化的现代建筑模式转型升级。房地产行业是促进建筑行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反过来说,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好房子”开发建设的保障。只要建筑业的智能建造越有效、越扎实,“好房子”的发展步伐就走得更通畅、更坚实,才能达到统筹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的要求,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进而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在第一批“好房子”建设经验做法发布后,实际上就已经吹响了进一步全面建设“好房子”的大号角,目标、原则、时间、要求等都已清晰、明确,各地要起而行之,不需要任何犹豫,尤其不能有“再等一等、再看一看”的观望心理。更要摒弃畏难情绪,“好房子”建设本身就是改革,在行业大转型时期,形势也不等人,“好房子”工作本质上就是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加快补齐短板,确保适应发展的需要。我们试想一下就明白,无论是人民群众对房子的要求,还是房地产行业升级换代,以及城市高质量发展,都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新阶段,这要求房地产开发须聚焦重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对于推动“好房子”这项工作,我们认为,要增强紧迫感,要钻进去实践,通过点到面的作用,把“四好”的蛋糕扎实快速做大,让老百姓在现代化人民城市里住得更舒坦、活得更出彩。

当前,在城市政府用政策积极推动“好房子”落地之外,作为开发建造的主体,各个开发企业也要力争上游打造自己的“好房子”。在“好房子”这项美好又紧要的发展工作面前,现在正是政企连心、合力协同,以作为之“变”引领发展之“进”的大好时机,我们就是要通过一个个政策创新、一个个项目试点、一个个样板建设等办法,让“先行者”跑在前、跑得好,让“后行者”知道该怎么做、要做成什么样,从而形成一个复制推广、带动全局的整体效果。

(此文刊于中国房地产报7月28日01版 责任编辑 何可信)

值班编委:苏志勇

流程编辑:刘亚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