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25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将于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举行,由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等22家单位联合主办。即日起,微信将开设《智博会抢鲜看》栏目,陆续为您推介各主办单位的智能建造产品。本期,一起走进中建三局,了解其加速产业焕新进程中的硬核产品。
01
工业化
定义建造新范式
在建筑行业迈向智能化、工业化的浪潮中,“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这一理念备受瞩目。它不仅代表着建筑生产方式的革新,更是提升建筑品质、效率与可持续性的关键路径。中建三局积极践行这一理念,助力建筑行业书写新的篇章。
系列施工作业集成平台成果(CIP)
中建三局结合六大场景,开发高层建筑重载型施工作业集成平台(CIP-H)高耸建(构)筑物施工作业集成平台(CIP-B)、高层建筑轻载型施工作业集成平台(CIP-L)、现场工业化建造集成平台(CIP-I)、核岛反应堆厂房施工作业集成平台(CIP-N)、筒仓施工作业集成平台(CIP-S)系列平台,将“传统建筑工地”变为“移动建造工厂”,大幅提升建造工效,显著降低用工投入,有效保障作业安全。
武汉长江中心高层建筑重载型施工作业集成平台
高层建筑重载型施工作业集成平台(CIP-H),适用于250米以上现浇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利用墙体微凸构造承力,构建大跨度、多支点、整体抗倾覆的空间框架承载系统,为高层建筑提供全封闭安全作业空间,通过集成自爬升动臂塔吊,液压布料机等多种设备,让高空作业如履平地。
伍家岗长江大桥采用桥塔施工作业集成平台
桥塔施工作业集成平台(CIP-B),适用于高墩、高塔及烟囱等高耸建构筑物施工,具备自动适应大高宽比、渐变立面的建造特点,一键顶升、实时监控,可集成养护、布料、起重等施工装备,为不同专业工序施工提供作业面,加快连续工序间的错层流水施工。
新型塔式起重机技术成果(NTC)
中建三局引领吊装行业变革,打造涵盖顶加节穿心塔机(NTC-S)、塔机智能集控系统(NTC-L)、可变角度斜附式塔机(NTC-I)、整体廻转式多塔机集成运行平台(NTC-R)、塔机平台一体化技术(NTC-U)、自爬升塔机(NTC-C)等六大系列塔机创新产品体系,让“智慧巨臂”,稳稳托举起城市天际线。
顶加节穿心塔机
顶加节穿心塔机(NTC-S)首创塔机顶部加节方式,10分钟完成一次加节,顶升加节作业劳动力投入可降低50%。如遇大风灾害天气,无需拆卸标准节即可实现快速自动化下降, 有效地提升设备的安全性。
塔机智能集控系统
塔机智能集控系统(NTC-L)由塔机侧控制系统与地面端控制系统组成。操作人员可在地面端远程对现场塔机进行实时、可靠的指令操控。平台可接入多台塔机及多个操作端,既可在集控中心集中布置,实现集中作业,也可分散配置于独立操作室灵活作业。
单导轨架多笼循环施工电梯
单塔多笼循环运行施工电梯
借鉴轨道交通运行思路,研发单塔多笼循环运行施工升降机。梯笼可在高空旋转180°变换轨道,实现在单个导轨架上循环运行6部及以上梯笼,运输工效提升3倍以上在150米高层建筑中应用效果显著,实现了建造垂直运输装备革命性升级。
自平衡悬臂筑桥机
武汉北六环项目采用自平衡悬臂筑桥机
由主挑梁、滑动框架、模板、液电调模、轮轨走行、智能控制、附属设施等系统组成。该装备具备重心智能调节、一键自动连续走行、模板智能控制等核心功能,可广泛适用于铁路、公路、市政等不同领域桥梁悬浇施工,根据桥梁特征及最大梁段重量,选用不同型号的自平衡智能悬臂筑桥机。
高海拔增压式建筑
珠峰大本营应急保障中心
全球首创,2分钟可将“高原”换成“平原”,室内环境24小时保持平原指数的气压、氧气含量、温湿度等。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建设、国防安全、文旅生活、科考医疗等多个场景。
02
数字化
激发建筑新活力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业,“云上管理”从概念蓝图迈向实际应用。它打破传统管理局限,提升效率与协同性。如今,中建三局开发了涵盖现场施工、管理全要素的智慧管理平台,让建筑全周期管理工作向“云上”转移。
天工云平台
自主打造的高可靠、高可控云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建筑行业构建统一的数字基础设施与服务中台,紧贴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需求,打造一体化技术底座。平台已全面接入 DeepSeek-R1/V3 全系列大模型,并实现全栈适配,能够为建筑行业提供安全、稳定、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产品与服务。
“AI知识”智能问答系统
平台具备高度安全性、国产化适配能力,率先构建行业首个“混合云”架构,支持多类业务系统统一部署、弹性调度与集中管理,资源调度灵活、集成效率高、生态开放。
隧联网——隧道智慧施工管理平台
高原铁路项目采用隧道智慧施工管理平台
基于BIM+GIS+IOT技术的隧道专业化管理工具,针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高、施工环境差、质量控制难、作业效率低、作业工序多等问题,通过前端自动感知与后端智能控制,实现全环境智能感知、安全风险智能监控、施工装备物联交互以及数字孪生等功能,有效提升品质、效率、降低风险、成本。
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平台
随州生命线项目驾驶舱案例图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AI技术,实时监测燃气、供水、排水、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解决安全隐患响应滞后问题,通过智能预警和协同处置,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该平台已在多市应用,未来将扩展至智慧城市全领域,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云维建筑智慧运维管理平台
广州星河湾中心采用云维建筑智慧运维管理平台
包含OMNICITY建筑智慧运维管理系统、OMNISAVER能源管理系统、OMNILINK物联网平台三大核心产品,以BIM数字信息模型为载体,结合设施设备管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致力于在建筑运维、能源管理及智慧城市领域,为客户提供更智能、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综合解决方案,助力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
天工云砼——商砼产业互联网平台
商砼产业互联网平台
通过互联网技术高效连接施工项目、商砼厂站和物流车队,实现全过程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实现订单电子化、小票无纸化、物流可视化、地磅自动化,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升级。
智瓴建筑智慧运营管理平台
北京大兴之星智慧园区案例
建筑行业首个多业态数字化底座,可解决数据割裂、复杂异构数据对接成本高等痛难点,打造覆盖公共安全、人车通行等“智慧+”全场景解决方案。平台综合节能率超20%,具备AI预测性维护主动防控风险,设备寿命延长20%,运维成本下降超30%
03
绿色化
迈向低碳新时代
在“双碳”战略引领下,绿色化正重塑建筑业发展逻辑。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的协同驱动下,建筑减碳的实施路径持续拓展。中建三局优化用能结构、加大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力度,推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天工云碳平台
天工云碳平台
面向园区、厂房、学校、医院、数据中心、机场等业务场景,融合IoT全域感知与AI动态调优,覆盖能源供给、传输、消耗、存储全链路,实现能耗成本降低、碳排精准管控、能源韧性升级三重目标,能源使用成本降低20%以上,助力碳排总量降低19%以上,运营效率提升15%-40%,能源设备使用寿命延长15%-30%
云电管理平台
云电管理平台
包含智能配电箱智慧用电平台,以安全用电为核心,整合能耗分析、预警保护及智能巡检等功能,为建筑施工用电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可根据负荷率、峰谷电价、实时调整用电策略。进行合理分配电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因过度供电或供电不足导致的能源损耗和碳排放。
生态混凝土
bbao
生态混凝土
以建筑固废、工业副产磷石膏等多源固废为原料,自主研发专用外加剂及系列化生态混凝土制备技术,完全替代混凝土中水泥和天然骨料,适用于房建和基础设施领域等多场景,较常规混凝土每方最高单位碳排削减90%,每万方最高减排4000吨二氧化碳。
固废再生材料
bbao
再生透水砖
固废再生材料包含透水砖、彩砂砖、路沿石沟盖板、木塑板、复合木方等,是由建筑工地固体废物通过回收处理转化而成的可再利用的再生材料,可替代天然材料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每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可减少约200—30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系列水务建筑机器人成果
管网检测及维护智能机器人
传统城市管网检测和维护主要依赖人工作业,存在管道环境恶劣、作业效率低下、安全风险高等难题。中建三局团队形成机械化、智能化、系统化的给排水管网更新维护综合解决方案,研发排水管网测绘、检测、清淤、修复4类12款机器人重塑市政工程“零事故、低排放”的绿色运维范式,为城市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智能清淤机器人
首款“智能清淤机器人”包含铲储一体集成清淤作业系统、泥水过滤分离系统、机身避障防撞系统三大核心系统,应用于城市暗涵中的封闭空间作业,解决暗涵中常年排污淤堵严重的问题,可实现高效率、低成本、高安全系数。目前已在武汉、深圳、中山等多个城市的项目应用。
不同场景污水处理设备
PC结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中建三局采用自研的新型超薄壁预制混凝土结构替代传统的碳钢/玻璃钢结构,在污水环境下保证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稳定结构,设计使用寿命提高5-10倍;研发的低能耗的污水处理工艺可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及设备的低碳运行,能耗降低30%,采用限养膜污水处理工艺,实现出水达标率100%
溢流污水处理设备
创新开发了混凝、气浮及臭氧催化氧化耦合工艺,提高了设备处理溢流污染的反应速率,协同去除COD、总磷及悬浮物等,实现雨季污水快速稳定达标处理。可快速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同时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总磷,总磷去除率大于90%,整体处理速度提高30%
面向"十五五"新征程,中建三局锚定科技强国使命,以智能建造筑基、绿色低碳赋能、产业互联聚势,培育新质生产力澎湃动能,以建筑硬核科技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来源丨2025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中建三局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