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伏天产线行① | 跟精度赛跑,与速度较劲,盾构机发运的 “炎”值攻坚

伏天产线行① | 跟精度赛跑,与速度较劲,盾构机发运的 “炎”值攻坚

三伏灼灼,暑气攀升,比烈日更炽热的,是铁建重工人肩头的责任与手头的干劲。

今起,推出《伏天产线行》系列报道,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与笔触,走进产线深处,探寻高温里的奋斗故事,感受一线劳动者最动人的“炎”值。

七月晌午,热气扑面。在铁建重工长沙园区,厂房内的温度随之骤升,数台大型工业风扇持续旋转,给车间送来阵阵凉意。

生产线上,一台直径9.8米、重达2300吨的“钢铁巨龙”正在拆解。这是一台即将发往意大利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共计23个大部件,5万多个零部件。

严卡标准控细节

“拆解就像给机器做手术,容不得半点马虎。”掘进机总厂总装四班装配钳工肖立刚抬手抹了把汗。与他并肩,班组众人正俯身在钢铁构件间,争分夺秒拆解,蹲守于零件堆旁,精工细作打包。

拆机并非简单的“拆零件”,而是一项精密工程——每个螺栓的松紧尺度、液压系统的密封性能、水系统的防冻措施、电气元件的防潮处理、“关节”的润滑状态、机加面的防锈保护等,都直接关系着设备在海外的施工效果。

线路检查

肖立刚俯身用抹布擦掉液压油缸表面油污,指向正在拆卸的部件:“最难的是液压系统的拆卸,这些部件对清洁度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后续组装质量。”旁边,两名工人戴着白色无尘手套,把拆卸下来的零件小心翼翼放进专用托盘里。即便工序繁琐,工人们依然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步操作,确保每个细节都严丝合缝地卡在标准里。

流体管拆卸

拆卸现场的严谨,不仅体现在操作工人的手上,更贯穿于整个流程的每一个环节。

“拆卸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一步都不能差。”工艺技术部负责人赵斌一边说,一边用袖口擦着脸颊的汗滴。他正带领质检员、发运员和打包操作员,手持拆机工艺过程卡,围在4号台车旁,根据下发的拆机打包方案,详细标注每个部件的编号和位置,逐项监管拆卸过程。

片刻后,赵斌拿出手电筒,按下开关,光线直照台车底部螺栓上,“即使在光线暗的地方,也要看清楚螺栓的拧紧状态和标识的标注情况。”

考虑到海外客户存在文字差异,每个部件不仅要打包妥当,更得做好双语标注。“标识是否清晰,清单是否完整有序,都直接影响设备在海外的组装。”赵斌眉头微蹙,言语里透着不容小觑的认真,“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确保万无一失。”

精护部件保品质

拆卸完成后,打包作业随即展开。

被称为“盾构机的大脑”的电气控制系统柜体旁,打包人员正仔细为这些关键部件裹上气泡膜和反光隔热膜材料;吊机部件怕刮擦,精密传感器怕震动,打包人员像包装“艺术品”一样,在定制木箱内置防潮膜、外裹防雨布。

“打包可不只是把东西塞进箱子,得照着发运清单和计划来,实物与清单要一一对应,到了工地才不会一团糟。”发运组的左成成嘴角带着笑意,“产品的包装,就像给盾构机‘穿上盔甲’,保护它安全抵达目的地。”烈日下,左成成顺着码放的包装箱一路走过,逐件核查包装箱的清单、封口和防雨布覆盖情况。

发运员对照清单清点物资

除出口意大利的项目外,另外两台盾构机已进入发运倒计时,工人们正按计划紧锣密鼓地推进作业,它们的目的地是非洲。

时间紧、任务重,团队喊出“分秒必争战高温,精益求精铸匠心”的口号。热浪滚滚下,总装班长杨春正带领着工友们拆解盾构机的“牙齿”——刀盘,汗水顺着胳膊往下淌,在工装上浸出一圈印子。

“小心点,一步一步来,拆螺丝要像剥螃蟹,得知道先动哪根腿。”杨春甩了几把手上的汗珠,大声提醒。“刀盘管路要进行保压了。”这时,一旁的00后小张一声高喊,挠了挠头,看着密密麻麻的管线发懵。“别慌,按照图纸和工艺来。”杨春转身从班组冰柜里拿出一瓶冰镇汽水递给他:“当年我跟你一样懵,现在闭着眼都能摸清哪根管通哪。”

优化流程提效率

为提升海外产品包装发运质量、严控成本,掘进机总厂针对性实施了多项管理改进。总厂牵头实施“包装发运大升级”计划,组织班组全员参与方案交底,确保每个人心里都有本明白账;拆解时,每个打包单元都要经过专检这道关,质检员练就“火眼金睛”逐一核查,每个包件还要在厂内做好打尺记录;为了让集装箱装箱更高效,班组专门开展培训,大伙儿练熟了技巧,个个都成了装箱能手。

“这一系列的措施落地,成效立竿见影。”技术员小杨初略算了笔账,上半年海运产品计费吨偏差控制在4%以内,集装箱利用率较以往提升60%,发运环节的问题减少了30%。

皮带机托辊检查

这个夏日,正值盾构机拆机打包高峰期,生产部负责人黎粟介绍,当前验收待拆机发运的设备有二十余台,其中海外项目就有十余台。”他的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拆机发运计划,像列车时刻表般排布得井然有序。

“每台设备拆解时长、需求节点都不一样,得把计划和生产组装卡得严丝合缝,资源协调也得精准匹配。”黎粟指着屏幕上的计划表,生产管理团队采用红黄绿“三色管理法”,分色标注关键节点、配套物资和异常情况,做到精准调度,确保每台设备都能按点发运。

两台出口意大利盾构机

空气里的热浪在翻滚,车间里的机声正轰鸣,还有扳手与螺栓的碰撞声、行车起吊的鸣叫声和汗水滴落的声音。这些声响,饱含着一线班组赶交期、保质量的较真劲儿,也奏响了中国制造在高温天气里的实干交响。

供稿、编辑:生产保障系统、党委工作部

也许你会喜欢

赵晖与铁科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方会谈

中国铁建召开2025年二级单位负责人研讨班

铁建重工党委举行2025年第9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

总台《非遗里的中国》聚焦铁建重工:覆土凝锋藏烈焰,大国铸器显神通,看传统“利刃”成就现代“硬核”……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