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联合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将于2025年8月12-14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第十届全国建筑固废和尾矿泥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会暨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年会”。我们有幸邀请到广西大学副校长、双碳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博导,绿色建造研究中心主任肖建庄教授出席本次大会并作:全再生骨科混凝土基础性能探究与应用的主题报告!
肖建庄,广西大学副校长、双碳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博导,绿色建造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建筑工程系主任兼建筑结构研究所所长(2016-2023);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德国洪堡学者,德国洪堡研究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培养),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平陆运河优质工程专家组成员。
长期从事再生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抗震防灾研究,建筑固废资源化理论、低碳技术与装备研发,主编国内第一本再生混凝土技术规程,研发3D打印再生混凝土关键技术,提出混凝土结构安全与减碳协同设计思想。兼任国际RILEM再生混凝土结构行为与创新技术委员会TC 273-RAC主席(2015-2022)、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绿色建造与运维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可持续土木工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分会副会长;受邀担任中国建筑固废行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再生混凝土技术交流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主持编制ISO标准ISO/AWI TS 21056。领衔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次、省部级自然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次;出版中文学术专著本,英文学术专著(Springer);创刊Springer旗下新期刊Low-carbon Materials and Green Construction并担任执行主编。
报告简介
我国城镇建筑固废整体呈现“分布散、成分杂、地域差异大”的显著“聚散”特征。为实现我国城镇可持续低碳发展这一目标,提出了建筑固废资源化正逆向协同理论,构建了集生产、应用、标准的体系化发展模式,旨在实现建筑固废规模化、功能化、高品质利用。在理论与标准体系层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建筑固废产生、利用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与我国宏观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建筑固废处理行业的发展与我国建筑总产值、GDP及人口基本呈强正相关性;在生产体系层面,开发了多种不同类型的高性能绿色产品、处置与生产线。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建筑固废资源化正逆向协同规划设计与调控,高质量推动我国城镇绿色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