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动力整车标定团队奔赴云南、青海等高原区域展开多项极限标定试验,以实战冲刺决胜四季度,全力锻造产品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下的硬核实力。
在空气稀薄、风雪凛冽的“生命禁区”,团队工程师们克服极端环境与生理挑战,以专业、毅力与担当完成关键标定任务,为发动机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性能、可靠性与排放达标筑牢根基,全力保障产品市场适应性与用户使用体验。
坚守:2400米处的专注
在青海西宁海拔2400米的高原上,程兆鹏工程师正专注推进4DK2匹配国产康跃增压器保护标定试验。为全面验证产品高原性能、优化核心数据,他与团队辗转云南、青海多地,跨越1400-4500米的海拔跨度开展系统性测试。
随着海拔攀升,缺氧引发的头晕、气短等高原反应愈发明显,但程兆鹏深知数据采集的连续性与准确性直接关系产品品质。他强忍身体不适,将全部注意力聚焦于跳动的参数与设备运行状态,寸步不离试验岗位,直至所有预定任务圆满落地才稍作休整。经过30天的持续攻坚,程兆鹏顺利完成全部标定工作,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标准。
毅力:5500米高的坚持
海拔5500米的青藏线,是普通人难以支撑的生理极限地带,却成为张静工程师的“战场”——他在此执行6DK2高原动力性标定任务。考虑到青汽6DK2车型在青藏线的市场应用需求,这款8L发动机需承担同类大马力车型的运输负荷,为提升产品适配度,开展实地适应性标定与整车考核。
极端缺氧环境下,张静一手紧握氧气瓶维持体能,另一只手稳稳操控测试电脑,每一次指令下达、每一组数据记录都精准无误。夏日飘雪、寒风刺骨的恶劣天气中,他坚守岗位52天,凭借超强毅力攻克高原动力输出不稳定等技术难题。经标定优化,6DK2车型在动力性、可靠性等核心指标上显著提升,为产品市场上量筑牢技术根基,也为提升企业内配率增添关键助力。
担当:4000米寒峰上的精准
云南白马雪山海拔4000米,气温徘徊在冰点,迟田俊工程师正开展移动台架CA6DH-EGR降油耗机型高原碳载标定工作。低温与低氧的双重考验下,他需独立操控两台电脑,协调复杂测试流程,同时紧盯海量数据,确保每一组参数绝对精准。
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迟田俊反复推进累碳、称重、校准模型等试验环节,成功构建高精度“虚拟碳载量传感器”,可为用户提供明确的再生指示。这套完善的碳载量估算与主动再生控制系统,是保障DPF系统全生命周期可靠高效运行的核心技术,既能提升设备出勤率、优化用户操作体验,更能有效降低售后风险与使用成本。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