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解读|《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绘就矿区绿色转型新蓝图

解读|《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绘就矿区绿色转型新蓝图

绘就矿区绿色转型新蓝图:解读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战略深意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同一份纲领性文件,为煤炭行业的绿色未来擘画了清晰蓝图。作为深耕于矿山新能源领域的研究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矿山新能源研究院对此倍感振奋。这份《意见》不仅指明了方向,更蕴含着对行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与前瞻布局。以下,我们将从四个维度进行深度解读。

一、有序替代,数据赋能:通往零碳矿区的科学路径

《意见》的核心逻辑,并非简单地去煤化,而是倡导一场深刻的融合革命。其最终目标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矿区的零碳或近零碳运营。这一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分阶段、有序替代、科学协同的渐进过程。

《意见》中提出的加快发展矿区光伏风电积极推动矿区用能清洁替代等任务,正是这一路径的具体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化的新能源是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准的关键。矿山新能源研究院认为,未来的智慧矿区,必须建立一个覆盖能源生产、储存、输送和消费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平台。通过实时监测数据,才能精准掌控新能源的渗透率、自发自用率,并据此进行动态调度和能效优化。没有数据支撑,融合就将失去眼睛大脑,《意见》中提出的源网荷储协同、智慧能源管控等目标也就无从谈起。

二、政策护航,系统支持:构筑产业发展的坚实基座

《意见》的出台,本身就是政府发出的最强支持信号。它从顶层设计上将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纳入十五五国家能源规划,确保了政策的连续性和权威性。

更具体地看,《意见》在土地、资金、电网、市场四大关键要素上提供了系统性的支持。这一套组合拳,为煤炭企业转型注入了强心剂,也为我们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政府搭建好了舞台,接下来就需要企业与科研单位共同登场,唱好这场绿色转型的大戏。

三、科技引领,材料革新:从源头塑造零碳未来

《意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这不仅体现在对风电、光伏等传统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深化上,更体现在对前沿、根本性解决方案的探索上。

除了在矿区大规模布局风电、光伏,我们更需要关注源头减排过程创新。这意味着材料的环保革命,优先选择低碳、可回收、环境友好的材料,从全生命周期降低碳足迹。

矿山新能源研究院正致力于将这些国际前沿的科技理念与矿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推动新能源技术从可用好用、高效、根本性迈进。

四、标准先行,接轨国际: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雄心

安全是煤炭行业的生命线。《意见》中强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这意味着在推进新能源融合的过程中,安全标准不容有丝毫降低。但这里的标准内涵已大大扩展,它不再是孤立、封闭的矿山安全标准,而是一个融合了电气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并与国际接轨的综合性标准体系。

《意见》鼓励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试点项目,其深意在于,通过这些标杆项目,中国能够总结提炼出一套属于自己、并能够被国际社会所认可的矿区新能源融合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这标志着我们的角色正在从国际标准的跟随者,向特定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转变。这是中国煤炭工业走向高质量发展、赢得全球话语权的关键一步。

总结与展望

《意见》的发布,标志着煤炭行业的绿色转型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纪元。前路充满机遇与挑战,矿山新能源研究院将秉持《意见》精神,聚焦科技研发与工程实践,与广大煤炭企业并肩作战,共同推动矿区从乌金之地转变为绿电之源,为国家的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点击阅读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来源:煤科总院矿山新能源研究院

编辑丨李莎

审核丨赵瑞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出版公司拥有科技期刊21种。其中,SCI收录1种,Ei收录5种、CSCD收录6种、Scopus收录8种、中文核心期刊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4种,是煤炭行业最重要的科技窗口与学术交流阵地,也是行业最大最权威的期刊集群。

期刊简介

《智能矿山》(月刊,CN 10-1709/TN,ISSN 2096-9139)是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的聚焦矿山智能化领域产学研用新进展的综合性技术刊物。

主编:王国法院士

刊载栏目:企业/团队/人物专访政策解读视角·观点智能示范矿井对话革新·改造学术园地、专题报道等。

投稿网址:www.chinamai.org.cn(期刊中心-作者投稿)

👉 征稿函详见链接: 征稿┃《智能矿山》面向广大读者征稿,欢迎投稿

期刊成果:创刊5年来,策划出版了“中国煤科煤矿智能化成果”“陕煤集团智能化建设成果”“聚焦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等特刊/专题30多期。主办“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先进成果发布会”“《智能矿山》理事、特约编辑年会暨智能化建设论坛”“智能矿山零距离”“矿山智能化建设运维与技术创新高新研修班”等活动20余次。组建了理事会、特约编辑团队、卓越人物等千余人产学研用高端协同办刊团队,打造了“刊-网-号-群-库”全覆盖的1+N全媒体传播平台,全方位发布矿山智能化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经验。

👉 具体详见链接:《智能矿山》创刊4周年回顾

联系人:李编辑 010-87986441

邮发代号:82-476

👉 期刊订阅详见链接:欢迎订阅┃《智能矿山》杂志2026年订阅开始了!

往期荐读

往期特刊

中国煤科特刊

陕煤集团特刊

神东专栏

重大进展特刊

露天矿特刊

理事单位特刊

红柳林煤矿特刊

创新技术特刊

创刊号

版权声明

本刊对已出版文章持有电子版、网络版及进行网络技术交流和与各网络数据库合作的权利,稿酬一次性付清,版权归本刊与作者共同所有,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