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在短短一周内,先后通过《经济信息联播》“东盟伙伴”媒体合作周报道,两度将镜头对准广西柳工,深度解读其从火爆出口到智能生产的全链条实力,展现了中国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形象。
硬核数据印证“中国智造”出海热力
11月9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在“中国智造热销海外”专题中,以权威数据揭示了柳工为代表的行业盛况。
报道引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称,2025年1至9月我国挖掘机出口同比增长14.6%,并已实现连续13个月正增长
图源:新闻画面
中国挖掘机为何能热销全球?智能化和电动化是两大制胜法宝。央视镜头真实记录了这样一幕:在广西柳州柳工的试验场,一台挖掘机灵活自如地完成挖掘、回转、卸料等一系列连贯动作。而它的操控者,却安坐在几百米外的远程遥控操作舱内,通过高清屏幕与灵敏操作杆,如同亲临现场般精准指挥。
图源:新闻画面
智能化不仅体现在操控上,更贯穿于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中。
在柳工的全球设备网联平台上,散布世界各地的挖掘机化身为一个个光点,其定位、运行状态、故障信息一目了然。更强大的是,借助AI诊断系统,平台能提供12种语言的远程维修支持,将服务效率提升30%。
这套“硬产品”与“软服务”的组合拳,成为柳工在国际市场稳居标杆地位的坚实根基。
图源:新闻画面
智慧工厂展现“中国智造”硬核实力
11月6日,央视镜头追随2025“东盟伙伴”媒体合作联合采访团的脚步,深入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内部,向海外媒体直观呈现了“智造”的源头。
现场“无人化生产”的场景让东盟媒体记者连连惊叹。一位东盟记者表示:“现场所使用的技术令人印象深刻,真正看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
图源:新闻画面
此外,11月11日,广西日报以《在机遇中看中国 在开放中看广西》为题报道2025“东盟伙伴”媒体合作周活动。其中,东盟媒体视角聚焦柳
从南宁国际铁路港到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从上汽通用五菱智能岛式工厂到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在日新月异的八桂大地上,东盟国家记者用镜头记录广西科技发展的蓬勃动能。
在上汽通用五菱的智能岛式工厂和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AI不再是概念,而是被真正应用于生产场景中。老挝国家广播电台记者苏丽翁·潘塔吉参观五菱后感慨道:“中国制造融入了大量人工智能,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令人大开眼界。我希望老挝能与中国在汽车领域加强AI应用合作,这将加快我们的发展步伐。”
另一边,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记者都把采访重点聚焦在柳工产品创新研发上。“柳工在全球拥有20多个制造基地,12个研发基地,1.7万多名员工,产品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柳工产品管理部负责人韦顺宜流利地用英语介绍。这一组数字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生动见证,也是广西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的真实写照。
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之路
一周之内,从宏观出口数据到微观生产现场,央视的连续聚焦绘制出一幅完整的“柳工出海图”:
前端是凭借智能化和电动化产品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后端则是以智慧工厂为核心的现代化生产体系作为强大支撑。
图源:新闻画面
这两次报道清晰地表明,柳工已成功完成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它以科技为引擎,不仅驱动着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作为“中国智造”的标杆,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工业创新、绿色、高效的先进形象。
文图|综合整理
编辑|韦斯敏
审核|王曙光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