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
0时10分
随着“天窗”命令下达
工长周亮和工友王虎虎
头戴安全帽、身背安全带和检修工具
进入南广高铁西江特大桥的工作门
开始向距离江面112米
相当于40层楼高的拱顶进发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南高铁工务段广州南高铁路桥车间特殊结构桥梁检查工区成立于2023年9月,由8名平均年龄32岁的“90后”组成肩负着管内24座特殊结构桥梁的检查、维修和保养重任。
“大家检查一定要仔细,每一颗螺栓、每一处设备细节都不能放过。”周亮一边攀登着狭窄的检查通道,一边叮嘱道。
作为广州局集团公司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特殊结构桥梁检查工区,面对24座形态各异的桥梁,工长周亮带领团队对照图纸、实地考查桥梁、请教专家教授,一点点积累检修经验。
3个月内,他们爬遍了工区内所有桥梁:凛冽江风中的拱肋、狭窄闷热的梁腹、百米高空的通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摸清了桥梁设备状况,更练就了过硬的胆识和心理素质。
夜色朦胧,疾风呼啸,脚下是墨色的滔滔江水,小伙子们的身体与意志经受着双重考验。他们紧握栏杆,拾级而上。强光手电在漆黑桥塔上划出一道明亮的轨迹,宛如电影中攀登“天梯”的画面。
“第一次上桥根本不敢往下看,风大得像要把人吹倒,脚下空间狭小。但爬多了、干多了,慢慢就克服了恐惧。”王虎虎回忆着自己成长的历程。
高空检查工作对于这些年轻小伙子来说,绝非易事。在相当于40层楼高的拱顶,周亮和王虎虎需要合力抬起沉重的锚头上盖,仔细检查内部防锈油脂是否充足、钢丝是否锈蚀。随后,他们进行拍照留存,再按照标准扭矩锁紧螺栓,每一步都需万分谨慎。
通道栏杆是他们的生命屏障。栏杆常年经受风雨侵蚀,检查需格外细心。周亮和王虎虎用检查锤一路敲击检查。
“重点看焊缝。干久了,敲一下或用手电筒照一圈,我们就能判断有无病害。”王虎虎说。这项“绝活”,是职工们靠日复一日积累的经验练就的。一旦发现栏杆锈蚀起皮,他们立即拍照记录,为后期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高空检查过程中,周亮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不能等发现问题再拿工具上来,太费时费力。现场能处理的,绝不等到下一次。”他的工具包重达十多公斤,卷尺、电动打磨机等工具一应俱全。
两个多小时后,职工们在漆黑的夜色中完成了拱顶检查。然而,下坡路更陡——拱脚坡度接近60度,台阶宽度不足10厘米,需身体后仰来控制重心,比攀登更耗体力。
回到桥面,挑战仍未结束。检查桥面锚头连接处时,职工需仰卧在桥面上,以近乎“半卷腹”的姿势,检查距地面仅有20厘米的锚固区螺栓是否锈蚀松动。“要练腹肌,这可比健身房撸铁有用多了!”一名职工调侃道。
3时50分,工机具清点完毕。归途中,周亮和工友并未休息,而是仔细翻看着当天的检查图片。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检查更快更准,才能更好地保障高铁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这支年轻的“天梯”攀登者队伍
用勇气、智慧与汗水
在百米高空书写着
守护高铁大动脉畅通无阻的
青春篇章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广东记者站(广州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视频:吕梦瑶 苏子龙 卓悦 郭鑫 王玮 李会强 龙勋
编辑:赵熳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