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人民币结算模式下,铁矿石贸易的具体操作流程会有哪些变化?

人民币结算模式下,铁矿石贸易的具体操作流程会有哪些变化?

在人民币结算模式下,铁矿石贸易的具体操作流程核心变化在于结算货币的转换、定价基准的调整、支付清算系统的更新以及风险管理工具的革新。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关键环节的变化。

结算货币与合同条款

贸易双方(如中国钢铁企业与必和必拓)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将不再以美元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而是明确约定使用人民币。合同中的价格条款、货款支付、违约金计算等均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这种转变直接帮助中国企业规避了因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成本不确定性。

例如,从2025年第四季度起,必和必拓对其向中国出口的部分铁矿石现货贸易已开始采用人民币结算。

定价基准与交易模式

人民币结算的推行正与建立更具中国话语权的定价机制相结合。传统的普氏指数定价模式受到挑战,以中国国内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贸易”模式正逐渐被更多交易采用。

在这种模式下,最终的结算价格为“中国铁矿石期货价格+事先约定的基差”。例如,巴西淡水河谷等全球主要矿商已与中国企业签订以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贸易合同。这使得“中国价格”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支付与清算流程

在支付环节,中国进口企业主要通过开具人民币远期信用证或直接进行人民币电汇完成付款。整个资金的划转和清算主要依托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进行,这减少了对美元清算体系(如SWIFT)的依赖,交易流程更为自主可控。相关业务,例如信用证的开立和结算,通常由中国的商业银行办理。

风险管理与对冲工具

随着人民币结算模式的推广,配套的风险管理工具也在创新。为了同时对冲铁矿石价格风险和汇率风险,市场上出现了像“人民币海漂铁矿石掉期”这样的金融衍生品。这类产品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为参与铁矿石国际贸易的企业提供了一站式风险管理工具,有效应对价格和汇率波动的双重挑战。

主要参与方的角色调整
  • 中国钢铁企业:从过去分散采购、被动接受价格,转向通过中国矿产资源集团(CMRG)等机构整合采购需求,形成统一的议价能力,主动推动人民币结算模式。

  • 国际矿业巨头(如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为维持和拓展中国市场,开始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并适应以中国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贸易等新模式。

  • 中国金融机构与清算机构:商业银行提供人民币跨境结算服务,海南国际清算所等机构则推出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衍生品,为整个贸易生态提供支持。

总而言之,铁矿石贸易转向人民币结算,远不止是结算货币的简单更换,而是涉及定价、支付、风险管理等全流程的深刻变革。这一转变不仅降低了中国企业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更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定价话语权得到实质性提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