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数智化转型,从企业实践到行业赋能——金隅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栋专访

数智化转型,从企业实践到行业赋能——金隅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栋专访

葛栋

——金隅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当下,数智化技术正以破局之力重构传统制造业的底层逻辑,通过解构、重组与赋能催生一场静默而深刻的生产力变革。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正加速驶入数智化转型的关键航道。在这场变革中,金隅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隅混凝土”)以开拓者的姿态,凭借在数智化领域的深度探索与创新实践,成为引领行业破茧重生的先锋力量。近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专访了金隅混凝土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栋,深度剖析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战略路径与实战经验,揭示其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变革性的启示与深远影响。

协会:

葛董事长,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的专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金隅混凝土在数智化发展方面的整体战略和规划。这一战略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制定的?数智化在公司发展战略中占据怎样的地位?

葛栋:金隅混凝土的数智化战略始终以“技术创新为第一动力”,坚持“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核心是构建混凝土行业工业互联网“两场一中心”(数智化工场、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产业数智中心)的数智化生态蓝图。这一战略的制定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集团自身发展需求,通过数智化实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瞄准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生态重塑。数智化在公司战略中一直处于“核心引擎”地位,我们认为数智化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实现“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新质生产力的载体。

“两场一中心”数智化生态蓝图

协会:

据了解,金隅混凝土已自主研发了金隅商品混凝土一体化智慧运营平台、电商平台、车联网和数智化生产站点等一系列创新成果。目前,集团已拥有超过30人的数智化研发运维团队,并成功孵化了北京智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隅科技”),专注于为混凝土行业提供数智化转型的专业服务。您如何定义智隅科技在集团战略中的坐标?智隅科技在推动工作场景数智化方面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能否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或项目?这些数智化举措给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等方面带来了哪些显著的变化和提升?

葛栋:智隅科技是金隅混凝土数智化转型的“落地执行者与创新开拓者”。在战略坐标上,金隅混凝土负责数智化顶层规划与转型统筹,而智隅科技聚焦具体项目研发、落地及数字产业化拓展。智隅科技的定位,一是产业数智化的落地和践行者,服务集团内部企业完成数智化工场转型升级;二是数智产业化的开拓者,形成“规划-执行-商业化”的推广模式,对外输出成熟的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

智隅科技推动的数智化实践已在多个场景落地,基本覆盖混凝土业务全流程,并形成了一体化解决方案,其核心产品矩阵包括3个方面:

一是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自研的金隅商品混凝土一体化智慧运营平台,实现了混凝土产、供、销、风险控制、财务共享、质量控制等业务流程的一体化智慧运营;数智化、集约化管理所有业务数据,做到风险预警及时化、业务财务一体化、业务数据可视化,显著降低了运营风险和运营成本,提升了运营管理效率。“隅您砼行”电商平台,实现了招标采购及混凝土交易的线上化,平台曝光度很高,缩短交易周期50%以上,助力企业拓展线上和线下市场并优化资源匹配。

金隅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数智化智能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成功研发智能调度一体机、智能吹灰柜、智能倒车一体机、AI智能卸料等数智装备并广泛推广,整合落地远程集中工控一体化解决方案、智能过磅一体化解决方案等典型应用场景。例如,唐山任各庄数智化标杆站的4个站点、9条生产线实现远程集中控制,区域自动排产调度,原料进场后的过磅、上料、卸料、回执流程实现全自动化,拌合物取试、试块制作破型全部由机器人和传送带自动完成。

三是创新应用落地。研发的“混凝土拌合物自动取试机器人”,实现试块取试流程的全自动处理,入选河北省首批“机器人+”典型场景;自主研发的生产运输智能调度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自动排产、车辆指派,替代传统人工操作,也在2024年全国混凝土行业技能比武中获得一等奖。

混凝土拌合物自动取试机器人

这些数智化举措给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和提升。例如,新建的宝鸡凤翔站值守正式员工仅3人;北京公司、天津公司、石家庄公司、邯郸公司均已实现远程集中中控,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协会:

在数智化发展过程中,金隅混凝土遇到了哪些挑战和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葛栋:在数智化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了诸多挑战,一是行业整体数智化基础薄弱。混凝土行业长期被视为“简单加工产业”,技术迭代缓慢,多数企业对数智化转型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导致数智化起步晚、推进慢。对此,金隅混凝土始终坚持数智化转型目标,通过“五转”(转意识、转组织、转模式、转方法、转文化),站在专业端、企业端、产业端、行业端的高度去创新实践。

二是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数智化转型需要既懂混凝土生产工艺,又掌握数智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此类人才在行业内非常稀缺。对此,我们采取“内培外引”措施,通过分层分类培训提升现有人员数智化技能,加大数智人才引进及大学生招聘力度,加速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注重数智生态圈建设,与一流企业、高校院所、咨询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汇聚更多专业高端增量资源,形成生态协同效应。

三是数智化投入回报周期长。数智化转型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且回报周期较长,这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和耐心提出了较高要求。对此,金隅混凝土发挥自身综合优势,数智化项目研发完成、试点连续稳定成熟可靠运行后,统一进行内部推广,最终把自身成熟经验转化为混凝土行业公共产品,打通行业转型堵点。

协会:

对于企业未来的数智化发展,您有哪些进一步的规划和展望?计划引入哪些新的数智化技术和应用?如何持续提升企业的数智化水平和竞争力?

葛栋:2025年及未来,金隅混凝土将围绕“重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展开三大方向。

一是技术迭代。重点推进智能配合比项目(基于机理与AI算法)探索研究;充分开展云工控可行性调研和研究;积极探索AI技术的场景应用,尝试引入主流人工智能模型;基于产品延伸增值服务及质量追溯全周期质量管理,积极探索嵌入式LOT传感器混凝土浇筑后强度感知、固化温度、结构状况、裂缝抗折等应变信息的监测;鉴于智能配比前端精准配料需求,联合研发基于大数据端到端模型的智能铲车项目。

二是场景深化。全面探索数智化工场模式,围绕远程数控及智能调度场景,实现混凝土区域“远程数控生产共享中心”;推动“隅您砼行”电商平台商业化运营,实现混凝土及制品销售、物流结算等业务线上化,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平台”“卖服务”,并助力混凝土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隅您砼行”电子商务平台

三是能力拓展。向行业输出智能调度一体机、智能过磅等解决方案;推动“隅您砼行”电商平台商业化运营,实现泵送结算、新能源车辆租赁等业务线上化;搭建车联网平台扩展第三方车辆入网,2025年计划接入外部罐车、物流车辆超500台,培育数智产业化新增长点。

协会:

今年以来,协会为加速全行业数智化转型,积极开展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并牵头组建了“混凝土行业数智化专家委员会”,广泛汇聚了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及跨界技术专家,携手攻克行业共性技术难题。作为“混凝土行业数智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您如何看待当前混凝土行业的数智化转型趋势?数智化对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和影响?

葛栋:当前混凝土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从国家对企业数智化转型发展的引导方向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塑造新质生产力;从行业实践看,头部企业均在加大数智化投入,通过数智化助推行业转型升级;从我们自身的探索来看,数智化是重构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必须加快实施和推进。

作为“混凝土行业数智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混凝土行业数智化转型的趋势,深知数智化对行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影响。首先是运营模式的革命,通过远程工控、智能调度等技术,破解混凝土生产“人员密集、调度混乱”的痛点,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其次是质量管控的升级,借助AI视觉分析、在线完成检测和控制、全周期追溯系统,实现全过程质量可控可追溯,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未来有望建成灯塔工厂。三是业务生态的重构,混凝土电子商务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供需精准匹配,极大提升供应范围及服务质量,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协会:

金隅混凝土在自身数智化发展的同时,为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哪些支持和帮助?是否有与其他企业或机构进行合作或分享经验的举措?

葛栋:作为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头部企业,金隅混凝土为行业的数智化转型作出了以下4个方面贡献。

一是智能制造的营运。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紧扣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等政策要求,以“数智化工场”建设为主抓方向,将智能制造理论与自动化、大数据、5G等技术深度融合。通过自主研发智能调度、无人值守智能过磅、远程集中工控等多方面典型数智化场景,推动混凝土生产从“人工操作”向“远程集中控制”“无人化”转型。同时,引入AI大模型,对智能配合比、卸料视觉识别、智能铲车等场景进行探索实践,并取得成功,为行业智能制造提供可落地的技术路径。

二是转型升级的典范。以唐山市任各庄站为标杆,建成京津冀首家、全国领先的数智化搅拌站,实现数智化装备联网覆盖率近80%,融合精益生产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全业务流程监督以及数据导向运营分析,形成“智能设计—生产—经营—服务—决策”的全链条数智化模式,该模式的成功经验已向行业推广。这些成果为行业提供了从“传统生产”到“数智化运营”的成功转型范本,推动行业从分散化管理向数智化升级。

金隅唐山(任各庄)生产数控中心

三是技术输出与生态共享。筹备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实现工业编码的统一化,在此基础上尝试混凝土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为行业数据标准化与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支撑。“隅您砼行”电子商务平台上线运营,推动行业交易线上化、透明化。同时,通过智隅科技对外输出远程工控、智能过磅等解决方案,接待行业企业参观学习数智化工厂建设经验,主动分享管理变革、流程优化、岗位重构等成功实践路径,以“头部带动”效应提升了行业整体数智化水平,树立了“责任型、创新型”企业形象。

四是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将数智化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通过“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耗数据实时监测与核准,推动生产全流程低碳化管控。在数智化工场建设中,重点探索“光伏+储能+绿电”运营模式,在有条件的站点部署光伏设备、储能系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这些举措不仅能实现自身绿色生产,更向行业推广“数智化赋能绿色发展”的理念,为混凝土产业节能减排、低碳转型提供成功实践样本,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协会:

您认为未来混凝土行业的数智化发展方向是什么?有哪些创新点和发展机遇?行业内的企业应该如何抓住这些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葛栋:未来混凝土行业的数智化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生产模式变革方面,随着数智化装备的广泛应用,“机器人+搅拌站”“AI+质量检测”等场景将实现规模化落地,数智化工场也将迎来重大突破。

二是绿色数智融合方面,随着混凝土绿色认证的全面铺开,以及光伏、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混凝土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应与低碳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数智化技术将在光伏、储能及绿电能源、碳信息捕获及应用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助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从成本项转化为效益项。

三是数智产业化延伸方面,数智技术的价值将突破企业边界,催生全新的产业服务形态。例如,“远程数控共享中心”,未来可成为行业共性服务平台,提供代工式数智化服务;行业级电商平台整合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客户信息等资源,催生供应链金融等产业新模式。

对企业而言,应紧抓历史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开放共享,拥抱数智化转型,主动加入行业数智化联盟、绿色产业平台,通过资源互换降低转型成本,同时借助生态力量快速补齐短板。二是避免重复投资和研发,聚焦各自优势,将数智化投入集中和分散到各企业优势区域,再将各企业优势数智化成果共享到全行业。三是坚持稳中求进,数智化转型不是短期工程,需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长期投入、稳步推进。

协会:

葛董事长,感谢您的分享!金隅混凝土的数智化转型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相信在您的带领下,金隅混凝土将继续在数智化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葛栋:谢谢!数智化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为行业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企业及行业的数智化发展,助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来源:CCPA

编辑:陈丽媛

审核:徐洁

推荐阅读:

标准引领 技术赋能——预制混凝土检查井生产技术工程应用交流会于浙江丽水成功举办混凝土行业数智化裂变:融合、监管与重塑——2025年混凝土行业人工智能启动元年关于举办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第二期数智化技术专项培训班的通知成都对决,喷射混凝土“绿色之战”将打响——第三届全国喷射混凝土设计大赛暨第五届喷射混凝土产业技术发展与创新应用论坛11月启幕首期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技术培训班在武汉成功举办“基于管桩(柱)的新型全装配式桥梁抗震性能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召开用数智化为预拌混凝土行业“换芯”——对话砼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混凝土行业数智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士红数智化浪潮下混凝土行业未来已来——协会执行会长吴文贵详解数智化发展路线图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