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们 的 “ 十 四 五 ”
从“挖煤”到“追光”,是中国中煤大屯公司“十四五”期间最关键的突围之战。
在万亩采煤沉陷区建起中国中煤首座光伏电站,建成江苏省首个沉陷区“源网荷储”示范项目,跻身国家智能光伏试点行列……“十四五”以来,有着50多年采煤史的大屯公司,凭借47.4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百万吨、累计发电11.44亿千瓦时的成绩,交出一份优异的绿色转型答卷。
“源网荷储”,让清洁能源更“智慧”
“2021年底,仅用时42天,我们就在一片荒芜的沉陷区上,实现了大屯新能源示范基地一期工程从开工到并网发电。”提起中国中煤首座光伏发电站项目,大屯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刘杰言语间很是自豪。
2022年8月,大屯新能源公司获批建设46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并入选国家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
“‘源网荷储’就是把光伏发电的‘源’、电网输送的‘网’、用户用电的‘荷’与储能调节的‘储’统筹运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在新能源智慧控制中心,大屯公司电力与新能源管理部部长鹿启伟指着屏幕上实时更新的数据说。
如今,“源网荷储”一体化已成为大屯矿区转型的重要支撑。“源”端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7.4万千瓦;“网”端完成架构升级,配电网自动化使运维工作量减少60%;“荷”端创新三级响应机制,实现每分钟1万千瓦时电量精准调节;“储”端3.28万千瓦时电化学储能电站稳定运行,在建的熔盐储能项目投产后,可将新能源消纳率提升约20%。
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悄然改变着一线工作人员的作业模式。2024年底,大屯新能源公司工程管理部技术员马征用上了无人机进行巡检:“以前,检查光伏组件,得在阵列里来回走,一天下来腿都软了。现在,无人机自动巡飞,几分钟就能精准识别故障点位。”
“零碳”电网,深挖绿色未来潜力
在220千伏线路改造现场,大屯公司总工程师翁明月指着新架设的线路说:“主干网架升级完成,虚拟电厂建设将全面推进,‘零碳’电网的蓝图正变为现实。”
2025年初,大屯公司正式启动中国中煤首个虚拟电厂示范工程,加快“零碳”电网建设步伐。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组建了18人的专项技术团队,并联合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共同攻关。”大屯电热公司营销部主任伊胜谦告诉笔者。该虚拟电厂将整合龙东矿区16.5万千瓦光伏电站、在建的260兆瓦熔盐储能系统,以及铁合金、纺织等企业约11万千瓦可调负荷,其整体调节能力相当于3座中型储能电站的总和。
虚拟电厂项目推进中,“连阴雨天气发电误差”曾是棘手难题。为此,专项技术团队成员轮班值守,逐小时比对数据、优化算法。
“目前,虚拟电厂平台运行情况良好,30秒内可完成万千瓦级负荷调度,光伏功率预测准确率突破90%,‘连阴雨天气发电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伊胜谦表示。
按照规划,2025年底前,大屯公司将完成19家企业的负荷控制系统部署;到2026年虚拟电厂全面投运后,每年可多消纳2000万千瓦时新能源电量,相当于减少约6000吨标准煤消耗量。
当下,大屯公司的“零碳”布局正向产业链各环节延伸。其中,热电厂气液膜法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全力推进,预计年捕集二氧化碳1万吨;机组节能改造和厂用电系统扩容工程同步加速推进。电力市场方面,“长协保底+现货竞价”组合策略落地,绿电溯源认证体系同步搭建,预计2025年底前实现电力现货交易“零突破”。
大屯新能源公司执行董事冯长萍表示,该公司将不断拓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应用场景,计划将虚拟电厂、储能设施、充电网络与“零碳”工业园深度融合,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示范区。
作者:宗慧芹版面编辑:张翔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