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供电段管辖着
西成高铁、成贵高铁、成渝城际铁路等
繁忙运输干线的供电设备
工作量大但忙而有序
该段运用
人工智能技术
让运维工作拥有了
“智能医生”“空中哨兵”和“智能管家”
实现了供电设备诊断
从人工步巡、肉眼判断到
智能分析、数据诊断的升级
精准把脉的“智能医生”
“这是4C智能分析系统,从2024年开始试运行,经过十余次系统升级,现在它更‘聪明’了!”成都供电段检测分析室内,接触网工张芮菡介绍道,“今年设备隐患发现的精准度提升,其中由智能系统发现的占比超过90%,AI已成为分析工作的重要支撑。”
在运用AI助力之前,分析人员日均需要分析3500张照片,有了AI助力后,他们只需要核查智能分析系统报出的一级、二级缺陷,再与现场进行沟通复核,对确定的缺陷进行处理。
“这个系统就像医生一样,会自动将这些疑似‘病变’筛选出来,同时提供详细信息,形成完整的诊断报告。”张芮菡指着屏幕介绍,“我们会汇总缺陷类型,再按轻重缓急联系相关车间,他们再进行现场处置。”
AI系统大大提高了发现问题的效率,最终确认和处理由人工完成,保证设备安全万无一失。智能分析系统的运用使得该段4C数据处理能力迈上新台阶,仅需一周便可完成一个检测周期内的数据初筛。
同时,这套智能系统还在不断优化升级,通过持续“学习”积累诊断经验,为供电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技术保障。
全域巡查的“空中哨兵”
“竹园坝机巢飞机起飞!”“江油航线已就位!”“绵阳画面回传正常!”为确保管内供电线路安全,该段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陆续远程启动无人机智能巡检。指令下达,一架架无人机从遍布沿线的固定机巢中自动起飞,按照预设航线对崇山峻岭间的铁路供电设备进行精准巡查。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传回的高清画面不断切换。
此前,铁路电力线路工需要肩扛几公斤重的工具包,徒步数公里,翻山越岭、攀爬电杆开展巡视。2021年,该段首次引入单台无人机巡检,开启了从“人巡”到“机巡+人巡”的初步探索。
去年,随着5G、AI等技术的完善,一套完整的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在传统无人机巡检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周期性巡检、应急巡检、指定飞行等多种作业模式,成为守护供电安全的“一线哨兵”。
“无人机自动巡航时,智能系统实时分析传回的数据,自动生成巡检报告。我们现在只需监控飞行状态,核查分析结果。”该段“数智成供”办公室电力线路工严登介绍道。从“追着飞机跑”到“指挥机群作战”、从“现场操作员”到“数据分析师”,严登与同事们亲历并推动了这场铁路供电智能巡检系统的升级。
在“空中哨兵”帮助下,工作人员可以将更多精力专注于复核,缺陷处置效率大大提高。数据显示,与传统人工巡检方式相比,无人机智能巡检作业效率、缺陷发现率、故障应急处置效率均大幅增长。
全天候的“智能管家”
成都供电段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监测工区负责该段管内1133台远动接触网隔离开关,249座变配电所及452座高铁远动箱变的SCADA巡视、告警信息统计与追踪、运行方式巡视等工作。如今,AI技术正成为守护设备的“智能管家”,让隐患无所遁形。
在传统人工作业方式下,监测工区日均处理数据631条、人工巡视所亭171座,每周实现3次全覆盖巡视。
近年来,该段与研发机构共同研发铁路变电设备检测监测系统。该系统集SCADA、辅助监控系统、设备状态评价系统于一体,实现了监测分析工作的精准化、高效化和每日全覆盖。
如今,新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巡台”,综合效率显著提升。
从4C智能分析系统
精准识别故障
到无人机智能巡检
再到变电设备检测监测系统全天候“站岗”
科技赋能
让铁路供电安全的防护网
织得更密、更牢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四川记者站(成都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胡志强 蒋利萍 杨怡 李哲希 潘宇 姚文韬
编辑:齐美华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