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矿业智能化浪潮奔涌向前、国家“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政策导向愈发清晰的当下,马钢矿业罗河矿锚定中国宝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方向,以建设“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示范矿山为目标,全力推进百人选厂建设,以全新的姿态在转型之路上加速奔跑,书写矿业发展的新篇章。
从起步到跨越发展,直面攻坚难题
罗河选矿厂的成长轨迹,是一部不断突破、持续进阶的奋斗过程。2011年,建成300万吨/年处理量选矿厂,实行“操检合一”,为后续发展筑牢根基;2019年,红矿选别产线成功落地,深挖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让矿山价值进一步释放;2022年,铜硫分离产线正式投产,产品结构从单一向多元拓展,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2024年,处理量跃升至500万吨/年,正式迈入规模化、高效化生产新阶段。
罗河选矿厂选矿系统工艺复杂、设备多,工艺流程横跨铜、硫、铁、红矿四种精矿产品,涵盖弱磁、强磁、正浮、反浮等多种复杂工艺,生产链路长且环节繁琐;设备总量1600余台,对安全生产与精细运营提出极高要求。人员层面,部分员工对智能化转型认知不足,专业技能与智能化运营需求存在差距;管理模式上,原有三级管理架构指挥链条长、响应效率低,难以适配现代化选矿厂的运营节奏。这些难题,成为罗河选矿厂推进百人选厂建设必须攻克的“关卡”。
打出“组合拳”,破解转型难题
面对百人选厂建设,罗河选矿厂坚持问题导向,从工艺优化、管理变革、人员提升三个维度发力,以精准施策破解转型困局。
工艺与设备整合优化,筑牢生产根基。针对工艺流程复杂、设备管理难度大的问题,罗河选矿厂对生产架构进行“瘦身”,将原有的五大工区整合为铁精矿生产班和综合利用班两个生产单元,实现生产流程的集约化管理;同时推行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四级点检+区域包保”模式,从日常巡检到故障排查形成闭环管理,确保设备稳定运行,为生产连续性提供保障。
管理架构扁平化改革,提升响应效率。打破“厂部-车间-班组”的三级管理壁垒,全面推行二级管理模式。取消车间二级调度环节,让生产指令、设备故障信息等直接传递至一线班组,减少信息传递层级;整合分散的检维修力量,组建专业化检修团队,实现“握指成拳办大事”,管理效率与应急响应速度大幅提升。
思想与技能双管齐下,储备转型人才。开展“思想破冰”行动,通过形势任务宣讲会、智能化矿山实地观摩等活动,帮助员工转变观念,认识到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建立“变革先锋”激励机制,将转型贡献纳入绩效考核,激发员工主动参与转型的热情。同时,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累计234人次取得低压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行车作业等资格证书,打造出一支适配智能化生产的技能型队伍。
转型成效凸显,迈向发展新阶段
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让罗河选矿厂在百人选厂建设成效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
智慧制造让“减人增效”落地生根。从“人工操作”到“智能管控”,罗河选矿厂智慧制造累计优化人员超36人,碎矿全流程自动控制、皮带异物除杂机器人、隔膜泵远程控制等技术应用,让“机器换人、人机协同”成为常态。
管理优化让“效能提升”立竿见影。管理架构调整后,罗河选矿厂由253人降至207人,管理层级减少、协同壁垒打破,实现“响应敏捷、协同高效、人尽其才”的管理目标。在人员减少的同时,铁精矿产量、人均铁精矿产量同步稳定增长,实现产量与效率双提升、规模与质量同进步的发展目标。
罗河选矿厂将继续瞄准“多选矿、高效化、低成本、零事故、全利用”目标,以实干求实效、以创新谋未来,在智能化升级、绿色化发展、高效化运营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为矿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罗河经验”。
(来源:马钢矿业)
-----------------------------------------------
免责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中矿协所有,转载需取得授权,中矿协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中矿协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有关问题,请联系中矿协(010-87767390)处理。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微信公众号ID:mmac2014)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