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啃下66度急倾斜煤层智能化开采“硬骨头”

啃下66度急倾斜煤层智能化开采“硬骨头”

“日进4刀、推进3.2米,31131采煤工作面开采顺利!”在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奋战一百天 打好收官战”的关键阶段,华荣能源公司太平煤矿传来消息——该矿成功攻克倾角66度的急倾斜煤层智能化开采这一技术难关。

在66度的陡坡上采煤,其难度不亚于“峭壁上走钢丝”。面对这一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该矿上下众志成城、全力攻坚,最终将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完成了曾被视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全力保障工作面正常推进

“不能因为难,就不干!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已成为太平煤矿全体干部职工的坚定共识。

太平煤矿31131工作面是华荣能源公司少有的急倾斜复杂构造厚煤层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该工作面平均走向长度1182米,煤层倾角48度至66度,平均倾角57度,开采面临倾角大、防飞石困难、下口管理复杂等一系列挑战。职工在最大倾角区域作业时,必须全程佩戴保险绳。今年8月初,该工作面正式进入初采初放阶段。

2021年7月,太平煤矿启动了急倾斜智能化工作面建设,先后攻克31111急倾斜俯伪斜薄煤层智能化开采、3121-22急倾斜俯伪斜复杂构造厚煤层软底大采高、31184急倾斜俯伪斜中厚煤层智能化综采等难题,积累了宝贵经验。

然而,当听说要开采倾角高达66度的31131工作面时,部分职工还是持怀疑态度:“这么大的倾角,78吨重的采煤机,怎么可能推得动……”

“刚接手时,我心里确实没底。”承担开采任务的采煤三队队长刘建军坦言,“虽然有过同类煤层开采经验,但在66度倾角上开采好比‘峭壁上走钢丝’,难度超乎想象。”

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太平煤矿借助干部大会、职工班前会等,深入宣传31131工作面开采的重大意义,将其明确为全矿的“一号工程”和“饭碗工程”,号召全体职工全力以赴保障工作面顺利达产。

为此,该矿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工作专班,下设井下工程、“一通三防”、机电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后勤保障5个专业组。

专业组通过采取重点工种实操培训、设备包机、优化支护设计、物资供应专人负责、专项调度以及严格绩效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全力保障工作面正常推进。

专业组建立了每旬项目推进会制度,通过现场调研检查,及时协调解决人员、资金、物资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此外,太平煤矿矿长带队前往绿水洞煤矿、斌郎煤矿、代池坝煤矿等具有丰富急倾斜开采经验的兄弟单位,通过实地观摩、交流座谈等方式“取经”,将先进做法融入自身安全生产实践,为这场攻坚战注入了强大动能。

从“站不住脚”到“站得稳”

在克服急倾斜、大采高和地质构造等开采困难的同时,如何让重达几十吨的液压支架、割煤机安全高效生产,还要智能、“听话”,是该矿必须迎接的挑战。

进入工作面,职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站不稳,行走即挑战。“走在支架梯凳上,身体必须前倾,向上或向下移动一步都异常艰难。”一名职工表示。

面对复杂的开采条件,现场团队集思广益。一名技术人员提出:“我们需要系统调整采煤机参数、持续优化采煤工艺,并在增强采煤机液压自动闸控制的同时,充分发挥智能化支架的功能,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刘建军总结道:“安全是首要任务。我们通过采用俯伪斜开采方式,有效降低实际开采坡度;同时,全面应用特制的防滑、防倒装置,并加强动态巡岗,确保安全管控覆盖所有环节。”

太平煤矿采用了“高分子材料网+尾部锰钢板”构成的多重主动防护层,并配备了采煤机掩体、安全充气囊等应急设施,层层织密安全防护网。在工艺控制上,该矿通过优化拉架顺序、采用联锁支架、保障初撑力、启用防滑缸等一套组合策略,有效保障了整套系统的稳定运行。在一系列举措的共同推动下,31131工作面最终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

“66度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建成,不仅是对技术与管理的极限挑战,更是对全矿干部职工勇气、毅力和责任心的巨大考验。”刘建军表示。

如今,太平煤矿正大力推进31131工作面智能化建设,确保实现远程自动拉架,进一步提升综合效率。

作者:周朝宜 曹艳 版面编辑:王世雅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