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封面人物·申城城丨煤海工匠的钢铁答卷

封面人物·申城城丨煤海工匠的钢铁答卷

14年焊花淬炼,99%以上焊接质量合格率,12项创新创效成果,从学徒工到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作为神东设备维修中心维修二厂机加工车间的一名焊工,他用焊枪书写着工匠传奇,更以“一老带多新”的传承之道,让钢铁技艺在薪火相传中绽放光芒。

本期「封面人物」

带你走近

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优秀共产党员

申 城 城

01

焊枪为笔 钢铁作纸绘就匠心

九月末,秋意渐浓

神东设备维修中心维修二厂

机加工车间内热气蒸腾

刚从第九届“中焊杯”

全国焊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载誉归来的申城城

蓝色工装还带着旅途的风尘

就已拿起焊枪钻进活鸡兔井

18辆平板车的抢修现场

“这些平板车

是井下运输的‘生命线’

早一天修好

井下生产就少一分耽误”

他话音未落

手中的焊枪已喷出耀眼的弧光

金色焊花在钢铁构件间飞溅

这次竞赛中

申城城斩获手工焊三等奖

徒弟李浩宇则拿下

机器人焊接(职工组)二等奖

师徒二人同台领奖的照片

刚发在车间群

就成了工友们热议的焦点

“师傅能获奖一点不意外

他对焊缝的要求严到了骨子里”

李浩宇指着身旁

一台刚检修完的设备告诉记者

申城城给自己定的标准

远比行业规范严苛

“每一道焊缝都不能有气孔

必须圆滑过渡

表面高低误差不能超过0.5毫米”

这样的严苛,源于十余年的职业坚守。2011年,申城城刚踏入车间,初握焊枪时的手忙脚乱至今记忆犹新。

“师傅当时拿着焊缝检测尺,一点点量我的作品,不合格就返工。”从那时起,申城城就养成了“较真”的习惯,下班时,他还留在车间反复练习焊接手法。

2023年11月

车间接到了

紧急加工45台

智能化工作面电缆车的任务

要求每台电缆车设计导杆

且法兰连接、导向件等

都焊接在圆管上

一台板车需要在圆管上

焊接6个环形工件

45台就是270件

最重的圆管近80公斤

如何高效、高质量地

焊好圆管类的环形件

成了此次任务当中的重点问题

以往焊接圆管

由两个人配合固定圆管及工件

点焊固定好后

再交给下一个工序焊接成型

焊接人员

只能一点一点挪动转管焊接

断断续续地焊接

致使焊缝均匀度低、焊缝波纹粗劣

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度不平滑

同时容易造成工件应力集中

影响焊接工件的整体质量

针对此难题

申城城迎难而上

立刻画图纸、找材料、做工装

经过反复调整

焊接角度和电流参数

最终,他研发的

“圆管辅助转动半自动焊接机”

彻底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焊接就像医生做手术,不仅要精准,还要有耐心。”他推行的设备分级保养周巡查制度,让车间设备损坏率降低了3%;经他把关的结构件出厂质量,合格率始终稳定在99%以上,成为车间里公认的“质量守护神”。

抢修现场的突发状况

更能彰显他的技术功底

新入职员工秦孟泽

在组对板车时操作失误

导致工件尺寸偏差

焊接处出现多处气孔

看着眼前的不合格产品

秦孟泽急得满头大汗

申城城闻讯赶来,没有半句责备

蹲下身子仔细查看

“你看这里,运条速度太快

熔池没有充分成型

还有电流调小了

导致焊缝融合不良”

他握着秦孟泽的手

调整焊枪角度

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技巧

飞溅的焊花

在两人之间织成细密的光网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返工

当返工的工件

各项指标全部达标时

秦孟泽激动地说

“师傅不仅教我技术

更让我懂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02

创新为翼 破解难题赋能生产

2022年

鄂尔多斯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

申城城作为负责人

肩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工作室不能只挂个牌子

要真正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难题”

他带领团队扎根车间一线

把生产现场当作创新实验室

把设备故障当作攻关课题

先后研发出12项创新创效成果

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

有一次

焊接后的挡煤板出现轻微变形

达不到使用标准

申城城查阅大量资料

结合多年经验调整焊接顺序

采用分段焊接、对称焊接的方法

成功解决了变形问题

最终,他们制作的挡煤板

不仅完全符合使用要求

每节的挡煤板

还能节约购置资金1.5万元

每套挡煤板181节

两套下来累计节约543万元

在解决矿用平板车

轮对拆卸难题时

申城城再次展现了他的创新能力

此前,轮对拆卸

需要4名工人耗时半天才能完成

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安全隐患

申城城带领团队设计研发了

矿用平板车轮对退轮器

通过液压传动原理实现精准拆卸

只需1名工人半小时就能完成作业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彻底消除了安全风险

“以前拆轮对累得腰酸背痛

现在有了这个神器,轻松多了

焊工师傅任勇刚

对这项创新成果赞不绝口

立柱拉缸机、电缆架组对工装、垛式支架侧挡矸板装置……一项项创新成果的诞生,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也激发了车间员工的创新热情。

申城城还在工作室设立了“创新角”,定期组织技术交流活动,鼓励大家提出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没有终点,只要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再苦再累都值得。”申城城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03

薪火相传 匠心筑梦培育新人

“作为技能大师

不仅要自己技术过硬

更要把技艺传承下去

让更多年轻人成长起来

这是申城城常说的一句话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

他始终坚持

“一老带多新”的传帮带模式

将自己十余年的技术经验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员工

成功破解了班组技术断层的问题

在活鸡兔井平板车抢修现场

记者看到了感人的一幕

每一个工位上都能看到

两两一组“老带新”的组合模式

老师傅们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年轻员工认真记录、反复练习

“我们工作室的成员都是技术骨干

每个人都带了徒弟

通过现场实操教学

让年轻人快速掌握核心技能”

申城城介绍

李浩宇是申城城的得意门生

这次在“中焊杯”竞赛中

斩获机器人焊接二等奖

离不开师傅的悉心教导

“刚接触焊接时

师傅从零开始教我

把每一个参数设置

每一个操作技巧都讲得明明白白

李浩宇告诉记者

为了让他备战竞赛

申城城放弃休息时间

陪他在训练场反复练习

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项指导

“比赛前一周

师傅每天陪我训练到深夜

帮我分析错题、优化操作

没有师傅的帮助

我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对于新入职的员工

申城城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根据每个人的

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

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

从基础操作教起,逐步提升难度

秦孟泽刚入职时

对焊接技术一窍不通

申城城从握枪姿势

运条手法等基础技能教起

还把自己的技术笔记借给他参考

“师傅不仅教我技术

还教我做人的道理

他常说焊接是良心活儿

每一道焊缝都要对安全负责

如今,秦孟泽已经能够

独立完成复杂工件的焊接任务

成为车间里的青年技术骨干

每天清晨,申城城总是第一个来到车间,逐一检查作业岗位的安全隐患,确认设施设备完好;作业中,他来回巡查,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反复提醒员工“安全是焊接的第一前提”;下班后,他还要排查工作区域的遗留隐患,确保设备断水断电后才安心离开。

“作为班组的领头羊,我得把好每一道关,对每一位员工负责。”他的身影穿梭在车间的各个角落,成为年轻员工心中最坚实的依靠。

当暮色降临,车间里的焊花渐渐平息,申城城还在整理当天的技术资料。灯光下,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手中的焊枪静静躺着,仿佛在诉说着这位煤海工匠与钢铁相伴的岁月。

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焊工在焊花的淬炼中成长,他们手中的焊枪不仅焊接着钢铁构件,更传承着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在矿区续写着属于新时代工匠的辉煌篇章。

来源图说神东(ID:tushuoshendong)

作者神东全媒体记者 刘晓婷

通讯员神东设备维修中心 仝晓庆 贺柯

编辑| 喵小图

校对| 何小图

更多资讯

12月见面!神东这个倒班宿舍即将惊艳亮相!太香了……

油画般的秋色!打翻的调色盘,落在了神东矿区~

记得点「推荐」和「赞」呦↓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