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加入微信榜单,请点击↑↑↑
10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毛宁在海外社交平台,向全球宣介云南麻栗坡基础设施建设。
她表示:为什么要把桥梁隧道占比如此之高的高速公路,修到麻栗坡这个人口仅占中国0.016%的边境县城?因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无论山有多高,无论那里有多偏僻,只要改善了基础设施,那里的老百姓就能受益。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地处边境,与越南接壤,近年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建设了麻栗坡县全部两条高速公路,其中,由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二航局”)投资建设的文麻高速公路全长约75公里,已于2022年4月1日建成通车,是麻栗坡县第一条高速公路。
如今,中交二航局正在建设的天麻高速公路是麻栗坡县的第二条高速公路,全长约53公里建成后,将直达中越边境天保口岸它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一个都不能少”的体现,也将为中越两国人民搭起一条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
PART.
难度拉满!
隧道建设的“大百科全书”
天麻高速公路的建设可谓是“地狱开局”,原本该高速直线距离不到30公里,但相对海拔高差竟达到了1041米,比世界最高楼迪拜塔还高200多米,沿途共建有17座隧道,其中6座为千枚岩地质隧道,另有岩脚隧道、天保隧道为特长隧道。
为跨越地理“天堑”,建设团队只能以“长度换高度”,将线路拉长至53公里。并通过一座座弧形隧道进行降坡,这使得全线隧道总长达到29.6公里,隧道占比达56%,沿途穿越了5个大断层。
隧道建设过程中,大沉降、变形、涌水、突泥、坍方、初支变形等现象经常发生,可谓是山体隧道建设难题的“大百科全书”。
PART.
遇水即溶!
“威化饼干”里“缝石头”
天麻高速位于文麻大断裂带核心区,来自云贵高原的泥土,在这里历经亿万年的沉淀、挤压、变形、变质,形成了如同“威化饼干”般的千枚岩地质。
这种“酥脆的”黑色片状岩石有着石头的形态,却没有石头坚硬,是名副其实的“软骨头”,自身稳定性能极差,建设者在隧道中每向前掘进一段,这种地质都会像“威化饼干”一样层层“掉渣”。
而且千枚岩还有着遇水即溶的特性,是石头中的“水货”,极易造成隧道沉降问题。
为了能在“挖一点塌一点”的千枚岩地质中打通隧道,建设团队在隧道顶部打入了一根根6米长的“钢针”,将一层层千枚岩“缝”到一起,再进行爆破开挖。
同时,建设者们通过加密隧道支护,加入纵向支护体系,为隧道搭起严密结实的“骨架”,让隧道施工得以缓慢前进,最终历时两年多,实现了千枚岩隧道的全部贯通。
PART.
地下沼泽!
在“烂泥潭”中筑牢隧道“防护壳”
位于天麻高速中段的岩脚隧道,全长约4.2公里,隧道整体呈曲线布置,最小半径970米,进出口高差89米,是全线的核心控制性工程。
岩脚隧道进口上方是远古时期山体滑坡形成的松散堆积体,在雨水的侵蚀下,形成了面积上百亩的“地下沼泽”。
为保证隧道顺利开挖,建设团队采用先控水后治土的思路,先是在隧道上层山体地面浇筑混凝土,为隧道搭设起“遮雨棚”,之后通过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在隧道上方搭建起层层“瓦片”堆叠起的“屋顶”,营造出相对安全、干燥的环境。
而针对易沉降的地质特性,建设团队通过精准计算,在隧道底部设置双层“钢骨架”,让隧道在增加受力面的同时,预留了一定的沉降时间,之后迅速进行隧道浇筑形成管壁。
最后又通过强化坡底支挡等措施,为隧道提供稳定的受力结构,为破解类似隧道提供了创造性方案,该隧道已于2025年9月19日顺利贯通。
PART.
冰火考验!
“水帘洞”里破解“豆腐渣”难题
直通中越口岸的最后一道关卡是位于老屋基山脚下的天保隧道,全长约4.15公里,最大埋深374.74米,进出口高差近100米,是全线第二长的隧道。
天保隧道岩层以白云质灰岩为主,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天然养料”加之其位于红河地震带上3条地质断裂带如同3把“尖刀”将山体内部搅得支离破碎不但溶蚀、溶洞高度发育而且地下水极其丰富。
天保隧道的开挖,犹如给富水的山体开了个“口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日涌水量高达5.9万立方米可装满24个标准游泳池施工过程中就像是身处“水帘洞”极易出现突泥、涌水等风险。
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项目团队通过潜伏钻进行超前探测消除富水溶腔带来的潜在危险对山体进行了“贯通实验”寻找出合适的出水口同时,设置泄水洞及中央排水沟进行主动引水、排水。
而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则通过一根根超前小导管在山体内部注入由特质混凝土合成的“胶水”将破碎的岩体牢牢地“粘连”在一起再进行支护开挖。
天麻高速建成后,将为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坚实支撑大幅缩短天保口岸与内陆的时空距离有力带动沿线边境地区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边境贸易、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交建
责编:苗挺节
校对:闫可欣
审核:谢博识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数据与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
商务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邮箱:zggl_xmt@163.com
觉得文章精彩,点个在看 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