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发自武汉
武汉再次推出政策“组合拳”以进一步激活楼市。
9月30日,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联合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武汉市财政局、武汉市公安局、武汉市公积金中心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对于此次新政,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出台了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阶段性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套数认定标准、加大刚性住房需求补贴力度、加大购买商办类房屋支持力度、支持一定期限内商务楼宇功能转换、优化老旧商务楼宇更新审批流程、调整优化购房落户手续、阶段性延长部分政策实施期限等8条新政。
“武汉本次政策精准,从提升公积金贷款额度、阶段性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套数认定标准、实施区域性贴息等方面协同发力,进一步降低了购房成本;贴息政策则聚焦库存压力较大的外围区域,引导需求合理分布。”中指研究院(华中)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政表示,多项政策叠加形成合力,有助于推动住房需求有序释放,着力激活住房消费。
━━━━
加大对商办类房屋支持
梳理通知中的相关政策发现,最引人关注的是加大了对商办类房屋销售、盘活支持力度。
通知提出,对购买新建商办类房屋的,按契税实缴额度给予50%补助优惠;支持一定期限内商务楼宇功能转换,在确保存量商务楼宇原规划功能可实现,符合安全要求,保持主体不变、产证性质不变、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支持发展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功能业态。具体业态经更新主体评估并经区政府决策认定后实施,同时应建立全周期决策和监管机制,原则上年限不超过15年。同时,优化老旧商务楼宇更新审批流程,为满足老旧商务楼宇改造中安全(含消防)、环保、无障碍标准等要求,增设必要的楼梯、电梯、出入口雨棚、非机动车棚等附属设施的,按程序提交相关资料,免于办理工程规划许可。
另外,为强化商办类房屋销售,武汉市调整优化购房落户手续,个人购买新建商业用房、办公用房、商住两用房的,凭不动产登记证可按照“一房一户”申请落户,符合条件的配偶、子女随迁落户。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武汉对供给侧分类推进,统筹新建房源去化与存量楼宇的盘活。特别是支持存量楼宇功能转换与改造流程优化,推动老旧商务设施转型为长租公寓、产业园区等新业态,可提升存量资源利用效率。”李国政表示。
━━━━
金融政策“组合拳”拉动需求侧交易
为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武汉再次祭出了房地产金融政策组合拳。首先,提高了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通知中明确:双缴存人家庭首套及第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150万元,单缴存人家庭首套及第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120万元。提高贷款可贷额度,将按还款能力计算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公式中的“还贷比例”由35%提高至40%。
阶段性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套数认定标准。2025年10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缴存人家庭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时,正在挂牌出售的一套住房不纳入贷款套数认定。
同时,加大刚性住房需求补贴力度。2025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在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长江新区、东西湖区、黄陂区、江夏区、蔡甸区、新洲区以及汉阳区、青山区、洪山区三环线外的区域采取商业贷款形式购买首套新建商品住房的家庭,按照初始贷款金额1%发放贷款利息补贴,最高不超过2万元,分2年等额发放。
“本次政策‘组合拳’短期内有望提振市场信心,提升交易活跃度;中长期通过支持楼宇经济发展、推动存量资源优化利用,将促进房地产行业向‘增量与存量并重’的发展模式转型。”李国政表示,武汉市根据市场发展实际需要,从供需两端发力,持续优化调整支持政策,从“汉十条”“汉九条”到本次“汉八条”措施,体现出政策制定的高度连贯性和对市场变化响应的精准性,为武汉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班编委:马琳
责任编辑:马琳 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