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记,以镜为证
有这样一群人
身影遍布公司的各个区域
足迹留在工地的每处角落
他们以笔尖记录事件的本真
用镜头捕捉时代的痕迹
这群默默付出的人
正是公司宣传工作者
今天是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让我们调转镜头、翻转笔尖
共同将目光聚焦铁投宣传工作者
为他们送上真挚的点赞
总承包公司 王彤
五载耕耘宣传路,镜头定格奋斗景,笔墨书写铁投情。从新闻采编到CI创优,从理论钻研到AI赋能,我深知:宣传是凝聚人心的政治工程,文化是基业长青的灵魂工程。每一次策划都是价值的传递,每一篇稿件都是使命的践行。未来将继续以创新为舟、以实干为桨,用有温度的故事汇聚力量,用有深度的表达彰显担当,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文化动能。
路桥公司 王博
我始终相信,故事需要被书写,品牌需要在叙事中扎根。以文字为舟、以影像为桥,承载200余条选题与450余篇报道,驶向无数目光可及的远方。每一次发声,都是将沉默的奋斗点亮成光,让付出被看见、被铭记。宣传于我,是一场温柔的抵达,一次漫长的编织。我愿继续以真诚为笔、以温度成篇,为企业在岁月长河中,留下明亮且回响不息的声音。
华南公司 周志强
为了讲好一线故事,我践行“四力”、深入现场,与工友共度佳节,与塔吊姐妹花并肩作业,将平凡点滴转化为动人篇章。每一次采访,都是心灵的抵达;每一篇报道,都是真实的回响。未来我将继续以文字传递情感,用镜头记录时代,努力让更多默默奉献的劳动者被看见、被铭记。
城建公司 曹佳兴
从钢筋水泥的工地现场到字斟句酌的新闻稿件,从沾满尘土的安全帽到记录点滴的笔与纸,我在宣传岗位上,真切触摸到这份工作的分量。刚开始接触宣传工作时,我总担心自己写不出打动人心的文字 —— 毕竟工地的日常看似重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可当我蹲在工友身边,听他们讲起为赶工期连续加班却毫无怨言,聊起看着高楼从地基拔地而起时的自豪,才明白那些 “冒着热气” 的故事,就藏在每一次精准的测量里,藏在每一次默契的协作中。
开发公司 张伟
数年来的宣传之路,我深知宣传工作的责任和意义。镜头早已不止于简单的记录,更成为洞察项目脉动的窗口;文字也不只是平铺直叙的叙述,更承载着提炼精神内核的重量。从最初的执行者,到如今能独立策划、并肩负起 “传帮带” 的责任,这条路见证了我的成长。未来的日子,我将继续以笔为尺,丈量奋斗的足迹;以心为镜,映射建设者的荣光。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持续贡献宣传力量。
开发公司 荆雨悦
镜头虽然在方寸之间,却能定格钢筋水泥的宏伟架构;文字虽然字句朴素,亦能传递建设者们的汗水与荣光。在宣传工作中学叙事、练镜头,更是在每一次采写中感知新闻的温度与力量。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真诚讲述,做故事的见证者与传播者,让每一份付出都被看见,每一次成长都有回响。
武松高速项目 李阳
三载宣传路,我亲历武松高速从蓝图到坦途的蜕变,更懂这份工作承载的重量。未来,我会继续坚守宣传岗位,用镜头定格建设的每一个关键瞬间,以文字传递建设者们的赤诚与担当,既要讲好项目推进中的攻坚故事,更要展现公司为打通区域交通动脉、服务民生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沈阳地铁10号线五六工区项目 韩荣
投身项目宣传工作这些年,我始终觉得自己扮演着 “项目发声者” 与 “价值传递者” 的双重角色。这份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需要在每一个细节里扎根,用文字、画面、活动搭建起项目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也正是在这一次次 “搭桥” 的过程中,我对宣传工作的认知不断深化,收获了许多触动心底的感悟。
今天,让我们向所有新闻工作者致敬
感谢他们
用文字传递温暖
用镜头记录汗水
愿每一位在路上的新闻人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供稿:总承包公司 路桥公司 华南公司 城建公司 开发公司
作者:曹佳兴 王仔珊
编辑:刘文生
审核:李 敏 贾慧杰
我知道你“在看”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