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灵感来源于香港电影
2020年9月,广东省中山市公路系统完成机构改革,改革后路政执法职能剥离,新成立的“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要承担部分路政巡逻工作,但没有执法权,只有制止权。里程增加了,权限收紧了,路上车多了,破坏路产路权的事件也增加了。而办理破坏路产路权案件常年面对“三难”:调查难、取证难、维权难。一线养护人员、基层路政巡逻人员不太懂法,法制团队不太熟路,各自为战。怎么办?
问题当前,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打开思路,在广东省首创,将一辆巡路车改造成了“法制工作室”,把懂路的人和懂法的人“装到了一个车厢里。车里是一个搭配得当的团队:有精通涉路法律的公职律师,有几十年摸爬滚打在国省道上、凭一张图精确报出桩号的老公路人,有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公路系统的年轻人,也有退伍不褪色的老兵。
关于“车轮上的法制工作室”这个点子,竟然来自香港电影。“香港警队有种‘突击车’,车型和路政执法车很像,里面有警队律师、谈判专家、突击队员等等,根据任务不同调整编队,组成能文能武的战斗单位。”
“巡路的不懂法,懂法的不出巡,既然巡路、法制都是例行工作,一辆车把大家揉在一起就是各取所长了。”
“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都是有规律的,关键的时间地点有我们巡路人员和公职律师一起出现,就会有‘1+1>2的效果。”工作室的搭档们说道。
▲车内探讨法律问题。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 温海汐 摄
危机·转机·良机
机构改革以来,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存在着公路路产巡查、养护巡查行政管理边界模糊,跨单位、跨行业、跨地区协作不畅,一线养护人员法制基础薄弱,法制部门对基层不熟悉、普法支持力度不足等短板,长期困扰着维护路产路权的工作人员,影响公众交通福祉。具体表现为:
养护巡查人员法制基础薄弱。大量一线养护人员,参与路产路权维护工作人员缺乏法律专业知识,例如制止现行破坏路产路权行为,涉多主体疑难问题的定性、定量,以及如何依法制止违法行为难以驾驭,精确处置能力较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涉路法律法规的解读能力弱,预判法律风险能力弱。
法制保障人员基层经验匮乏。经各方努力,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通过统一招录和内部培养等方式,现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持证者7人、公职律师3人。他们分布在各主要业务部门,这些法律人才承担着工程建设、合同履约、应诉等大量具体法务工作,但法务工作相关人员长期驻守办公室,对基层,特别是一线路产路权维护工作缺乏实操经验,理论和实践存在脱钩现象。
全域人力资源交叉整合不足。自2024年二季度起,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养护部门、法制部门牵头,尽量不打扰基层工作、不加重基层负担,以“慢就是快”的心态开展中长期深度调研。调研发现,路产路权维护工作中存在养护巡查工作衔接不紧密,法制队伍和养护队伍各自为战,拖拽工作效率等问题;同时发现基层养护工作人员本职业务扎实、责任心强,法制队伍规模较大、平均年龄小、学历高、潜力大等自身优势,得出了“双向资源丰富,交叉整合不足”的调研结论。
“公路+法律”联合办公的思路由此成型。
▲向涉路施工人员宣教公路法律法规。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 温海汐 摄
锯响就有沫
“车轮上的法制工作室”成立以来,战绩斐然。
2024年底,所辖路段发生一起车祸,肇事小车当场起火。公路系统的人员立即判断:铝制护栏高温淬火后会脆断,强度不行了只好换掉;沥青高温熔化要重铺……这些路产路权损失需要追回。随车律师在确定应急部门已介入后,迅速在现场固定了路产路权损毁证据,并立即调度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资源处置。此次处理,反应快速,证据储备充足,联手呈现了一个成功的依法维护路产路权案例。
2025年正月,正在巡路的班组发现一支无人认领的危险灯杆,倾斜方向是非机动车道,班组立即下车踏勘,在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中寻得了灯杆管理主体线索,排除了安全隐患,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功能上划分,有照明的、有流量监控的、有治安监控的、有交通标识的,从管理主体上划分,有公安的、有交警的、有属地的,还有电力的,甚至还有趁路政巡查间隙私搭乱建的广告杆,能够及时确定管理主体,成为此次“破案”的关键。
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管段沿线,村居、鱼塘、工厂星罗棋布,广东是强对流天气的高发地区,沿河低洼路段是顽疾,路面积水后,“小车不敢过,大车着急过,非机动车冒险过”的通行秩序就不存在了。企业保护自身财产的迫切心态得理解,企业主不了解“路基会被过量积水软化”的公路专业知识也得理解,一味地禁止还不如帮企业划定好排水方案。工作室成员和企业主约定,可在有排水需求时联系管段养护所,公路人提供“上门服务”,也同时借此案例绘制出了“全市管段易水浸地图”。
▲桥下空间踏勘。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 温海汐 摄
向前!向前!向前!
据统计,2025年以来,“车轮上的法制工作室”已完成联合巡路660余公里,处置车辆起火损害路产1宗,制止、纠正沿线企业向路基排水、未报批开挖等破坏路产路权现象25件次,开展随车法制教育培训养护工作人员15人次,纠正错误法律解读多件次,开展“送法上门”活动到访公路养护所两家,公路应急单位1家,覆盖57人次。
“车轮上的法制工作室”解决了维护路产路权反应速度慢,索赔过程合法性存在瑕疵,养护巡路人员法制基础薄弱等现实难题,切实降低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负担和过错负担,节约了财政经费,并为沿线司乘提供了现场普法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现实效果,实现了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020年机构改革至今,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管理里程几近翻番,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各项工作成绩居于广东省前列,公路队伍中培养出了中山公路史上首位公职律师,今年新招录了持“法律职业资格证”的人员。
“车轮上的法制工作室”正在稳中疾驰,不断向前!
推荐阅读
中国公路新媒体交流群
添加小助理,邀请入群~
文/广东省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法制部 王巍
责编:苗挺节
校对:马紫璇
审核:余大鹏 谢博识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数据与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
商务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邮箱:zggl_xmt@163.com
觉得文章精彩,请点赞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