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旅游热潮涌动,不少人都会选择乘坐高铁出行。飞驰的高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倏忽千里、静默无声”的便捷与舒适,其背后更有着诸多不为人知的“润滑”力量在默默守护。
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华丽转变,成为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在这其中,长城润滑油作为高铁背后的“隐形力量”,凭借创新技术和卓越产品,为高铁的高速稳定运行筑牢根基。
长城润滑油与中国高铁一路同行,见证了其自主化发展历程,彰显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实力。作为中国工业润滑领域的“国家队”“排头兵”,长城润滑油勇挑国产替代“主力军”重担。
早在2012年复兴号动车组研发启动时,长城润滑油便迅速组建攻关团队,研发出适用于青岛四方生产的中国高铁动车组的齿轮箱润滑油,成功通过国家鉴定并获得国外认证。
2014年,长城润滑油在兰新线的高寒环境下完成了首次装填试验,为国产高铁提供了第一款自主品牌的齿轮箱油。
2016年,复兴号开启试验之旅,长城润滑油为其提供高铁齿轮箱油,助力其顺畅运行。
复兴号以350公里时速飞驰时,其动力“心脏”——齿轮箱面临着高达5000转的超高转速考验。为保障其稳定运行,长城润滑油科研人员通过控制油品黏温性能,实现高低温交替工况下“飞溅润滑”持续有效,使油膜稳稳附着在齿轮上。
不仅如此,为了能让复兴号跑得更加耐久,长城润滑油还攻克了“复兴号”齿轮箱油两项关键技术。一是“油-气界面张力微调技术”,这项技术有效改变了油沫形态,实现了对稳定状态下油沫高度的有效控制,避免了实际行车中可能出现的油品外渗现象。二是控制油品寿命,使其达到60万公里,是过去30万公里换油周期的两倍,为“复兴号”高速稳定运行持续保驾护航。
从戈壁到雪地,长城润滑油陪伴复兴号经历了长达三年的攻坚,历经700万公里台架测试、60万公里行车试验,最终实现“复兴号”齿轮箱油国产化替代,成为“中国标准”的一员。
此外,长城润滑油还实现了对中国中车齿轮箱油的原装配套,牵头制定了《动车组驱动齿轮箱润滑油》国家标准,全面引领轨道交通行业润滑技术的发展。多年来,长城润滑油始终坚持推动进口替代,从配套服务到同步研发,再到标准制定,建立起服务中国高铁的新模式。在高铁装备国产化过程中,同时实现了油品国产化。
随着中国高铁时速不断提升,从300公里到350公里乃至400公里,齿轮箱磨损加剧,还需承受超高温负荷——高速、高压、高温成为润滑技术三大难题。长城润滑油为复兴号原装配套的高品质齿轮箱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经受复杂路况、工况考验,成为复兴号刷新“中国速度”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高铁对安全性、稳定性、高效率、长寿命要求极高,加之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和气候复杂,这些都对高铁润滑油提出了更高要求。长城润滑油凭借技术领先、过硬品质、优质服务和丰富的产品线,满足铁路运输行业全部设备的使用要求,可为铁路运输行业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设备润滑方案和全面润滑解决方案。
如今,长城润滑油已形成服务于中国制造的涵盖21大类、2000余种产品的润滑版图,成为国内覆盖产业最全、品类最多的润滑油品牌。在航空、航天、远洋运输、重型机械等高端装备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始终坚持高端润滑产品与高端装备协同发展,勇挑重担、奋勇前行,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