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乌日娜:柔肩担千钧

乌日娜:柔肩担千钧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编者的话:

“巾帼何曾让须眉?”“她眉尖有英气,行事有雷霆。”“她勤恳严谨。”“她是‘活字典’。”“她是榜样。”……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以铁腕铸安全,以柔肩担重任,她严以律己又宽以待人,她为内蒙古路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路桥集团”)筑牢安全基石,用实力证明,真正的安全无关性别,只关责任。7月,烈日炎炎,似乎连空气都是滚烫的,乌日娜却义无反顾地奔赴项目一线。7月17日,作者联系乌日娜时,直至21时才收到她的回复,她正在偏远的项目现场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指导工作,手机没有信号。据介绍,乌日娜平均每周要跑2~3个项目现场,施工高峰期1个月要跑10~15个项目现场,在她心里,安全是重中之重。请跟随以下文字,了解内蒙古路桥集团安全总监乌日娜的故事吧。

image.png

▲乌日娜在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人物介绍:

乌日娜,蒙古族,1977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内蒙古路桥集团安全总监。自1998年参加工作后,乌日娜便与路桥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乌日娜用“扎根、创新、担当、守护”四个关键词总结自己27年的工作生涯,她扎根一线,历经技术员、经营管理部职员、安全部负责人等多个岗位的淬炼,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安全总监,书写着巾帼英雄的奋斗传奇。多年来,她敬业又严谨,多个好习惯和高要求,让她获得了多个荣誉。比如:2014年度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者奖;2015年被内蒙古路桥集团授予“特殊贡献奖”;2023年被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大常委会评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优秀代表”,并获得内蒙古路桥集团 “2022年度总经理特别奖”;还曾多次获评内蒙古路桥集团“先进个人”。

image.png

▲乌日娜荣获内蒙古路桥集团“2022年度总经理特别奖”

座右铭:

以担当诠释初心,凭实干践行安全。——乌日娜

image.png

▲乌日娜(右)在施工现场进行隐患排查

梦想与成长

梦想是灯塔,没有梦想的人生如同夜航的船只,失去灯塔的指引便会迷失方向。人因梦想而进步,而伟大,因平凡的坚持有了不平凡的意义。乌日娜如是。她今天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她小时候的“公路梦”。

乌日娜从小在内蒙古大草原长大,七月的大草原一碧千里,骏马奔腾,牛羊成群,白色的蒙古包点缀其间,蓝天白云与绿色的草原相映成趣,一派生机盎然。而美景的背后,是闭塞的交通、物资的短缺,牧民们看病就医非常困难。当时所谓的公路,也是沙土漫天,泥泞不堪,车轮深陷。在小乌日娜的心里,艰难的现实让她记住:“路不通,日子就没有盼头。路通了,可以救命,可以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从上小学开始,乌日娜的梦想就无比清晰——走出草原深处,筑路架桥,让泥泞变通途,带着乡亲们走出这片土地,走向更加辽阔的世界。

1998年,乌日娜21岁,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公路建设这条儿时的梦想之路。她第一份工作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工程局第一工程处任技术员。耿红斌是乌日娜的师傅,他是该工程处试验室主任。在乌日娜的记忆深处,做土基现场CBR值试验(加州承载比)(简称“CBR承载比”)试验的经历令她难以忘怀。耿红斌教会了乌日娜凡事要精益求精。

在CBR承载比试验中,最关键的步骤是CBR试件的贯入试验,加荷环节需持续记录3个百分表的读数:一个用于测量应变值,另外两个用于测量贯入量。当贯入量达到250×10⁻²毫米时,必须确保记录至少5个以上的读数。乌日娜在记录试验数据时,少记录了小数点后面的一位数据。耿红斌发现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乌日娜,而是让她再做一次试验。当时,乌日娜认为小数点后边的一位数字,对整体数据处理应该没有影响,结果也不会有问题。耿红斌严肃地说道:“我们做试验,必须严谨,数据必须真实准确。CBR承载比是填料的重要依据,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决不能懈怠和马虎,必须做到精益求精。”耿红斌的严格要求,让乌日娜明白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这段经历也造就了乌日娜日后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也成了她27年来一直坚持的好习惯。

21岁这年,乌日娜跟随老师傅们测量路基、调试设备、细致记录每一个技术参数,亲自参与施工各个环节,研判施工潜在风险,严格把控工程质量。艰苦的施工环境锻炼了乌日娜的责任心,让她真正理解工程质量与安全的紧密联系——只有从源头把控细节,才能筑牢安全防线。

27年来,乌日娜换过多个岗位,面对陌生的工作和环境,她从不害怕,直面挑战。面对每一次变化,乌日娜都是先沉下心来研究岗位需求,不懂就问,不回避不敷衍,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把不懂的都弄懂,用严谨的态度去拆解任务,在适应中突破自我。2003年,乌日娜调任内蒙古路桥集团经营管理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面对新的领域,她从零开始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安全生产经验,修订完善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内蒙古路桥集团第一本《安全生产管理手册》,为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技术员到安全总监,每一次角色转换都镌刻着“全力以赴”,正是这样的认知,乌日娜成长得特别快,为内蒙古路桥集团扛起了“安全与质量”这个千钧重担。

image.png

▲乌日娜(左一)在施工现场进行隐患排查

直面与经历

荣格说:“真正塑造你的,不是你经历了什么,而是你如何凝视这些经历。”直面是勇气的勋章,是被消化后长进骨血里的力量。乌日娜不畏惧问题与困难,勇于向前,最终她在安全领域收获满满。

“在安全方面您克服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我想最大的难题,还是2014年8月我在内蒙古路桥集团任安全部部长的时候,我们集团申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打造这个标杆品牌不仅关乎企业的行业声誉,更承载着千余名建设者的安全使命。”乌日娜说道。

接到这个任务时,乌日娜并没有退缩,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她带领团队细化分解16大项评定标准,对照标准规范在建项目标准化达标建设工作。她在动员会上说道:“16大项评定标准,每一项都要像绣花一样抠细节,安全生产标准化不是纸上谈兵,必须深入每个在建项目的肌理。”赤峰某项目是内蒙古路桥集团的重点工程,也是标准化建设“硬骨头中的硬骨头”。该项目地处山区,施工环境复杂。接到任务的第二天,乌日娜就带领多名技术骨干扎进了项目工地。刚到项目上便发现有30余处不符合标准化要求的地方。她想:“要是这些问题不解决,标准化都是空谈。”她下定决心解决这些问题,连续1个月驻守在项目现场,从完善制度到优化流程,从人员培训到规范现场,全程悉心指导项目部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进行整改。最终,该项目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验收,为内蒙古路桥集团成功达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蒙古路桥集团安全管理部职员张浩与乌日娜相识7年,在一个办公室工作3年。在张浩的心里,乌日娜是严师,非常敬业,并且凡事要求做到极致。2024年10月,在内蒙古路桥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复审中,乌日娜对工作的责任心,令张浩从内心深处理解了“安全人”对“安全生产”厚重的注解。

2015年,在乌日娜的带领下,内蒙古路桥集团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按照规定,3年一次的达标复审在2024年10月举行。当时,专家评审的日程非常紧张,接到施工现场评审通知的那个傍晚,乌日娜正在吃晚饭,她立马放下碗筷,通知大家:“立刻收拾行李,马上出发。”她们离评审项目部有400多公里的距离,在路上,她们讨论的话题始终是复审的细节。一到项目部,她就和大家马上投入“战斗”。查看安全资料、检查施工现场,她从脚手架到标志标牌的角度,每个细节都逐一检查,她告诉大家,要让评审专家看到“安全人”刻在骨子里的严谨。

追求极致是乌日娜的标签和特点。复审前一夜,标准化达标复审工作组成员忙完复审材料正打算休息,乌日娜却提出:“大家再把材料过一遍,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如果还有问题,咱们立马去项目部复核。”起初大家都认为这只是一句叮嘱,随之工作群又弹出:“我还是不放心,咱们回项目部再准备一下复审环节。”就这样,在月照疏草白的秋夜里,乌日娜一行人又回到项目部,再次准备各环节达标复审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内蒙古路桥集团顺利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复审。

内蒙古路桥集团首席合规官郭海文说道:“乌总监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中流砥柱。在日常的工作中,她总是频繁地跑项目一线,仔细检查每一处潜在隐患,对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一旦出现紧急安全状况,她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凭借丰富经验和果敢决策,迅速组织力量化解危机。”

温柔的乌日娜,总是以钢铁般的意志坚守安全红线,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团队,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安全顺利推进。

严谨与成果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安全管理不是事后追责,而是事前预防。”“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含糊,要做就做到极致。‘认真’二字要烙印在路桥人的心里。”乌日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这么要求自己,也这么要求大家。正是这份认真与高要求,才让她27年的工作生涯熠熠生辉。

在内蒙古路桥集团四分公司安全管理部部长董鹏达的印象里,乌日娜是令他敬佩的标杆,她对待工作非常严谨,每一份方案都会反复打磨,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她是大家的榜样。在工作中,她是严师,在生活中,她是益友。

董鹏达初到内蒙古路桥集团工作,他对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没有系统的了解,乌日娜对他说道:“你先熟悉一下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定要多看《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重大隐患排查要点》和有关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要点的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项目安全施工。”让董鹏达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9月一次安委会会议材料准备工作。那是董鹏达第一次单独写材料,他写好后报给乌日娜审查。乌日娜逐字逐句地看,几乎每个标点都不落下,看完后她冷冷地说道:“这份材料,缺乏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做好下一季度安全工作的深层次考量。”董鹏达听完紧张而害怕,回去后他立刻查阅以往的会议纪要和文件,认真修改自己写的材料并再次报给乌日娜审查。这次,乌日娜看完材料,满怀关爱地说道:“写材料也要认认真真,要用心,不能马虎,更不能有语法上的错误。”从此,董鹏达在工作中的用心和深耕不辍成了习惯。师傅耿红斌教会了乌日娜严谨与精益求精,乌日娜教会了董鹏达认真和兢兢业业,这便是传承。

“27年来,您在安全方面取得的最主要的成绩是什么?”

“其一,我牵头认真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加班加点筹备申报材料,最终公司顺利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行业首家取得此证书的单位。其二,我牵头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公司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行业首家成功通过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评审的企业,成为该领域内率先获此资质的标杆单位,为行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树立了典范。其三,我非常注重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组织制定了公司一系列内部安全标准,成功推动多项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助力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始终走在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建设行业前列”乌日娜说道。

在做好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乌日娜还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作为“安康杯”竞赛活动执行小组组长,乌日娜将安全管理的创新思维融入竞赛机制。她牵头组织的“十个一”活动成为竞赛品牌,从“读一本安全书”到“提一条安全建议”,从“查一起隐患”到“当一天安全员”,丰富的活动形式让1200余名职工参与其中。乌日娜深知,竞赛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安全意识的提升上。“安康杯”竞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氛围。内蒙古路桥集团多次荣获“安康杯”优胜单位,乌日娜本人也获得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者”荣誉称号。同事们都说,乌总监的安全管理有“三心”——对制度执行有狠心,对隐患排查有细心,对职工教育有耐心。正是这“三心”,让安全理念深植每个职工心中。真正实现了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未来,乌日娜将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不断创新路径以提升工作效能。同时,着力“传帮带”工作,把积累的安全管理经验、应急处置技巧倾囊相授,手把手带教新人,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敢担当的路桥安全骨干,为内蒙古路桥集团安全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从童年时期的炽热梦想,到青葱岁月的千锤百炼,再到鬓染霜华的孜孜以求,乌日娜一直在安全的路上奔跑。在内蒙古辽阔的大地上,乌日娜用专业与责任筑就出了一条条安全精品路,乌日娜的梦想,实现了!

相关链接:

内蒙古路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工程局。现有员工1251人,具备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等多项资质,业务涵盖公路投资、施工、养护及建筑安装等10余个领域。累计修建国省干线公路超8000公里,完成建设投资520亿元。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获得专利211项,多次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技与工程奖项,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科改企业,致力于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推荐阅读

中国公路新媒体交流群

添加小助理,邀请入群~

本刊作者/任燕

通讯员/罗杰 高文英

供图/内蒙古路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责编:苗挺节

校对:闫可欣

审核:余大鹏 谢博识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数据与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

商务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邮箱:zggl_xmt@163.com

觉得文章精彩,请点赞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