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记者 许倩丨北京报道
房价整体仍处于调整阶段。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6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70城中,14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比5月份增加1个;1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比5月份减少2个。
而3月份,70城中,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24个和10个;4月份降至22个和5个;5月份进一步降至13个和3个。这也反映出,房价止跌回稳需要一个过程,中间会有所反复,但止跌回稳大趋势是不变的,政策面仍需进一步发力。
新房价格跌幅又扩大了。6月份,70城新房价格环比下跌0.3%,跌幅比5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这主要受一线城市新房价格跌幅扩大影响。
6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5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上海上涨0.4%,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3%、0.5%和0.6%。二、三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和0.3%,降幅均与5月份相同。
为何一线城市房价跌幅扩大?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称,一方面,一线城市新规划设计的高品质产品在综合性价比、质价比方面优势突出,导致对非新规项目的冲击比较明显,后者不得不降价售房;另一方面,新规产品供给增加,有同质化竞争、供给规模较大问题,也开始有优惠销售的迹象。此外,今年一季度及去年四季度政策纾困力度较大,很多地区新房或二手房交易创新高,部分需求属于超前释放。
二手房价格跌幅也扩大了。6月份,70城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0.6%,跌幅比5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二、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跌幅扩大影响。
6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7%,降幅与5月相同,已持续两个月跌幅在0.7%的水平。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1%、0.7%、0.7%和0.5%。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下跌0.6%,降幅均扩大0.1个百分点。
对此,李宇嘉分析称,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新房新规产品的冲击,导致二手房挂牌量上升;另一方面,住房改善需求明显增长,换房需求增加,迫切出售二手房的现象增加,导致二手房价格下跌。
不过,从同比来看,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从去年到现在,70城房价同比降幅均持续收窄,触底态势明显。
6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下降1.4%,降幅比5月份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上海上涨6%,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4.1%、5.1%和2.5%。二三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和4.6%,降幅分别收窄0.5个和0.3个百分点。
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下降3%,降幅比5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1.8%、1.3%、5.9%和2.8%。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8%和6.7%,降幅分别收窄0.3个和0.2个百分点。
“上半年房地产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上还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14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其中,上海、长沙均上涨0.4%,领涨全国;宁波、湛江均上涨0.3%,并列第二;乌鲁木齐上涨0.2%;太原、沈阳、合肥、南宁、丹东、九江、宜昌、三亚均上涨0.1%。
上海新房价格一直处于上涨通道,是这轮房地产行情复苏的“领头羊”。上海市房管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上海市一二手住房累计成交1311万平方米,为2022年以来同期最高,同比增加17%。长沙新房价格则持续上涨4个月,其中,5月份环比上涨0.3%,在70城中居当月涨幅前五;3、4月份分别环比上涨0.3%、0.2%。
6月份,仅1个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这个城市是西宁,环比上涨0.1%。5月份二手房价格还在上涨的无锡、南充、洛阳,则全部转跌。
对于市场走势,李宇嘉判断,在新房供给侧改革推出高品质住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卖旧买新的住房改善型需求还有很大潜力,这是新房价格止跌的基础。二手住房需求潜力也很大,随着存量时代到来,各热点城市新市民、年轻人数量规模较大,住房自有率较低,刚需基础仍较大。随着各地积极推进“以旧换新”、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即将到来的城市更新全面推进公共设施补短板等,将逐渐夯实二手房价格的底部,实现止跌回稳。
盛来运表示,房地产筑底需要一个过程,在筑底和转型阶段相关指标有所起伏波动是正常的,这也需要我们下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业界都在关注7月下旬即将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多个机构预测,政策定调将延续宽松积极,继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值班编委:苏志勇
责任编辑:马琳 刘亚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