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天山北麓的的哈密十三间房“百里风区”,是全国罕见的极端风区。曾经,四季不停的大风叠加夏季超40℃的高温、无尽的沙尘,使得该地区一度被视为“生命禁区”。如今,这里却生长起一片白色的“风机森林”,一台台风机突破“生死考验”,将肆虐的狂风转化为点亮万家灯火的绿色电力。
一个5万千瓦装机的风场,这么高的年发电量,不仅仅是新疆在全国也是很罕见的。”京能国际十三间房森泽风电场场站长杨增亮接受采访时说道。
森泽风电场地处哈密十三间房“百里风区”核心带,总装机50MW,采用10台三一重能5MW风电机组,2023年4月全容量并网。运行两年来,森泽风电场突破生存极限,以现代科技为茫茫戈壁增添了一抹“新绿”。
2024年,该风电场年发电小时数超3200小时可利用率超99.9%全年发电量更是达到1.62亿kWh,远远超出计划发电量,综合表现位居京能国际西北地区第一。
这个风场“全国罕见”的发电量表现是怎么做到的?
“一个风场想获得高发电量,首先是风资源要好,然后是风机设备得靠谱,其次是维护及时和管理到位。这个风场四方面都做到了。”杨增亮道出了“优等生”的成功法门。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哈密夏季地表温度超50℃,冬季气温可达零下二三十度,三一重能的风机从来没有因为高温、低温而故障停机,风机可以实现长时间稳定发电整体表现还是十分优良的。杨增亮对三一重能风机的可靠性给予了充分肯定。
若深究,会发现森泽风电场面对恶劣工况依旧从容不迫的底气,实际来源于三一重能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与深度验证并重、充分保证设计余量,拒绝踩着合格线造产品的“倔强”。
勠力同心,精诚协作。三一重能现场运维团队负责人王义湖介绍,京能国际有着科学成熟的风场运营管理方法,运维团队与客户保持着密切沟通和配合,第一时间响应需求,共同为风电机组高可靠运行保驾护航。
三月的一个下午,哈密刺骨的寒风中飘着小雪,王义湖的手机收到提醒,风场即将迎来最大40米/秒的极端风速。王义湖立即带领团队来到了风场中控室,与京能团队共同应对。这时候可视化大屏上显示,10台风机中有一台没有自动进入自我保护的抗涡机状态。一个小时后就是预测的极端风速来临时间,时间非常有限。王义湖带领团队立即动身驱车来到那台风机,展开了逐一排查,最终在北京总部技术团队远程支持下,顺利找到症结,这台风机也顺利进入抗涡机状态。现场团队尽心负责、及时响应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京能国际的高度赞赏。
响应及时,专业负责,主动运维意识比较强。”这是杨增亮给予三一现场运维团队的评价。
如今,当北风再次呼啸着掠过茫茫戈壁,穿过每一座风机,带来的不再只是漫天沙尘,而是驱动西北边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