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全长16.34公里
是我国首座
也是世界上最长公铁两用跨海大桥
高铁行驶时速可达155公里
平均不到6分钟即可跨桥
高铁飞速跨桥的背后
离不开高效的检修
想知道
这座跨海大桥是如何检修的?
↓↓戳视频查看详情↓↓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地处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风暴海域之一
海面风大浪急
人工进行检修
难度大、危险系数高
为此,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
研发出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
成功完成3次升级改造
对大桥的斜拉索巡视检修
不仅省时省力
而且更加安全
南昌局集团公司福州工务段平潭大桥工区一共有15名桥梁工,平均年龄仅26岁,负责平潭海峡公铁跨海大桥斜拉索的检修工作
3月18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上,平潭大桥工区的小伙子们迅速奔赴岗位,登上登高车的施工平台。随着升降机发出“隆隆”的声响,平台缓缓攀升至距离海平面200多米的高空。
今年26岁的蒋明亮是福州工务段平潭大桥工区工长,也是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的操作员之一。“别看它这么笨重,实际上爬到桥上还是很灵活的。”
说着,蒋明亮便和同事一起站在约1平方米的升降台上,托举起机器人,用遥控器操纵机器人“爬”到桥上,开始检修工作。
桥梁缆索智能检测机器人集成先进的驱动系统、视频系统、雷达系统、测速系统、陀螺防翻转系统等,实现全时六驱、爬升返回、自动导航、定向定位以及远程遥控等功能,确保桥梁缆索检测作业准确、安全、快速
由于平潭大桥海域风大、浪急,之前靠人工爬索检查作业难度较大。机器人投入使用后,大桥斜拉索检测效率从原先的每天4根,提高到如今每天20根,作业效率大大提升
“机器人是我们的得力助手,机器人的活儿干完后,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了。下一步我们要回放录像、逐一检查病害。”蒋明亮一边操作电脑一边说道。
科技赋能铁路建设
机器人助力提速增效
作业人员仅需15天
即可完成全桥304根斜拉索
共计39310米的检查维护工作
实现斜拉索巡检全覆盖、无盲区
守护列车运行安全
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江西记者站(南昌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福州工务段融媒体工作室
文图/视频:李一民 左鸿文 易威 黄怀宇
编辑:赵熳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