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新员工·职场变形记 | 郭田川:从课堂到浇钢台的进阶路

新员工·职场变形记 | 郭田川:从课堂到浇钢台的进阶路

身为一个辽宁“土著”

“鞍钢”这两个字

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存在

但让我真正了解鞍钢的是

大学时在鞍钢的实习经历

那就像一簇炽热的钢火

彻底点燃了我回归家乡

进入鞍钢的决心

如今,我成功晋级为炼钢总厂三分厂连铸三作业区的一名中间罐浇钢见习职工。站在浇钢平台上的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工业的重量”。

热浪下的担当

1600℃的钢水在眼前翻腾,热浪如墙,差点把我“拍”在平台上——那一刻,我不再是课本前记笔记的学生,而是钢铁生产线上的一环。巨大的连铸机轰鸣着将火红的钢坯缓缓送出,让我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心潮澎湃感觉。这种震撼的感觉不只是钢水奔涌时的物理冲击,更是从校园走向岗位时被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听声辨温”神技

我的师父——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鞍钢”,在我眼中,他可是这个“钢铁江湖”中一位身怀绝技的高人。他总能从钢水翻腾的细微声响中听出异常,每次都能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曾经在课堂上学“工匠精神”,总觉得抽象而遥远;如今在师父身上,我看到了具象的、可触摸的精神——那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是把平凡事做到极致的执着。他告诉我:“咱厚重的冶炼底子,就是一代代人从一炉炉钢中炼出来的。”

重复中的不简单

装杆,铺料,控滑,对中,连浇……这些动作看似重复,却容不得半点马虎。从生涩到逐渐熟练,从紧张到逐渐沉稳。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浇铸的每一块钢坯,都将成为国家重大工程的“钢筋铁骨”。这份认知,让我的心态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份工作不再只是谋生手段,也不仅是毕业后的一个选择,而是我们这一代鞍钢人对脚下这片土地的责任与回应。

用行动书写钢铁篇章

作为土生土长的辽宁人,选择回到这里,就是把个人命运与家乡振兴紧紧绑在一起。钢花飞溅处,正是吾乡奋斗时。

从课堂走向平台,从理论走向实践,我要尽快掌握铸钢要领,在这片流淌着钢水的热土上,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书写出属于我们新一代的钢铁篇章——不是用墨水,而是用行动;不是以学生之名,而是以一线钢铁工人的身份。

文字编辑 王晓光

微信编辑 孙格格

责任编辑 张雷

校对 郝天皓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