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关键一环,无疑承载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使命。这一阶段不仅标志着伟大祖国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更是以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系统性地擘画并精细部署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中冶天工紧密契合国家发展的强劲脉搏,坚定不移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矢志不渝投身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以扎实的工作和显著的业绩,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成立75周年。
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栉风沐雨铸就不朽丰碑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从1948年初具雏形的辽宁本溪煤铁公司建筑部,到1964年快速发展的十三冶,再到2006年转型升级的新天工,从异军突起的单项冠军,到奋楫笃行全面开花的一流企业,从几十人组成的党组织发展成拥有2600余名共产党员、近200个党组织的大型央企,镌刻着历代天工人在建筑竞技场上经年累月的艰辛探索和砥砺奋进。
建设中的本溪钢厂
建成后的北满钢厂
1948年10月30日,本溪解放,本溪煤铁公司被人民政府接管,在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严峻形势下,这支冶建劲旅在“一五”时期挑大梁,1949年,东北富拉尔基北满钢厂基建处(中冶天工前身)的建设者们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北满钢厂厂房施工、设备安装,建成后的北满钢厂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新中国的“掌上明珠”。
建设中的太钢
1953年4月,成立了中共本溪钢铁公司工业工程公司委员会,在党的引领下,公司不断发展壮大。1956年,由富拉尔基迁入山西太原建设太钢初轧厂,名为“重工业部建筑局第七冶金建设公司”。1958年1月,同太钢合并建制。1962年10月,同太钢分制,更名为“太原冶建公司”,后又更名为“冶金部第四建设公司”。1964年,正式定名为“冶金部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
宝钢建设者风采
在1953年到1978年的25年中,公司在施工技术水平、机械装备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北起黑龙江,南至长江沿岸,转战于全国12个省市,一支能征善战、综合型的冶金建设施工企业十三冶(中冶天工前身)的名号响彻神州大地。
山西平朔1500万吨/年安太堡露天煤矿全景
80到90年代,公司几乎参加了国内全部有影响力的大型钢厂建设,并凭借良好的社会信誉和过硬的施工实力占据了山西省75%以上的焦化市场份额。
焦化工程
进入21世纪,冶金工业领域进入了一个相对饱和以及产业升级的调整期。2006年6月,公司由原来的“中国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进行异地分立式改制,更名为“中冶天工建设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2月将总部由太原迁至天津。2010年6月,“中冶天工建设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冶天工由此走向了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之路。2015年5月,中国中冶对所属天津区域的子公司进行区域化资源整合,形成了以地域为中心强强联合的新格局,开启了新天工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新加坡圣淘沙环球影城项目(国优三十周年精品工程奖、国家首批境外工程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
蒙古奥尤陶勒盖工程(境外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
所获部分国家级荣誉
中冶天工总部大楼
不忘初心赶赴新程
昂扬奋进创造卓越成就
“十四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冶天工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公司上下一心,以昂扬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的大潮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业绩的跨越式增长和各项管理的全面提升,为续写时代荣光奠定了坚实基础。
持续深耕,市场营销突破提升
中冶天工坚持“市场为先”理念,构建“市场+技质+经营”投标协同体系,自主营销能力不断提升,实现新签合同规模跨越千亿大关;坚持聚焦富地,优化“1+M+N”区域布局,将营销力量向“五大城市群”聚集,京津冀、华东市场基本盘保持稳固,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热点区域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大力开拓工业建筑市场,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承揽了安徽省宁国市新能源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EPC工程、青海晶科年产20GW单晶硅拉棒扩能技改项目等重点建设工程,工业项目新签合同占比不断提升,逐步成为市场“压舱石”;房建市场坚持打造高端品牌,在医疗康养、主题公园、城市综合体等领域收获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洋河院区工程、深圳乐园工程等标志性项目;基建业务不断拓展新领域,取得了通苏嘉甬高铁苏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一大批优质业绩。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升级,成立矿山有色市场部,将核心主业由黑色冶金向有色冶金、矿山建设方向拓展。在市场营销中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借助“五个联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拓展了装配式建筑在矿山建设中的应用,在城市更新领域打造出“五位一体”运作模式,为业主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河北沧州达力普项目
甘肃政法大学项目
云南禄丰市第二
人民医院搬迁新建项目
海南省新海陆岛
物流园区起步区项目
江苏苏州东站集疏运
系统及连接线工程
福建三钢闽光80万吨
中大规格优质棒材项目
中国花卉科技
产业示范园区项目
中国大运河非物质
文化遗产展示馆项目
山东枣庄市市中区
涝坡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云南·南华野生菌
加工产业园项目
精益建造,履约能力提档升级
工程项目是公司最基本的经营管理单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更是稳预期、稳增长、强信心、提质效的“主抓手”。中冶天工持续推进“大履约”“大商务”体系建设,智慧平台升级至3.0版,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数字化水平。高度重视设计创新,持续加大设计研发投入,组建专业精锐的设计团队,深度融合前沿技术与多元理念,打造出全专业技术、多元化人才和多领域资源等综合优势。凭借设计深化与实干担当的“强强联合”,打造出一系列行业典范之作,以优质履约擦亮中冶天工金字招牌。
临沂钢投特钢年产270万吨优特钢项目
该项目作为中国中冶冶金项目历史上最大国内单体总承包项目,被列为2020年山东省2号重大建设工程、临沂市1号工程,对壮大临沂市经济规模、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有着重大意义。该项目荣获鲁班奖
天津茱莉亚学院项目
该项目是“音乐界的哈佛”茱莉亚学院美国本土之外的首家分院,NC15的背景噪音控制标准为国内首例。工程荣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奖,以及国家级、省部级各类重要奖项,取得工程质量奖项“大满贯”
湖南益阳“一园两中心”项目
该项目是集科技普及、文化展示、市民休闲、观光旅游、政务服务于一体的益阳市地标性建筑,广泛运用清水混凝土、变曲率空间钢结构、双曲面流线造型铝镁锰板屋面系统、高大玻璃幕墙围护结构等高新技术,该项目荣获鲁班奖、中国钢结构金奖
冶金建设展现实力,续写主业新辉煌。中冶天工依托冶金建设领域积淀的深厚底蕴与卓越专业实力,持续巩固冶金建设核心优势,在国内外重大工程中屡创佳绩。承建的承德建龙大规格连铸圆坯项目,填补我国相关生产技术空白;河北永洋重轨万能生产线作为国内首条关键技术和装备全国产化的标杆项目,彰显自主创新硬实力;河源德润、唐山东华等项目在极端条件下实现提前投产,酒钢项目60天完成超大体量拆改建及设备安装,广西钢铁连铸机项目缩短工期20天,尽显高效履约能力。
工业建设实力尽显,树立行业新标杆。中冶天工在工业厂房领域优势凸显,多个项目彰显“天工速度”。临港粮食仓储项目以“藏粮于技”的扎实举措护航颗粒归仓,全力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历经300余天的攻坚奋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集散中心标段各项建设任务;宁国市新能源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目标,成为宁国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高歌猛进的鲜活注脚;新疆喀什新投纺纱项目历经80天日夜奋战,高质量完成一期一阶段全部土建主体结构,创造了行业瞩目的建设速度。
基本建设创新突破,打造城市新地标。中冶天工在城市综合体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其中中冶天工首个超200米高层建筑——重庆中心项目圆满落幕、闪耀山城,以实力开启超高层项目建设新征程;“繁华不夜城”“工业迪士尼”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沧州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助力河北省第六届园林博览会顺利开园,项目建成后迎数万名旅客参观游览,并多次获央视报道;凝聚城市文化理想与建筑智慧的城市会客厅——长治文化场馆项目璀璨绽放;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首个IP亲子家庭主题乐园度假区——深圳乐园项目,将续写中冶天工在主题乐园领域的“传奇”。
百花齐放大干快上,绘就祖国新图景。中冶天工转型升级发展,在市政道路、环境保护、设计勘察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为提高人民幸福指数贡献力量。助力国家冰雪事业发展的汶川滑雪场项目在海拔3200米的高山如期建成;医路畅达谱新篇,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洋河院区项目以新举措、新成效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高标准、高质量建成石家庄北三环市政化改造项目,以新作为新担当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在“废山”之中掘“新矿”,大理州鹤庆蝙蝠洞片区废旧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让绿色成为最厚重的发展底色;中国五矿内部协同的科马考铜矿营地模块项目构建起一套适配非洲市场的跨境履约的标准流程,实现了从“被动交货”到“主动控场”的履约革新;量体裁衣,结合四川盆地地形地貌,为四川省宜宾市纵贯线厂房建设项目定制“生产模块、生态基地和生活主轴”的“三生主义”智慧园区设计方案。
一座座精心塑造的丰碑、一个个属于时代的印记,是天工匠心铸就的千锤百炼。中冶天工狠抓进度、严抓质量、强抓安全,“十四五”期间,数百项工程完美履约,累计荣获国家级质量奖11项,省部级质量奖176项;获评“国际领先”成果7项、“国际先进”以上成果39项5个项目获评国家级文明工地,117个项目获评省部级文明工地。
科技创新,核心动能提质增效
科技创新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冶天工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成功获批“天津市新型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中心”,并成为天津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天津市首批“猎豹企业”。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强化科技平台建设,精准锁定创新关键指标,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高水平成果层出不穷,为公司的经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凭借卓越的科技创新实力和显著的行业引领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冶天工再次顺利通过2024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十四五”期间,公司在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科技成果、科学技术奖、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发明专利授权、行业工法等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连续荣获“中国中冶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称号。
深化改革,发展活力蓄势赋能
中冶天工坚持以改革谋发展之策,以改革激活力之源,以改革聚奋进之力,切实提升发展“高度”,拉伸产业链“长度”,强化风险控制“强度”。坚持推进改革深化提升、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基础管理提升三年行动,深入开展“九大专项治理”,聚焦高质量发展,补齐短板弱项,夯实发展基础;深入落实中国五矿“管理规范年”专项行动相关部署,聚焦重点制度、重点条线、重点业务,抓主抓重抓关键,提升管理规范化和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完善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瘦身健体”专项治理,优化组织架构,在固本强基上蓄势,提升管控效能,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明显增强;积极打造资质矩阵,实现升级突破,2024年取得“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公路行业设计甲级资质”,成为“四特六甲”企业,为市场助力;经营创效围绕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壮大“三级机构”,健全完善阿米巴经营体系,坚持围绕资金管项目,树牢“资金就是生命线”理念,经营质量持续提升,所属天津有限公司、南方公司、渤海公司获评中国中冶三级机构“综合实力20强”。
2024年新增“公路行业”特级和甲级资质
中冶天工特级和甲级资质
党建引领,组织效能凝心聚力
中冶天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焦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将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着力构建“强七力创一流”党建工作格局,建立“党建14551”工作体系,落实以党建“红心”引领业务“匠心”的工作理念。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高质量开展、高标准推进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为契机,统筹推进“七抓”工程,不断夯实“三基”建设。以“五型项目党支部”创建为抓手,全面落实“五个覆盖”要求,推进示范创建,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党建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党旗飘扬,党徽闪光”行动为依托,广泛创建“四个一批”,积极策划“上下同欲谋发展,‘五比五争’建新功”等各类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推进中心工作、落实重大任务中的政治引领、督促落实、监督保障作用,党建价值凸显;以“党建+”品牌创建为载体,倾力打造“红色引擎+”特色党建品牌,深化党建共建等,持续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各项工作的高水平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文化聚力,责任同行彰显担当
中冶天工持续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建设途径,推进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向纵深开展。对内注重文化融入,通过创新形式开展企业文化特色活动,引领广大干部员工践行企业文化精神。对外注重文化融合,积极落实“品牌五矿”建设要求,深化“五矿一家人”理念,与五矿资本、五矿有色等兄弟单位开展“同心筑梦”企业文化互促互融活动,为助力中国五矿向世界一流目标加快迈进汇聚了积极力量。内外宣传协同发力,在宣传层面全方位展现企业工程业绩、科技创新成果,展现员工风貌和企业硬核实力。公司官微多次被评选为中国施工管理协会一等成果。
央企担当,责任同行。天工人仅用18天把河北涿州西区污水处理厂灾后重建任务变“不可能”为“可能”,彰显“天工速度”“天工精神”;夜以继日高效率圆满完成天津静海东淀蓄滞洪区台头地区抗洪抢险任务;闻令而动、全力驰援,为恢复“摩羯”席卷海南后人民生产生活秩序作出贡献;争分夺秒阻止了天津宁河潘庄工业园区河道堤坝洪水倒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了牢固的防护墙。
涿州西区污水处理厂灾后重建场景
天津市领导代表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向中冶天工颁发“抗洪抢险显央企担当,攻坚克难护海河安澜”锦旗
昂首阔步奔向未来
接续奋斗赶赴时代之约
回顾“十四五”,中冶天工秉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定信念,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毅力,全体同仁夙兴夜寐、砥砺奋进;汇聚“万众一心加油干”的奋进力量,共同扎根岗位、勤勉实干,让中冶天工高质量发展的脉搏愈发强劲,凝聚了一往无前的发展势能,积蓄了未来可期的澎湃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擘画“十五五”宏伟蓝图,中冶天工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五大核心要义”为指引,按照“主业归核、产业归位、资源归集”总体原则,遵循“核心做强、主体做优、特色做大”基本路径,锚定中国中冶“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结构,推进组织体系、业务体系、要素支撑体系再转型再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加快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努力发展成为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全新竞争优势的一流建筑产业服务商,开创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助力中国五矿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的征程中贡献天工智慧和力量。
2025269549
来源丨中冶天工
在这里
美好中冶
第2538期
6000篇
与您相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