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山西焦煤:让井下运输高效畅行

山西焦煤:让井下运输高效畅行

一键启动,滚滚乌金循着万米皮带从工作面直达地面煤仓,全程无间断;一通调度,胶轮车在千米大巷穿行会车,一站抵达作业点,全程无阻滞。主运“大动脉”畅通无阻,辅运“毛细血管”通达各处,二者交织成网,勾勒出近年来山西焦煤所属矿井井下高效运输的生动图景。

井下运输是煤矿生产的命脉。近两年来,山西焦煤紧扣高质量发展与智能化建设需求,围绕两大运输模式——主煤流运输与辅助运输展开全面升级。通过优化装备、数智赋能、转变生产模式,成功构建起高效畅通的运输网络,实现了连续化作业、高效化运转与智能化管控,为矿井“安全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生产”打通了咽喉要道。

主煤流运输实现“智慧跑”

11月10日,西山煤电斜沟矿集控中心内,调度员轻点鼠标,井下400米深处的16部运煤皮带即刻应声启动,滚滚煤流顺着皮带平稳传送。这条曾需近50人日夜值守、分段接力的运输线,如今凭借智能化集控实现远程启停、故障监测与现代化管理。而这样的智能运输场景,正在山西焦煤多家矿井上演。

随着矿井采掘智能化持续升级,低效的传统主煤流运输系统已难堪重负。运距长、环节多、能耗高、风险大等诸多弊端日益凸显。“传统主煤流运输主要依赖人海战术接力协作,不仅安全风险高,运输效率也受到制约。同时,落后的恒速运转模式常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能耗占比高达60%,严重阻碍矿井节能减排。”山西焦煤煤炭事业部机电部部长吴旭东坦言。

变革迫在眉睫。这两年,山西焦煤各矿井以“人、机、环”协同优化为核心路径,以数智化赋能为主要手段,全力推动运输环节从分段接力向连续贯通、从人工值守向智能管控深度转变,为疏通矿井关键动脉持续发力。

11月10日早班,华晋焦煤沙曲一矿工作面采煤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出煤量减少,皮带工随即将皮带速度从4米/秒降至2米/秒。“煤多快跑、煤少慢跑”的智慧调速模式,让该矿主煤流运输效能再升级。“我们采用永磁变频直驱技术直接驱动皮带机,使驱动系统综合效率从80%提升至94%以上。仅此一项,全年可节电51.11万度,停机检修频次同步下降65%。”该矿皮带队队长王彭介绍。

智能巡检机器人则为该矿主运系统效率提升按下“加速键”。今年5月,挂轨式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式“上岗”,其携带的可见光视频、红外热成像与声波监测“三大利器”,可对上千个托辊温度、皮带跑偏等异常情况全域扫描,无死角排查。它实时生成包含8项核心数据的设备“体检报告”,直接将故障发现时间缩短69%,让主运系统故障预警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斜沟矿万米皮带实现“智慧跑”,核心支撑正是该矿建成的主煤流智慧运输系统。这套系统集成PLC控制技术、在线监测、巡检技术、视频监控等模块,实现了单机自动控制与调度远程集中控制等智能联动,织密了运输线全线实时监测网。如今,这条运输线“无人值守、有人巡视”已全面落地,运输效率与安全系数得到双重提升。

山煤国际霍尔辛赫煤业升级的“天眼工程”,则为皮带运输筑起全方位智能防护网,让主运皮带畅行无忧。该系统集成视频监控、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关联遍布全线的29路视频端口,全方位监控着皮带运输沿线关键环节,使得皮带管理更加精准高效。

据统计,山西焦煤所属矿井主运皮带运输智能化运转率达74%,用人量平均减少67%。一条条智能运输线正如同强健的大动脉,为煤矿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质动能。

辅助运输“一站式”直达

从井口到工作面3000多米,一刻钟即可抵达;23吨重的液压支架拆装运,全程仅需12分钟;井底车场物料运至工作面,时间直降70%……山西焦煤辅助运输“无轨化、去绳化”升级,带来了效率大跃升。

辅助运输承担着井下物料与人员输送任务,与主运输同样重要。过去,多数矿井依赖无极绳、小绞车运输,不仅运线长、转载多、成本高,还伴随着安全高风险。历史数据显示,众多矿井中,辅运人员占井下当班作业人数超1/3,运输事故也占到了安全事故总数的三成以上,且低效运输难以匹配采掘智能化发展步伐。

近两年,山西焦煤致力打造安全、连续、高效的辅助运输圈,全面推进“去轨化、无绳化”改造。通过淘汰小绞车、无极绳运输,构建起以无轨胶轮车为主,单轨吊、齿轨车为补充的连续化运输模式,持续推进“一站式”高效运输。

这样的改造,已在多座矿井落地见效。

5月份,汾西矿业宜兴煤业完成的综采设备5000米“大迁徙”,仅用23天便高效收尾,耗时较以往缩短33%,这就得益于该矿全面优化的辅运系统。今年该矿启动井下辅运系统改革,引进15台无轨胶轮车,实现了辅运作业一站式直达,为生产作业注入强劲动能。

11月10日,霍州煤电木瓜矿职工刘福平乘坐无轨胶轮车,仅用一刻钟便从井口抵达3000多米外的工作面。他乐呵呵地说道:“现在坐无轨胶轮车去工作面就像坐公交车一样,又快又舒适!”除了运料实现“一站式”直达,木瓜矿还投用多辆载人胶轮车,让职工井下通勤实现迭代升级。该举措直接让职工通勤时间缩短78%,既提效赋能生产,更以人文关怀为矿井发展注入暖意。

各矿井为适配宽窄不一、地形复杂的巷道,纷纷引进“量身定制”的新能源胶轮车,打通了井下运输“最后一公里”。宜兴煤业引进超长车身物料车,可将6米长的关键设备直送工作面;霍州煤电干河矿、三交河矿引进仅1.4米宽的侧向驾驶小型胶轮车,让物料可坐车直穿狭窄巷道成为现实;沙曲一矿引进矿用防爆履带式电动吊装车、叉车和挖掘车,解决了物料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畅行的难题。

无轨胶轮车为辅运系统添了“腿脚”,但要为辅运系统真正铺就通途,还需系统硬件的优化升级。山西焦煤各矿井顺势而为,纷纷扩帮改造,为辅运系统构筑起纵横交织的“地下高速通道”。以宜兴煤业为例,该矿对5000余米的辅运大巷实施改造,建成宽4.2米、净高3米的运输动脉,配套错车硐室、充电硐室、躲避硐室,构建起安全高效的运输网络。

硬件升级只是起点,而“智”造赋能才能让辅运效率再上台阶。如今的无轨胶轮车自带“黑匣子”全程记录行驶痕迹,360度无死角环视影像,前后倒车雷达主动“探路”,一旦有碰撞风险、超速或疲劳驾驶,系统会马上发出警示;此外,实时监测车辆状态、井上下双向语音通话和一键SOS紧急呼叫功能,直接把安全值拉满。

截至目前,山西焦煤共有22座矿井实施辅助运输系统优化,逐步突破了传统“绳轨”模式的桎梏,井下辅助运输系统实现“换挡提速”。

高效运输网织出智能“一张图”

在华晋焦煤龙峰煤业的调度电子屏上,硕大的井下交通运输网络图星星点点,反映着主辅运输的实时动态。如今该矿的井下运输大动脉,已织成一张四通八达的新型高效运输网。

智能化运输调度指挥平台的可视化展示,让复杂的井下运输变得一目了然。该平台整合智能交通、调度指挥、精确定位等技术,构建起覆盖人、车、设备、任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这也是山西焦煤众多矿井井下运输管控的常态。

这两年,山西焦煤一体化推进主、辅运升级改造及智慧运输网建设,以硬件筑基、软件赋能、数据贯通为核心,深度开发运输调度中枢系统,打通井上下管理平台数据通道,实现运输智慧管理。

率先实现全矿井无轨胶轮车运输的斜沟矿,智慧“一张图”覆盖了井上下153台各类型无轨胶轮车。管控平台以GIS地图为载体,实时呈现车辆类型、数量、位置及运行状态,动态追踪井下作业车辆,自动统计资源调配、车辆总数等关键数据,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程”,管理效率与决策精准度得到显著提升。

“前方巷道有来车,信号灯自动切换为红灯,请停车等待。”在汾西矿业贺西矿井下,智慧交控网络正实时运行。

车辆轨迹、状态数据以毫秒级速度同步上传至调度中心。“系统能预测路口车辆会车情况,为我们科学发车、避免拥堵与事故提供了可靠依据。”贺西矿运输队队长魏振勇介绍,曾经依赖人工对讲机反复协调的忙乱调度场景,已被算法驱动的智能调度彻底取代,运输效率提升4—5倍。

山煤国际经坊煤业的“智能调度+交通管控”模式,能够综合巷道实时状况、运输任务优先级等因素,为车辆精准规划最优路径。智慧调度“一张图”能实时定位车辆、掌握运行状态与运输任务;巷道交叉路口等关键节点的智能红绿灯,则与车辆定位联动——双向车临近时自动触发信号引导通行,同步提示车辆限速,让胶轮车的智能规划与动态调度形成合力。

霍尔辛赫煤业将智慧运输系统融入调度指挥中心,形成“五调合一”大调度格局,为实现全链条实时信息综合集成提供支撑。

主运系统实现“智慧跑”,辅运系统落地“一站式”直达,“一张图”高效统筹纵横交织的运输网——山西焦煤正在重塑井下运输新生态,为矿井实现“安全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生产”按下“加速键”。

全文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