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日,铁四院设计、中铁十四局参建的广州首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海珠湾隧道正式通车试运营。
海珠湾隧道是广南快速路的北段工程,北接海珠区东晓南高架,南至番禺区南浦大道,纵跨广州两大核心区,全长4.35公里,其中隧道总长3.46公里,盾构段长2.1公里,盾构管片外径14.5米,最大埋深50.6米。隧道采用双向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时速60公里,以双管盾构隧道形式下穿珠江沥滘水道、洛溪岛、珠江三支香水道,是广州城市建设史上首个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被誉为广州第一盾
作为下穿城市中心城区的典型项目,隧道建设面临复杂地质与敏感建筑群的双重挑战。盾构长距离穿越珠江三角洲地区上软下硬的复杂红层地质,先后次穿越珠江水道,穿越中核商务大厦、洛溪岛、中化广东园区以及多处历史保护建筑,盾构影响范围内的敏感房屋多达600
在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铁建首席专家、铁四院总工程师肖明清的技术领衔下,设计团队攻坚克难,开展全断面岩层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盾构隧道结构防水一体化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多项技术创下“全国首例”,是隧道“穿江越城”建设技术的集中展示。
中铁十四局项目团队量身打造了“大道先锋号”“开路先锋号”2台15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成功攻克了大坡度小曲线始发、大直径长距离掘进等施工难题,成功实现超大直径盾构下穿城市建筑密集区毫米级沉降控制,以创新引领超大直径盾构施工“样本”。
国内首次在同一项目中分别采用常压和带压超大直径刀盘盾构机案例。设计团队优化盾构设备选型并提出创新建议,为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在华南地区复杂红层中掘进积累宝贵经验。
国内首个超大直径盾构下穿既有群桩基础建筑原位保护综合设计案例。原位保护约2.92万平方米多层建筑不被拆除。设计采用上部桩基托换、房屋基础改造加固、周边地层改良与盾构刀盘切桩相结合等措施,最终房屋差异沉降仅1.53毫米,实现无扰动穿越。
国内首个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采用机械法实施联络通道的设计案例。据项目特点,设计团队在隧道盾构段共设6座横向联络通道,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期间,在成型主线隧道内利用掘进机同步施工联络通道,极大缩短了项目工期。
海珠湾隧道通车试运营后,广州中心城区到广州南站实现15分钟互达,将有力增强广州南站的集疏运能力,进一步释放其核心门户枢纽功能,强化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水平。
此外,作为广州城市交通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珠湾隧道在第十五届全运会期间,承担起高效串联主要场馆与枢纽站点的关键任务,为赛时人员流动、物资运输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助力广州以更畅通、更现代的城市面貌举办体育盛会。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