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
在纵横四海的航程中
徐工留下铿锵足音
🏃🏃🏃
多家主流媒体从多个维度
共同描绘出
一幅大国重器向新而进的生动图景
纵横四海,深化全球布局
11月4日,证券日报网聚焦徐工的国际化战略:“营销网络覆盖190余国,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市场协同发力。公司预计海外收入保持增长,以全价值链服务助力全球基建。”
👈扫码看全文
11月4日,《江苏工人报》关注徐工新能源装备的领先地位:“全系列新能源装载机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新能源重卡销量稳居市场前列,多笔百辆级订单印证‘强者恒强’实力。”
👈扫码看全文
数智驱动,重塑制造未来
11月8日,经济日报报道,徐工机械副总裁孙建忠在虹桥论坛指出,通过生成式研发、数字孪生工厂构建人工智能驱动体系,重塑制造业管理逻辑。
👈扫码看全文
11月7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徐工机械副总裁蒋明忠表示,徐工正推动从“工程师思维”向“架构师思维”转变,以集群智慧提升全球产业链韧性。
👈扫码看全文
绿色转型,引领行业变革
制造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上周,“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徐工矿机,多家主流媒体记者见证了徐工智能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
在露天矿山产品体验中心,一台台“钢铁巨人”整齐列阵。载重90吨的纯电动宽体自卸车、没有驾驶室的无人驾驶矿山卡车、全球最大的载重为400吨的后驱刚性矿车……“大国重器”在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浪潮中蓬勃发展的成就令人震撼。(综合中《华工商时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报道)
👈扫码看全文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11月5日,中国经济网和中国农网同时聚焦202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文中报道了徐工展区,徐工XT2204-6DK动力换向拖拉机及多款高效收获机械,以数智赋能,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扫码看全文
人才为本,激发创新活力
11月6日,《江苏工人日报》报道,在徐工随车,全国技术能手李成浩十年磨一剑,从技校生成长为“江苏工匠”,其布满老茧的双手,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益求精、技能报国的精神内核。
👈扫码看全文
11月3日,《光明日报》报道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与徐工携手开设“徐工港机班”“徐工农机班”,将企业生产线设为“移动课堂”,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为产业创新发展储备了优质后备力量。
👈扫码看全文
一周掠影,精彩不停!
徐工徐工,助您成功!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