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反思 | 后市场认知的三个层级

反思 | 后市场认知的三个层级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现在,很多主机企业的后市场业务陷入了死胡同,他们要求代理商和服务人员全力发展后市场业务,核心的任务就是销售配件,结果却造成了客户的反感,导致客户大量流失。客户流失率高居不下,后市场业务自然成了无源之水。

同时,一些优秀的服务人员无法完成配件销售指标,员工流失率也不断上升,流失的员工又带走了更多客户,导致后市场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发生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对后市场的认知偏差,这种认知经历了三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产品思维,服务是产品出现故障时的补救措施,服务修复越快越好,不惜一切代价让客户满意,而服务及时性需要配件现货率来保证,所以配件库存必须充足,企业常常宁可库存过剩也要避免出现缺货。

这时企业还没有建立后市场的概念,思维仍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的工业经济,服务仍是救火队模式,赚钱靠卖整机就行,一些企业甚至喊出“终身免费服务”的口号,服务和配件只要少赔点钱就好,服务和配件的那点利润企业根本看不上!

第二个层级:利润思维,整机价格战利润越来越薄,企业不得不推动后市场转型,以获得服务后市场利润以弥补整机缺口。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服务人员背配件销售指标,难道把服务人员变成配件销售人员就是后市场转型?当然不是。

服务免费,免费的工作当然无人重视,每次服务都惦记着怎么多卖些配件,甚至为了完成指标夸大作假,让客户非常反感,导致更多客户流失。至今,后市场转型鲜有成功的案例,因为动机不纯,思路不对。

第三个层级:客户思维,真正理解后市场的意义,后市场业务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满足客户需求,让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企业的价值等于客户价值净现值之和,客户越赚钱,企业价值越高,赚钱只是水到渠成顺便的事,不能本末倒置。

你公司的后市场认知达到了哪个层级?

紧盯着客户的钱包是做不好后市场的,因为心术不正,一心想从后市场赚大钱的企业,客户流失率都非常高。创造价值首先必须满足客户需求,解决服务问题,配件价格也要符合市场预期,让客户做“冤大头”的事只会把客户赶走。

为了消化严重过剩的产能,主机厂打响价格战,设备超售让客户日子难过,设备太多,施工、租赁价格太低了,这也造成了今天后市场的被动局面,因为客户买不起原厂件。

主机企业需要反思自己的后市场产品和战略:“为什么我的客户却不愿买我的后市场产品?”为客户提供“难以拒绝”的服务产品,后市场业务才能有所突破。客户现在需要的是“买得起”的配件和服务,否则他们就难以生存。

主机企业做了什么来帮助他们的客户?他们把供应商生产的配件和轮胎打上自己的品牌,然后加价销售给客户,这当然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很多客户到配件店购买,因为副厂件帮助他们活了下来

生意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后市场的终极目标是客户复购,而非赚钱,理解这一点才能成功。后市场业务无法突破,归根到底还是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价值不足,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留住老客户,建立客户口碑,产生口碑相传的效果,其复购和推荐的品牌效应远远超过配件利润的收益,正像江南春所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赚钱顺便”,想清楚这一点,企业才能在服务后市场赢回老客户。

原创不易,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转载时未经作者同意不得随意修改。

扫码关注

打赏在看

杰克的下午茶

咨询 | 交流 | 分享 | 合作

点一下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讯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