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部出台了《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自然资办发〔2019〕33号),明确开展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四川省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川滇生态屏障、长江及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继出台了《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认真做好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沿岸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川自然资发〔2019〕33号)等系列文件,明确加强长江流域等重点区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四川省废弃露天矿山点多面广,多以砖瓦页岩、灰岩、砂岩等建材矿为主。王大国教授团队结合国家、地方相关文件,在总结四川省已经开展近1 000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干支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内涵,探讨了四川省长江干支流历史遗留矿山主要生态修复模式,总结了四川省长江干支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经典案例,剖析了四川省长江干支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态修复内涵
ⅰ修复对象 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象为陆地上的历史遗留矿山。历史遗留矿山是指现状废弃且未来不再开展采矿活动的矿山,包含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废弃矿山、责任人灭失或难以确定的废弃矿山、因退出各类保护区或去产能政策性关闭矿山等。政策性关闭矿山必须由地方政府与矿山企业签订协议,明确由政府履行治理责任。为避免纠纷,地方政府对历史遗留矿山进行相关权属调查后,还需对认定的历史遗留矿山进行不少于30 d的公告。
ⅱ修复内容 1989年国务院出台《土地复垦条例》,2009年原国土资源部出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16年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要求合并编报,2018年国务院出台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了自然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山土地复垦等事项被列入其下设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职能职责范围。矿山生态修复内容由单纯意义上的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逐步转变成了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治理,地形地貌景观恢复,土地占损恢复,地下含水层修复,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等。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方面,还要求修复后的土地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修复,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强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的政策、项目整合。
ⅲ 修复原则 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须遵循当地生态系统演替规律,避免人类过多干预,按照“保障安全,突出生态,兼顾景观”的原则,优先解决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灾害、矿山区域生态安全等重点问题,再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建则建”的原则,采取修复措施,保持矿山修复区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有条件的地区可兼顾生态景观建设,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主要生态修复模式
ⅰ采场边坡生态修复模式
自然修复 自然修复因其修复成本少,对于无地质灾害隐患、无威胁对象的采场边坡,都采用自然修复模式,也是四川省长江干支流历史遗留矿山边坡修复最普遍采用的修复模式,其主要工程措施是补种补植、施肥等。
采场边坡自然修复模式
人工修复 人工修复是对采场边坡消除矿山地质灾害后再进行植被重建。在四川省长江干支流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实践中,采场边坡主要的人工修复模式如下。
四川省长江干支流历史遗留矿山采场边坡人工修复模式
坡脚植被重建采场边坡人工修复
平台覆土、植被重建采场边坡人工修复
坡面危岩清除采场边坡人工修复
若尔盖县某采石场削坡人工修复
挂网喷播、穴植修复
ⅱ采场底部平台及工业广场生态修复模式
耕地 历史遗留矿山底部平台及工业广场周围交通条件较好,有居民居住,按照“宜耕则耕”原则,通过拆除、平整、修建耕地配套措施、覆土、培肥等工程措施,优先考虑将此类区域复垦成耕地。
广元某砖厂采场底部平台及工业广场复垦成旱地
资阳某采石场复垦成旱地
林地等其他地类 遗留矿山底部平台及工业广场周围居民较少,地类以林地等为主,经过平整、覆土、植被重建等工程措施,可复垦成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
资阳某采石场复垦成林地
绵阳某采石场复垦成林地
ⅲ 排土场
旱地排土场要复垦成耕地,从安全角度出发,只适合复垦成耕地中的旱地,且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① 通过修建挡墙、截排水沟等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② 复垦后土壤环境质量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规定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③ 平整后坡度要小于25°,必要时增设护坡等措施;④ 周围有居民居住,且交通方便、便于耕种。
广元某硫铁矿排土场复垦成耕地
林地等其他地类 排土场周围居民较少,交通不方便、不便于耕种,经过平整、覆土、修建截排水沟、植被重建等工程措施,可复垦成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
攀枝花某煤矿矸石场复垦成林地
生态修复经典案例
ⅰ 广安华蓥高顶山矿区综合修复项目 华蓥市高顶山矿区因其独特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矿产、森林资源,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因为煤矿、石灰石矿等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导致高顶山矿区出现资源枯竭,同时产生了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森林湿地资源退化、水土流失等大量生态环境遗留问题。
广安华蓥高顶山矿区修复前局部影像
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华蓥市结合“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等项目,将高顶山矿区打造成了一个集科普教育、工矿生活体验、特色农业体验、亲水康养休闲、山地运动于一体的4A级矿业遗迹公园。
广安华蓥高顶山矿区修复后局部影像
ⅱ 广元旺苍东河镇兴荣页岩砖厂综合修复项目 东河镇兴荣页岩砖厂废弃露天矿山距离县城较近,与旺苍县杨梅特色文创旅游区相邻,为贯彻落实国家“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旺苍县政府启动了东河镇兴荣页岩砖厂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探寻了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的生态修复模式,利用废弃砖窑现有的建筑空间,深度挖掘古窑文化,将该废弃露天矿山打造成了“印象窑吧·杨梅特色文创旅游综合服务体”。目前该修复区域已成为集杨梅交易、分拣包装、冷储保鲜全流域产业链以及餐饮、娱乐、休闲一条龙商业服务基地。
旺苍县东河镇兴荣页岩砖厂修复后整体与局部影像
ⅲ 资阳市雁江区宏大石材厂 根据当地居民意愿并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交通等条件,雁江区将宏大石材厂的采坑保持为坑塘水面、采场平台及工业广场修复成林地、采场边坡以自然修复为主。主要的工程措施有平整、覆土、修建花台、设置围栏、种树等,取得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修复效果。
资阳市雁江区宏大石材厂修复后局部影像
存在不足
ⅰ 修复图斑范围不正确 个别编制单位以下达的图斑范围为修复范围,不去现场核实,将存在权属争议的区域或已经自然修复的区域纳入修复范围,导致资金绩效目标偏大;一些已经损毁、没有修复责任主体的范围未能纳入修复范围,导致修复目标不完整。
ⅱ 修复方向不正确 ① 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对于修复方向未能充分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施工过程中居民意见较大,导致无法正常施工;② 未能坚持“宜耕则耕”原则,有些修复单元按照周围交通条件、居民居住情况等,可复垦成耕地,但却修复成林地等其他地类。
ⅲ 耕地概念不清楚 ① 有些设计、施工单位对耕作层表土理解不准确,认为渣就是表土、表土就是渣,将渣当成耕作层表土,加之培肥力度不足,导致耕地表土有机质含量低,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② 对旱地、水田缺乏基本了解,如水田需要修建田埂、旱地需要修建排灌沟渠;③ 个别设计、施工单位在耕地内种植竹子、树木等,不仅修复措施不恰当,还导致资金浪费。
ⅳ 重地灾治理、轻生态修复 “重地灾治理、轻生态修复”是指编制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尚未完全从传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理念过渡到生态修复理念,修建挡墙、削坡、护坡、土方开挖等工程占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比重较大,覆土、保土、植被重建等工程占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比重较小,达不到生态修复中的复绿要求。
ⅴ 工程措施设计不合理
工程措施整体设计不合理 个别历史遗留矿山整体工程措施设计不合理,施工后达不到复绿要求。
边坡工程布置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边坡需要布置工程的区域未能布置工程、无需布置工程的区域却布置工程。
耕地配套措施设计不合理 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成耕地时,大多需要修建排灌沟渠、蓄水池等耕地配套措施,耕地配套措施设计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① 排灌沟渠位置选择不合理,容易造成排灌沟渠损毁;② 排灌沟渠布置不合理,耕地积水无法及时外排;③ 个别蓄水池修建未考虑来水,导致蓄水池无法正常蓄水。
保土措施设计不合理 生态修复、植被重建的前提是要覆土,但更要注重覆土之后的保土措施。保水措施设计不合理主要体现在:① 对于有地形坡度,特别是地形坡度较大的修复区域,未修建必要的截排水沟等保土措施,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甚至引发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② 截排水沟等保土措施的位置设计不合理,未能有效起到保土作用。
作者简介
王大国
西南石油大学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专家。主要从事生态修复、噪音降噪等方面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及主研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香港RGC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主持横向课题30余项。在《中国科学》《力学学报》《金属矿山》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规范1部,授权发明专利24项。
成果阅读
魏鹏,王大国,刘云,等.长江干支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及存在问题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金属矿山,2022(9):209-215.
《金属矿山》简介
《金属矿山》由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主编为中国工程院王运敏院士,现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F5000顶尖学术论文来源期刊)、中国百强报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国家百种重点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世界著名数据库收录。主要刊登金属矿山采矿、矿物加工、机电与自动化、安全环保、矿山测量、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重大学术价值或工程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优先报道受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资助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根据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4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金属矿山》核心总被引频次位列26种矿业工程技术学科核心期刊第1位;根据中国知网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4版),《金属矿山》学科影响力位居73种矿业期刊第9位。
编排:余思晨
审核:王小兵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