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以 “智慧空间重塑” 为主题的 “2025第二届新质生产力赋能未来人居发展论坛” 在北京隆重举办,主旨对话环节备受关注。
他们跨越行业边界,共同擘画一幅“新质生产力”赋能下,未来人居场景化应用的宏伟蓝图。中房报记者 李叶丨北京报道
当“新质生产力”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我们未来的家与城市空间将如何被重新定义?
11月5日,以 “智慧空间重塑” 为主题的 “2025第二届新质生产力赋能未来人居发展论坛” 在北京隆重举办。其中,以 “智慧空间重塑——新质生产力赋能未来人居场景化应用与实践探索” 为核心的主旨对话环节备受关注。
该对话由腾讯科技资深专家、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王鹏主持,华润置地科创与智数部副总经理陈振连、金茂绿建副总经理侯茂林、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行业总经理曲允瑞、万华生态集团副总裁兼万华生态新家装集团总裁刘湘文等重磅嘉宾齐聚一堂,他们跨越行业边界,共同擘画一幅“新质生产力”赋能下,未来人居场景化应用的宏伟蓝图。
━━━━
华润置地陈振连:
房子要像智能汽车
以 “需求适配” 打造一体化智慧体验
华润置地科创与智数部副总经理陈振连
“我们要打造的不是钢筋水泥的房子,而是像智能汽车一样的综合智能产品,整合各类优质家居品牌,避免碎片化体验,给业主提供一体化服务。”华润置地科创与智数部副总经理陈振连直言。
他分享了华润置地在多元空间智慧化建设与运营方面的实践成果。
在购物中心领域,华润置地打造的 “智慧购物中心” 系统已历经多轮迭代。通过输入 “客户舒适温度、CO2含量、营业时间” 等基础条件,系统可通过算法自动控制照明、空调主机等设备的开启、关闭与调节,实现精准节能。
“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年耗电量约一两千万元,目前试点项目已实现10%~20%的节能率,对全国的购物中心而言,既是显著的成本节约,也为国家节能降碳贡献力量。” 陈振连说。
在社区与住宅领域,华润置地以 “三好十二优” 体系为核心推进智慧化。不同于过往 “遥控替代手动” 的浅层智慧家居,当前更聚焦 “需求适配”:一方面升级语音控制,通过大模型与智能体提升设备交互体验;另一方面挖掘刚需场景痛点,例如针对冬季热水器冷水问题优化节能加热模式。
在城市运营领域,华润置地已摆脱 “扫地、运垃圾” 的传统模式,依托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实现空间监测、自动识别、智能派单,极大提升处理效率,形成 “建设+运营” 一体化能力,也获得了政府层面的认可。
━━━━
海尔空调曲允瑞:
智慧化生活空间需生态伙伴共同创造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行业总经理曲允瑞
“海尔已不是传统的制造企业,而是物联网生态企业。”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行业总经理曲允瑞的开场白,直接点出了这家传统制造巨头在新时代下的转型方向。
曲允瑞坦言,海尔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如今的海尔空调,在内部被称作“空气产业”,缘何改变这一硬件产品的名称?曲允瑞给出明确答案:“我们做的是改善空间场景中的空气、能源和相关要素的解决方案,海尔已转型为解决方案平台。”
曲允瑞详细阐述了海尔空调的转型路径:“在B端战略合作这么多年,一直沿着集团战略指导进行转型,从产品智能化,向场景智能化以及生态智能化转变。”
这种技术能力正是新质生产力在行业中的具体体现。海尔通过原创科技的持续创新,将传统的空调产品升级为全屋空气解决方案,实现了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
不过,曲允瑞也透露了当前行业合作中面临的难题。“大多数地产商把海尔当成集成部件供应商,而并非完整解决方案平台。”
他进一步解释说,海尔空调的智能化产品有自清洁、净化、智慧风感等功能,在场景化方案中还有天氟地氟系统、五恒系统及全屋智慧空气解决方案,但这些优势在当前的集采模式下很难完全体现并发挥优势。
这一观点揭示了当前房地产供应链体系与新质生产力要求之间的不匹配。房地产行业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采购和评价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创新价值的充分发挥。
面对行业现状,曲允瑞非常赞同战略合作伙伴“共研共创”。他认为,好房子需要“更多的整合供应链来做综合解决方案”,一起帮助房地产商解决用户需求。企业不应再视自身为孤立的竞争单元,而应成为开放生态中的价值节点。
━━━━
腾讯研究院王鹏:
呼吁构建“人机友好无障碍”新标准
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正高级城市规划师王鹏
“当前地产行业正站在城市与技术协同进化的关键转折点。”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正高级城市规划师王鹏如是说。
王鹏认为,行业正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运营,未来需依托具备感知、计算、决策能力的空间要素,以数字化实现资源的高效精准匹配。“场景是空间与技术结合的新平台,”他强调,“城市的空间正成为科技转化的试验田,需要技术企业、建造方与运营商共同协作。”
他进一步表示,人工智能与空间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正在颠覆“空间是固定不动产”的认知。以柔性建造技术为例,说明未来城市的区位、功能和形态都可能实现动态演化,城市将真正进入可编程、可重塑的发展阶段。
然而,这一愿景的落地仍面临现实挑战。王鹏表示,智慧空间的建设并非单点技术的突破,而是建筑、社区、城市各层级分布式系统的联动。他指出,目前行业仍面临充电接口、数据协议等基础标准不统一的现实问题,成为制约效率提升的瓶颈。他呼吁产业链各方打破壁垒,推动开放协同的生态构建。
面对未来城市中智能体(如服务机器人)大规模参与运营的趋势,王鹏提出了一个颇具前瞻性的议题:“我们过去为人设计的空间,对机器人并不友好。”他以物业场景为例,指出轮式机器人常因台阶等物理障碍受限,而双足机器人虽能跨越障碍,却因技术复杂、成本高昂难以普及。
对此,王鹏提出“人机友好无障碍”新理念,通过构建通用无障碍环境,既服务轮椅使用者,也为机器人规模化应用铺平道路。“无障碍不再是公益诉求,而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他解释,“一个消除台阶、平坦连贯的空间,能让轮式机器人实现24小时跨楼层巡逻、保洁,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他现场发起倡议,呼吁地产、科技、设计等领域企业共同参与“人机友好无障碍社区”团体标准的制定,推动空间设计从“为人服务”向“为人与智能体共融服务”转型。
尽管技术不断演进,王鹏始终强调“好房子”是智慧理念落地的根本载体。他总结道,“智慧空间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平台,也是智慧城市的物理终端。唯有通过场景的持续开放与协同创新,才能让技术真正赋能于人,重塑未来人居体验。”
━━━━
金茂绿建侯茂林:
以“五衡”科技系统为核心
构建舒适绿色智能家园
金茂绿建副总经理侯茂林
“‘好产品’的根基在于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通力协作,唯有将每个环节打磨至最优,才能回应时代对‘好房子’的呼唤。” 金茂绿建副总经理侯茂林分享了他在科技赋能住宅领域的实践与思考。
侯茂林直言,尽管近年来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但市场对于真正“好产品”的认可度依然存在。只要沉心打造优质产品、提供出色体验,客户依然愿意为之买单。
金茂绿建作为中国金茂旗下科技研发与创新赛道拓展的前沿平台,为金茂的“金玉满堂”系列住宅产品提供全套的“五衡”科技系统解决方案。在其多元化的业务版图中,科技系统始终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
“在行业步入存量时代的背景下,金茂绿建正通过绿色能源技术与智能化系统深度融合,重新定义‘科技住宅’的内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舒适’与‘绿色’兼备的高品质居住体验。”侯茂林表示。
在舒适体验打造上,金茂绿建整合多种技术,构建了一套综合控制系统,能够精准调控室内的温度、湿度、噪音等环境参数,旨在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极致的居住感受。在绿色节能领域,金茂绿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重点推广地源热泵、新型热源塔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新型清洁能源技术。
实现这一“舒适体验”与“绿色效能”平衡的关键,在于智能化系统。在侯茂林看来,智能化是连接“能源端”与“用户端”的关键纽带。无论是主机的输出功率还是水泵的运行频率,这些关乎能耗控制的关键参数,都可以通过算法与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调节,以寻求最佳平衡,确保用户体验。
“除了智能化手段,金茂绿建还整合应用了地热技术、自研的空气过滤技术,以及源端的自研热泵产品等多项创新技术。”侯茂林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种“多技术叠加+智能化”的融合模式,最终实现三重价值:在社会层面,践行绿色节能,产生积极的环境效益;在运营层面,帮助主体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最核心的,是为客户带来感受直观、体验出众且远超寻常的舒适居住环境。
━━━━
万华生态刘湘文:
用绿色工业化定制整装叩响未来家居之门
万华生态集团副总裁、万华生态新家装集团总裁刘湘文
当行业聚焦于空间内部的智能化时,万华生态集团副总裁、万华生态新家装集团总裁刘湘文则将目光投向了更根本的维度——空间本身的生产方式。
万华生态从MDI下游应用研发起步,核心业务聚焦于两大板块:绿色建材与绿色工业化定制整装。
在绿色建材领域,万华生态已是全球最大的绿色无醛添加人造板材生产商。
绿色工业化定制整装的变革发生在十年前,万华生态敏锐地预见到中国房地产将步入存量房时代,并精准捕捉到其中的核心痛点:“老房子的翻新装修,核心诉求是要拆完能马上装,装完能马上住。”
这要求装修过程必须满足:极致环保(零甲醛)、无粉尘噪音、以及具备长生命周期的可拆卸与可维护性,传统装修方式显然无法胜任。万华生态通过十年投入巨资,构建了一个能链接C端消费者、设计师、生产制造商与交付服务商的数字化产业互联网平台。
“我们把家拆解成12个大模块,”刘湘文阐述其核心模式,“每一个模块,如集成卫浴、整体厨房、卧室、客厅等,都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柔性设计和定制。”这种“乐高式”的装配理念,依托于其在山东、河南等地布局的、产能堪称全球之最的超级工厂——年产50万套整体卫生间、45万套整体厨房、30万套墙顶地空间整家。
在城市与社区更新层面,刘湘文则分享了一个更具开创性的实践。2023年,万华生态联合了绿色建造、家居、装修、金融、运营及数字城市等六大产业的头部企业,组建了一个 “城市更新产业联合体”。
“在中国,规划、建设、运营这些环节被拆得七零八碎,很难统筹,数据和协议无法打通。” 而这个联合体,正试图以市场化的力量,打破这种壁垒。他们围绕一个具体的更新项目,从综合能源改造、外墙翻新、内里肌理重塑,到基建乃至最终商业业态的运营,进行全链条打通。
从一个解决材料环保问题的绿色制造商,到一个用工业化、数字化手段重塑空间生产方式的革新者,再到一个试图整合产业链、叩响未来城市之门的探索者,万华生态在刘湘文的阐述下,展现出一条清晰的、不断升维的发展路径。
本次论坛由中国房地产报社主办,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京东集团、36 氪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汇聚行业精英共探新质生产力与未来人居的融合路径。
值班编委:苏志勇
责任编辑:马琳 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