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科慧拓与国能准能集团、航天重工携手打造的中国最大露天矿无人驾驶项目召开露天煤矿无人运输作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工业性运行安全评审暨预验收专家评审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吾守尔·斯拉木领衔的16人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了全维度技术评审与验收。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十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在黑岱沟、哈尔乌素两大露天煤矿的落地实践,这一成果不仅是国之重器的新突破,更成为全球智慧矿山无人驾驶领域的中国范本,标志着我国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迈入全球引领新阶段。
中科慧拓与国能准能集团的合作源远流长。自2020年起,双方便开始紧密合作,共同携手探索露天矿无人驾驶技术。多年来,中科慧拓与国能集团共同制定国家能源集团10余项露天矿无人驾驶企业标准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多项无人驾驶团体标准,通过项目建设斩获多项荣誉,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在国内相关领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科技攻关突破国际壁垒
此次顺利预验收的露天煤矿无人运输作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攻克了五大核心技术难题,形成七大子系统创新成果。其中无人驾驶感知定位、多车协同调度、智能决策控制等5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系统安全冗余设计与故障诊断技术获评国际先进。截至2025年6月30日,项目累计完成85台矿用卡车的无人化改造,实现剥离总量3909.8万立方米,两矿无人驾驶系统连续安全运行时间分别达1.82万小时和2.16万小时,总运行里程突破195万公里,关键指标全面超越传统有人驾驶作业效率。这一成果充分证明了无人驾驶技术不仅安全可靠,在效率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
工业运行验证硬核实力
在黑岱沟露天煤矿,无人驾驶卡车完成19.1万车次拉运,剥离量达1966.8万立方米,运行总里程85.3万公里;哈尔乌素矿区则实现18.5万车次作业,剥离量1943万立方米,总里程超110万公里。双矿区连续90天运行考核显示,系统综合效率达到甚至超过人工驾驶水平,在复杂地质条件、多变气候环境下的作业稳定性得到充分验证。项目形成的“感知-决策-控制-执行”全链条自主可控技术体系,构建了露天煤矿无人运输的“中国标准”。
专家组权威认定创新价值
评审会上,项目组系统汇报了技术攻关路径、工业性试验成果及经济社会效益。专家组经质询讨论后一致认为:项目已全面完成合同约定的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在功能、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均达到设计要求,同意通过预验收。该项目突破了传统露天煤矿运输作业的安全瓶颈,实现了从“单机智能”到“系统智能”的跨越式发展,为全球露天煤矿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战略合作伙伴,中科慧拓以核心技术赋能产业升级,通过该项目形成百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培养了高水平露天煤矿智能化研发团队。项目成果的规模化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露天煤矿作业的安全性与生产效率,更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矿山建设新模式,全面提升我国露天煤矿智能化水平,为全球露天煤矿行业的绿色智能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未来,中科慧拓将进一步通过硬核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助力国能准能集团向“新”向“强”发展。
往期推荐
全国最大吨位“智能矿工”领航矿业变革——中科慧拓助力准能集团打造智慧矿山新范式
了解慧拓文化
关注愚公博士
阅读原文
进入官方知乎
点击“在看
资讯不错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