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相传,这两句诗是王安石所写,描写出一幅秋风席卷、满地菊花的场景。苏东坡见后,写下“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东坡认为,前两句的场景完全是王安石的想当然:菊花耐寒不落,怎么会如春花般落满地呢?所以让王安石“仔细吟”。 这段文人雅事,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们对事物认知的局限性——直到苏东坡在黄州看到秋菊纷落,确是“吹落黄花满地金”的景象,方知自己才是想当然的一方。有些真相,唯有躬身亲历才能知晓。 我也曾对煤矿工人有认知局限。生于矿区的我,常听爷爷讲“煤矿工人朴实直爽,好相处”,却总觉得难以信服。那些沾满煤灰的面庞和粗犷的声音,与我心中“好相处”的形象相去甚远。我固执地认为,这不过是爷爷的想当然。 直到我成为中煤华晋集团王家岭煤矿的一名矿工,真正融入矿山大家庭,才对爷爷的话有了切身体会。王家岭煤矿地处吕梁山麓、黄河岸边,有着黄土高原的雄浑苍凉——群山蜿蜒如巨龙盘踞,沟壑似岁月刻下的皱纹,丘陵起伏间诉说着大地的厚重。每当深秋时节,漫山遍野的山菊花便如金色的潮水,将这片土地浸染。它们一簇簇、一丛丛地在村道旁、田埂间、高坡上肆意绽放。金黄的花瓣在阳光下散发出灼灼的光晕,与苍茫的黄土高原相映成趣,绘就一幅粗犷而诗意的秋日长卷。 山菊花的生命力,是对坚韧的生动诠释。从秋意渐浓到初冬凛冽,当万花凋零、草木枯萎时,它却始终坚守枝头。寒风中,它舒展花瓣与霜雪对抗;冷雨中,它扎根泥土汲取力量。这种倔强,让它成为萧瑟季节里的一抹亮色。它的美,没有牡丹的华贵艳丽,没有水仙的冰清玉洁,也没有月季的婀娜多姿,却美得纯粹自然。山菊花生于山野,长于荒坡,不与百花争春,只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静静绽放生命的绚烂。它的香气淡雅清幽,不浓烈张扬,却在不经意间沁人心脾,传递着淡泊宁静的韵味。 黄巢笔下“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豪迈气概,正是山菊花品格的真实写照。在万物凋零的深秋,它以傲然之姿冲破寒意,绽放出蓬勃的生命力。这种不向困境低头、不随波逐流的精神,穿越千年时光,依然震撼人心。当我将目光投向身边的工友们时,恍然惊觉,他们坚韧朴实的品性竟与山菊花如此契合。 井下巷道里,矿工们在黑暗潮湿中穿行,煤灰沾满脸庞,汗水浸透衣衫。他们没有华丽的言语,却用坚实的臂膀扛起家庭的责任;他们不追名逐利,只在井下默默耕耘。每一盏矿灯,都像一朵山菊花,在幽深的地层深处驱散黑暗。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他们像山菊花直面风霜般沉着应对;遇到工作难题,他们以顽强的毅力攻坚克难。巷道里机器的轰鸣声,仿佛是他们与大地对话的声音;滴落的汗水,夯实着矿山发展的根基。 正如传说中苏轼最终了解了黄州秋菊的真相,我也在与矿工兄弟的相处中,读懂了爷爷话语里的深意。他们不善言辞,却用行动诠释着朴实与善良;他们看似粗犷,内心却有着细腻与温柔。他们像山菊花般扎根在这片黄土地,将青春与热血转化为光和热,默默奉献给祖国的能源事业。 山菊花与矿工兄弟,教会我坚守与奉献的意义。我爱这黄土高原上的山菊花,爱它的坚韧不拔、朴实无华;更爱如山菊花般的矿工兄弟。他们是这片土地的脊梁,用平凡铸就伟大,以坚守书写传奇。愿我们都能如这山菊花一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惧风雨,努力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为热爱的土地增添一抹温暖与希望。
作者:陈紫奂版面编辑:袁理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