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往返大涧的6437/6438次列车于1972年开行,行驶于京原线,全程运行250公里。列车穿行在燕山至太行山区,是沿线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这趟公益性“慢火车”的带动下,十渡、野三坡、百里峡、奇峰塔等地旅游业发展较快,当地群众生活逐年改善。
张乐乐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客运段的一名列车乘务员。每次下班后,她都要从北京西站乘坐6437次公益性“慢火车,返回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奇峰塔村的家中。
在车上,张乐乐看着车窗外闪过的小站、大山,自己与这趟“公益性”慢火车的情缘,不断在脑海中浮现。
张乐乐的家在三义村,隶属奇峰塔村,与《哦,香雪》原型地苟各庄仅4站之隔。20世纪90年代,当苟各庄凭借旅游开发蜕变为5A级景区时,三义村仍被“山连山、路难行”的地理环境所困。
图中红色瓦房为张乐乐的家。
在张乐乐的记忆中,唯一能打破山村沉寂的,便是那列准时进站的“绿色长龙”。“父母从山外归来时,总会带着水果和糖,火车的风笛声就像甜味的信号。”她回忆道。
她的少女时代,和香雪一样,被火车吸引,6437/6438次“慢火车”就是她追梦的航船。她坐着火车去上学,车厢里总是热热闹闹的,挤满了和她一样怀揣着梦想的山里娃。
儿时的张乐乐。
她们靠着窗边,看春日山花烂漫,看夏日浓荫如盖,看秋日层林尽染,看冬日白雪皑皑。故乡那么美却又那么贫瘠,她们年轻的心,在咣当咣当的节奏里,在未知里迷茫。
慢火车”不言不语,却像一位敦厚的长者,极有耐心地站站停,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往远方。
2016年,北京局集团公司将奇峰塔村、蔡家庄村定为帮扶村,不仅帮村里搞建设,还向易县贫困地区推出“劳动就业”帮扶政策。符合条件的张乐乐,幸运地成为了石家庄客运段的一名列车乘务员。
入职初期,她跟随师傅沈斌学习服务技能。跟车学习的日子,新鲜又充满挑战。说来也巧,刚上班,连着三趟,每趟车都遇到了旅客晕车呕吐的情况。第一次,张乐乐愣在原地,正当她手足无措时,师傅沈斌已经利落地拿起工具,一边安抚旅客,一边迅速清理干净。第二次,依旧是师傅上前处理。到了第三次,张乐乐鼓起勇气上前一步:“师傅,这次让我来!”
张乐乐在K589次列车上服务旅客。
后来张乐乐出师,单独值乘,师傅沈斌送给她一句话:“要做一个给别人送暖的人。”带着师傅的嘱咐,张乐乐在工作中体会,逐渐理解了“慢火车”的民生温度——帮老乡搬核桃麻袋、照顾好通勤的学生,这些细微服务背后,是铁路对山区百姓的承诺。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张乐乐提起这事,声音里满是激动,“我最喜欢这首歌,这就是我的人生风景!”她从没想过,自己竟成了儿时羡慕的“铁路人”。“走出大山”的憧憬,就这样照进现实。至今谈起铁路对她和家乡的影响和改变,张乐乐仍然还有点如梦如幻的感觉。
与此同时,张乐乐的家乡奇峰塔村也借着铁路带来的东风发展蝶变——驻村扶贫工作队随火车而来,“列车+电商”模式让核桃、磨盘柿等特产出山进城;村民们低矮的土坯房换成宽敞瓦房,陆续添置了小汽车。2018年易县整体脱贫,张乐乐家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2024年,张乐乐通过岗位竞聘,考上了高铁列车员。她每次穿着漂亮的制服回到村里,乡亲们都骄傲又羡慕地看着她,然后转过头就督促自家的读书娃:“好好念书,考铁路学校,像你乐乐姐那样当个铁路人!”
“十四五”时期,“慢火车”与飞驰的复兴号并行,构建起覆盖城乡、衔接高效的铁路运输体系,共同绘就“流动中国”的壮美诗篇。
展望“十五五”,铁路部门将持续做好铁路帮扶工作,开好公益性“慢火车”和乡村振兴列车;加大定点帮扶力度,统筹用好建设、消费、运输、就业等帮扶举措,支持帮扶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北京记者站(北京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蒋琳琳 杨拓 栾秋玲 胡骏 耿超
视频:鲁静 李赫 董文雪 朱鹏宇
编辑:苏凡 金炫美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