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锂离子电池起火与爆炸

锂离子电池起火与爆炸

最近,几件锂离子电池相关的安全事故备受关注,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电池安全问题的深入思考。

上海理想MEGA电动汽车起火事件(2025年10月23日)

10月23日晚,上海一辆理想MEGA在正常驾驶时,车底突然出现火苗,并在10秒内火势迅速蔓延至整车。两名驾乘人员及时逃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车辆最终被烧成空架。

国航航班锂电池自燃事件(2025年10月18日)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139航班(由杭州飞往首尔)在飞行途中,置于行李架上的手提行李内发生锂电池自燃,现场出现喷出火舌并伴随浓烟的情况,机组人员立即按照程序处置并决定紧急备降上海浦东机场。

成都小米SU7碰撞起火事件(2025年10月13日)

一辆小米SU7电动汽车在发生碰撞、撞上绿化带后起火燃烧,据报道在紧急情况下车门未能有效打开,这一状况可能阻碍了乘员及时逃生,并最终导致了驾驶员不幸身亡。

从这些事件可知,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指标。这些案例揭示了电池安全问题的多个维度:既包括电池本身的热失控风险,也涉及整车的安全设计;既存在于日常使用场景,也出现在极端条件下。

锂离子电池着火与爆炸机理

当锂离子电池存在各种滥用时,锂离子电池的温度会上升。图1是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中各种反应的反应温度范围和放热量[1]。

图1.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中各种反应的反应温度范围和放热量[1]

随着温度的上升,锂离子电池中的副反应状况为:

(1)0℃~45℃,副反应很少

锂离子电池的通常使用温度在0℃~4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锂离子电池副反应很少。

(2)45℃~60℃,小电流下副反应也很少

在45℃~60℃温度范围内,在小电流充放电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副反应也很少。当电池温度达到45℃以上,电池内部就可能存在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断电和处理。

(3)60℃~100℃,高温容量衰减

随着电池温度上升,当温度高于60℃,电池中副反应增加,导致电池容量衰减。

(4)80℃~120℃,固体电解质膜(SEI)分解

一般认为SEI膜分解温度在80℃~120℃之间。当电池温度达到80℃,SEI膜开始分解反应,当电池温度达到90℃, SEI膜分解反应变得明显。

(5)130℃~250℃,负极与电解液反应

负极表面失去SEI膜后,负极与电解液中的碳酸酯类溶剂发生副反应,生成碳酸锂、乙烯、乙烷和丙烷等,放出大量的热,锂离子电池的温度继续上升。

(6)120℃~270℃,隔膜关闭、收缩和分解,正负极短路

当温度达到130℃时,PE隔膜开始熔化和热收缩,形成闭孔效应。当温度达到170℃时,PP隔膜开始熔化和热收缩,隔膜开始解体。当隔膜解体后,正极和负极会连接在一起,发生短路,放出大量热,电池温度进一步升高。

(7)150℃~450℃,安全阀打开和气体喷出

高温下,电池中会发生很多反应:电解质和溶剂分解反应、负极与粘接剂反应、正极与电解液反应、正极材料分解反应等,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乙烯、乙烷、氢气和氧气等多种气体,电池内部压力不断增大。当电池内部压力大于安全阀开启压力,安全阀被打开,高温高压气体喷出。

(8)350℃~650℃,喷出气体的着火和爆炸等过程

喷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可燃气体,当遇到空气,温度达到燃点或有引火源时,满足燃烧的条件,就会着火并放出大量的热量,温度可高达900℃。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在密闭空间内充分均匀混合,满足燃烧条件,就会发生爆炸。燃烧结束后,残余物会冷却至环境温度。

锂离子电池着火与爆炸的诱因

锂离子电池着火与爆炸的诱因通常被分为以下三类:机械滥用、电滥用和热滥用[1]。

(1)机械滥用

由于碰撞、挤压或针刺等导致电池机械变形甚至隔膜部分破裂引发内短路。

(2)电滥用

外短路、过充、过放、大电流充电或低温充电等导致电池发生短路。

(3)热滥用

加热、暴晒等导致电池温度过高,导致SEI膜和隔膜等发生破坏,正负极短路。

这3类诱因的共同问题是内短路。实际上导致锂离子电池着火与爆炸的诱因还有:化学和材料滥用、设计和工艺滥用、制造和环境滥用等(如图2所示)。

图2 锂离子电池着火与爆炸的诱因[1]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是其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从热失控机理来看,电池内部从SEI膜分解、隔膜熔毁到电解液燃烧的链式反应一旦触发,就会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最终导致起火甚至爆炸。这一过程可能由机械碰撞、电滥用或热冲击等单一或多重因素引发,而其本质往往源于电池内部短路。当前行业在提升电池安全性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不仅需要从材料体系(如开发更稳定的电解质和更高熔点的隔膜)、结构设计(如加强碰撞防护和热管理)层面进行研究,还需要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系统监控等全链条建立更严格的安全标准。锂离子电池安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啊。

参考文献:

[1]冯旭宁.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诱发与扩展机理、建模与防控[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16.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公开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

0、重磅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PACK设计课程从入门到精通40讲+免费分享篇》视频-2024年课程安排

持续更新:典型电池包案例分析(奥迪etron、捷豹I-pace、大众MEB、MODEL3、通用BOLT等):

为什么选择这套课程:

大家好,我是LEVIN老师,近10年专注新能源动力电池包PACK系统设计、电池包热管理设计及CFD仿真。

该课程是全网唯一系统层级的PACK设计教程,从零部件开发到结构设计校核一系列课程,重点关注零部件设计、热管理零部件开发、电气零部件选型等,让你从一个小白从零开始入门学习新能源电池包设计。

2025回馈新老新能源人,(新能源电池包技术)公众号特惠,为方便大家提升,限量50份半价出售全套《新能源电池包PACK设计入门到进阶30讲+免费能分享篇》、《Fluent新能源电池包PACK热管理仿真入门到进阶28讲+番外篇》视频课程,并送持续答疑!了解更多课程,加微信号详询:LEVIN_simu

说明:第5部分为免费分享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收集和整理,不作为商业用途。

解决动力电池包MAP等效4C充电、热失控热抑制、恒功率AC/PTC滞环控制电路SOC模型设置教程;是目前市场上唯壹一套从PACK模型的简化到热模型建立和后处理评价标准的系统讲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了解更多《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starccm+电池包热仿真课程》、《储能系统热管理设计与仿真课程》,

关注公众号:新能源电池包技术

或加右方微信号:LEVIN_simu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