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全会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这为房地产下一步稳定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未来5年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蓝图,“十五五”是承上启下的关键5年,也是踏上新征程后党中央着手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个新的关键一程,对于房地产发展来说机遇同样重大、前景一样广阔。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话短含义深。放宽视野来看,“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当前,房地产正在加速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好房子”新赛道也在不断放大新动能、创造新市场。这就是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演变规律,现在,一些城市在房地产市场回稳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但是房地产发展从来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市场,也不是一个自发、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充满调整、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市场,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向质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一切困难与挑战都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
“好房子”本质上就是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体现。目前,市场不缺房子,但缺“好房子”,人民群众“好不好”的住房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以中高收入人群来说,他们的需求是住“好房子”、过更好的生活。以进城务工的新市民来说,他们的刚性需求是在工作的城市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好房子”,住房是承载他们美好生活的一个港湾。这意味着房地产行业需要下力气解决住房结构性不足、不平衡的问题,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无论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都出现了一种新格局、新趋势,就是前期只要是按照或者以接近“好房子”的标准去建造的楼盘,都创造了销售奇迹。以我们在北京的调查为例,瑞文里单盘在假期8天销售4亿元,朝棠揽阅、丰和三号院分别销售2.8亿元和2.3亿元,这些楼盘都是优秀房企以高标准建造的“好房子”,而它们还只是全国市场中的一小部分。
对这种新格局、新趋势,房地产行业和企业更应增强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抓住机遇把发展动能、创新意识从解决“有没有”升级到“好不好”的发展模式。中央已经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六个“坚持”。其中,“坚持高质量发展”和“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对于房地产来说,意义重大。
着眼于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抓完善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精准算账,加快形成保障和市场两个体系的功能互补。保障房做得好,商品房市场就更能健康平稳发展,市场也就更好地高质量发展。反过来,商品房市场做得好,就利于保障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活力和秩序两者就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这方面,对于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房这项工作,在前期取得的成效基础上应乘势而上,抓实抓细抓深,把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贯彻落实“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的发展思想。
对于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这其实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房地产市场正在向高质量发展方向推进,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才能实现双轮驱动效果,比如各地加快落实编制“十五五”住房发展规划,比如继续推动房产“以旧换新”,比如优化首套房认定,比如优化二套房贷款利率,等等。这些都是有利于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事。在促进居住消费、扩大楼市需求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完善鼓励房地产消费的政策,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减少对消费需求的限制,牢牢抓住安居这个基点,奖励“好房子”先进产能。
我们认为,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可感可知可及的目标。比如,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大力推动的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就是推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坚持因城施策,才能更好一边稳住楼市,一边培育市场新生态,激发“好房子”的建造动力和消费活力。比如,房地产开发也要“投资于人”,投资于消费场景,创新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场景。这方面,住房城乡建设部今年以来多次明确提出,不同面积、不同价位都有不同的“好房子”、要把保障性住房建成“好房子”、通过改造让老房子成为“好房子”。这都是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表现形式。所以,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界限、含义,绝不能简单模糊地去认识。
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落地,“好房子”毫无疑问是破局的关键。“好房子”场景会越来越成为房地产市场消费流量的“引力场”,要营造房地产消费场景,关键在突出技术赋能、业态融合、服务焕新,这也是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原则、载体。以消费方式的重塑更好带旺人气、点燃消费、拉动房地产助力经济发展,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
“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就是房地产的信心所在,也是发展的“定海神针”。主动适应行业升级、需求变化、城镇化进程、城市更新以及人口流动等趋势,企业就能有市场、有发展、有未来。
(此文刊于中国房地产报10月27日01版 责任编辑 何可信)
值班编委:马琳
流程编辑: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