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即可订阅
10日,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蜀道集团投建(蜀道高速集团攀宁攀大公司投资、四川川交路桥隧道分公司承建、四川路桥集团勘察设计分公司设计)的宜攀高速全线最长隧道——宁会隧道右洞顺利贯通,至此,这条全长约10.3公里的超特长隧道双幅贯通!标志着宜攀高速宁攀段全线通车的最后一道壁垒被彻底破除2025年底全线建成通车按下“快进键”。
宁会隧道贯通现场
宁会隧道最大埋深883米,穿越瓦斯、大变形、岩溶涌突水、涌突泥等不良地质段,全程均为级围岩(隧道围岩分为级~级,数字越大,围岩稳定性越差),堪称一座地质迷宫。自2020月正式进洞施工以来,项目历经年攻坚磨砺,累计遭遇大型溶洞、暗河、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达60余次,隧道日均涌水量峰值超10万立方米,其施工难度、安全风险与技术要求均属国内罕见。
新街互通及宁会隧道航拍
面对施工痛点、难点,项目团队坚持科技兴安、智能建造,在宁攀高速全线率先推行成套智能化设备应用从初期隧道每月掘进不足60米的人工慢跑,到引进全电脑版三臂凿岩台车、智能拱架安装台车、智能化二衬台车等台成套设备,并自主研创多项大机配套施工技术,将单循环钻孔时间从小时大幅缩减至2.5小时,在级围岩中单月独头掘进超200米,达到国内同类隧道施工领先水平,展现令人惊叹的川隧速度。同时,项目深度融合蜀道集团自主研发的川隧大模型,为隧道施工安装数字大脑,实现了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的实时可视化、智能化管控,打通了从人控智控“最后一公里”。项目累计形成核心论文12篇,累计获得省级工法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7项、省级QC成果项、国家级及省级科技创新奖,打造了超特长隧道绿色智能建造的行业新标杆。
▲宁会隧道技术攻关研讨会
项目始终坚持安全至上、绿色环保理念。通过长距预报短距探测的动态预警机制,整合三维可视化探测、地质雷达、TGP地震波探测技术,为隧道施工装上透视眼预警雷达,实现了对隐形地质风险的超前预报和精准定位。此外,项目致力打造低碳节能的品质工程在行业中率先使用电动装载机、电动挖机、电动罐车等绿色低碳设备,实现隧道全工序机械化低碳施工,累计减少碳排放约1.3万吨,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交通力量。
全电脑液压版三臂凿岩台车和电动装载机
宜攀高速宁攀段起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南县城南,经宁南县、会东县、会理市、盐边县,止于攀枝花市仁和区,项目全长166公里。2024年底,宁攀段起点至新街互通、会东北互通至止点金江枢纽互通共138公里建成通车,结束了宁南、会东、会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宁会隧道贯通后,宁攀段最后的28公里——新街互通至会东北互通已完成所有隧道、桥梁工程,目前正在稳步推进路面、交安、机电相关工程。
全电脑液压版三臂凿岩台车作业
通途即现,福祉绵长。宜攀高速宁攀段全线通车后,宁南县至攀枝花市的通行时间将从当前的小时缩短至小时,极大提升区域间交通效率,方便居民出行,为沿线特色产业发展打通物流通道让彝乡百姓共享交通发展带来的丰硕红利。同时,还有利于推动川滇两省的产业合作、资源开发与贸易往来,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四川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重要交通支撑。
推荐阅读
《中国公路》杂志社新媒体中心—省级交通集团通联群
添加管理员微信yankexin528099,申请入群
供稿:四川路桥
责编:苗挺节
校对:程子研
审核:谢博识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数据与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
商务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邮箱:zggl_xmt@163.com
觉得文章精彩,请点赞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