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除了解渴,南水北调还带来了什么?

除了解渴,南水北调还带来了什么?

初秋的山东济宁梁山港,一派繁忙景象。万吨级船队缓缓驶过,码头吊机有条不紊地装卸着集装箱。

这座如今已成为京杭大运河上“西煤东输、北煤南运、南货北调、集装箱运输”重要枢纽的“江北最大内河港口”,几年前,还是一块荒芜水洼地。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后,改善了济宁至长江段的通航条件,提高了区域水运能力,基本实现了全年不间断安全通航”。港口负责人感慨道,“依托梁山港铁水联运,每年可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约13亿元”。

梁山港的崛起,成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综合效益的生动注脚。自2013年正式通水以来,这条“润苏北,济齐鲁”的清水长廊,不仅解了北方地区的“口渴”,更以其强大的战略支撑能力,悄然重塑着区域发展的格局,为沿线地区带来了深刻变革。

战略定位:国家水网的主骨架

南水北调工程,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宏伟构想,到2002年国务院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大动脉终于从蓝图走向现实。

根据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下、中、上游向北方地区调水,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构成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在这一宏伟的战略性工程中,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以下简称“东线工程”)承担着独特的战略使命。其主要供水范围是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不仅要解决津浦铁路沿线和胶东地区的城市缺水问题,还要补充农业用水,并兼有防洪、除涝、航运等综合效益。

据悉,受水区内城市的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80%提高到97%以上,在2014年至2018年胶东地区连续遭遇干旱时,东线工程更成为保障烟台、威海、青岛和潍坊供水安全的生命线。

协同治水:跨区域调度的制度创新

跨区域调水,难在协调,重在协同。东线工程跨越江河、贯通南北,如何实现高效调度与管理?

答案在于一套精准如钟表的协同机制。

水利部负责东线一期工程水量统一调度,淮河水利委员会根据水利部部署负责东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工作的组织协调,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会同沿线有关单位具体实施。通过建立“四维协同”调度机制保障体系,全方位保障工程安全平稳运行,综合效益充分发挥。

协同不仅在层级之间,更贯穿于调度全过程。

在机制运行方面,水利部建立水量调度月会商机制,动态会商月度计划;精准调度中,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协调沿线运管单位,充分发挥东线工程多水源、多级调蓄优势,采用集中大流量输水、错峰调度等方式用足用满工程能力;水量计量环节,开展省际及关键断面水量计量,及时开展调水问题分析研判;安全领域,三方协同筑牢工程、供水、水质“三道防线”,及时处置各种突发情况。

治污奇迹:从“酱油湖”到清水廊道

“先治污”是通水的前提,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经过十年努力和实践,苏鲁两省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东线实际的治污模式。

江苏省分两阶段实施305项治污工程,推进南水北调江苏段水质保障提升等专项行动,强化输水干线水质监督监测,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船舶港口环境整治,狠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效保证调水水质持续稳定达标。

山东省则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治、用、保”流域综合治理的思路——“治”,深化污染治理,采取全过程污染防治;“用”,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构建企业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保”,修复河湖生态廊道,构建沿河沿湖大生态带。

不懈努力换来水清如许。东线工程输水水质达标率由3%提高至100%,曾经被称为“酱油湖”的南四湖水质提升至地表水Ⅲ类标准,被誉为世界治污奇迹。

站在南四湖畔,年过六旬的渔民赵大爷指着眼前碧波荡漾的湖面,感慨万千:“这几年湖里的变化真是太明显了。以前湖水浑浊,鱼虾都少。现在水质清了,各种水鸟都回来了。”

数据显示,目前在南四湖栖息的鸟类增加到200种,数量多达15万余只;绝迹多年的小银鱼、毛刀鱼等再现南四湖,素有“水中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频繁现身,中华秋沙鸭、黑鹳等珍稀鸟类也在此安家。清波荡漾间,一幅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幸福之水:从“解渴”到“喝好”的民生福祉

一泓清水北上,不仅解了北方之“渴”,更让百姓从“有水喝”迈向“喝好水”,提升了沿线千万群众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江苏段里下河腹地水质明显改善,一条条“水清、岸绿、景美”的清水廊道和生态河道,成为城乡间流动的风景线。

曾经的“煤都”徐州,如今依托碧湖绿水和生态修复,成功转型为宜居宜业的绿色之城。

“过去运河两岸灰蒙蒙,现在推窗见绿、出门亲水,成了我们散步健身的好去处”。徐州市民刘晓丹感慨道,“是南水带来了这座城市的灵气”。昔日那条“灰色岸线”演变为“绿色风景线”,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正在大运河畔徐徐展开。

更重要的是,东线工程守护着沿线千万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在鲁北部分地区,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彻底成为历史。山东德州居民王大爷端着水杯说:“以前水是咸的、涩的,壶里总有水垢。现在水清了、甜了,再也不用担心‘黄牙病’了。”

水兴百业: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站在山东夏津县的油葵田间,金灿灿的花朵迎风摇曳。这片曾经因盐碱化而几近荒芜的土地,如今在南水滋润下重焕生机。

“光是油葵种植就让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这南水真是我们的‘致富水’。”村民老李望着丰收在望的田地,脸上洋溢着喜悦。

一江清水,不仅重构了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格局,更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江苏形成的“江淮联调”格局和山东“T”字型水网,为产业发展注入了稳定剂。而“先治污后通水”的刚性要求,则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在山东,通水后三次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第三产业比重突破50%,山东已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新阶段。

现代农业在精准供水中实现提质增效。智能调度系统推动农业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山东东平湖周边依托优质水源,打造出安山大米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来源:人民网

作者:欧阳易佳

编辑:陈丽媛

审核:徐洁

推荐阅读:

工信部发布《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5年本)》,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有四类技术和产品入选用数智化为预拌混凝土行业“换芯”——对话砼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混凝土行业数智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士红数智化浪潮下混凝土行业未来已来——协会执行会长吴文贵详解数智化发展路线图展开绿色智能双翼 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山推建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纪实快报:2025年1-8月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产量和经济指标

关于组织赴中东和北非地区开展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产业合作对接和市场考察的通知《喷射混凝土员》国家职业标准编制工作首次会议在京召开

武汉·10月22日-24日 | 首期UHPC技术培训火热报名中链接国家平台,赋能行业创新——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正式成为国家科技成果登记机构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